纺织玻璃纤维 机织物 经、纬密度的测定
发布日期:1988-01-01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玻璃纤维机织物经向及纬向单位长度纱线根数(通称织物密度)的测定方
法。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4602-1978《纺织玻璃纤维----机织物----经向及纬向单位
长茺纱线根数的测定》。
2 原理
使用合适的纱线计数装置,在规定经向及纬向的纱线根数。
3 仪器
3.1 合适的纱线计数装置,例如织物分析镜或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
3.2 分析针:在需要时, 用于分离纱线。
4 试样
4.1 试样应无折痕或变形。
4.2 试样可取下述形式:
整卷织物;
到少600mm长的整幅织物布段。
5 测试方法
5.1 使用纱线计数装置(3.1)在不同的位置测定五次,测定部位应平行或垂直于织边,距织
边至少50mm。
5.2 将织物平铺在平整的台面上,不受张力,把织物密度镜或计数装置放在织物上,使织物
密度镜标线或计数装置参照标记的左侧边缘与纱线有右侧边缘相重合。
5.2.1 当织物每10mm有3根或3根以下纱线时,测定不少于100mm长度的纱线总根数。并测量
计数装置的起始参照点至最终计数的纱线右侧边的精确长度。
5.2.2 当织物每10mm有3根以上纱线时,测定100mm长度的纱线总根数。
5.3 以此作为一次测定。移动织物密度镜或计数装置至另一位置,不包含已经测定的纱线,
重复上述测定至少四次。
6 结果表示
6.1 计算:按以下公式对五次测定中的每个测定值,计算织物经向及纬向的每10mm内的纱线
根数。
ni×10
Ni=--------
ai
式中:Ni---每10mm长度内的纱线根数;
ni---测定的纱线总根数;
ai---测量长度,以毫米为单位,即100mm(或对于每10mm有3根或3根以下纱线的织物
,取实际测量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6.2 按方向计算单位长度经纱根数和纬纱根数的五次测定算术平均值。
6.3 以每10mm的纱线根数,表示玻璃纤维织物经纬密度,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7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参照本标准;
b.所测玻璃纤维织物的详细说明;
c.分别列出经向和纬向单位长度纱线根数的平均值和单值;
d.本标准未规定的测试细节和可能已影响测试结果的任何情况。
附 录 A
纺织玻璃纤维 机织带密度测定方法
(补充件)
A.1 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适用于宽度不超过100mm的玻璃纤维机织带。
A.2 试样
从每批玻璃带中选取3卷,再从每卷剪取1段适当长度的试样。
A.3 测试方法
A.3.1 经纱:测定玻璃带全宽度上的经纱总根数。
A.3.2 纬纱:测定50mm长度的纬纱根数。
A.3.3 测定次数:在每段试样的不同位置测定经、纬纱根数各2次。测量间距应在300mm以上
。
A.4 结果表示
A.4.1 计算3段试样经、纬纱各6次测定值的平均值。
A.4.2 以每厘米的纱线根数表示玻璃带的经、纬密度。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归口。
本标准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