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二次冒泡温度试验方法
发布日期:1984-07-01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应于检测玻璃球的二次冒泡温度,以鉴别其澄清质量。
2 原理
玻璃球的二次冒泡温度是指当玻璃经过二次熔化后玻璃中气泡开始冒出时
的温度。
为适应一般试验宰的试验条件,本标准二次冒泡温度是在恒定负压下,使
玻璃液中的气体的饱和程度增大,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测定玻璃中气体过
饱和时析出气体的温度。
3 取样方法
3.1供试验的样品,必须是外观检查合格的样品。
3.2洗净试验样品表面的油污和附着物,经烘干后使用。
3.3在玻璃佬窑的制球生产线上或经验收出厂的同一批玻璃珠中随机选取6粒。
4 试验设备
4.1试验装置见图1,炉体结构见图2。
4.2试验设备部件:
4.2.1炉体部份。
4.2.2温度自动控制部分:精度为±0.5℃的精密温度控制仪。
4.2.3真空系统部分:真空泵和真空管路。
4.2.4观察系统部分:观察镜。
5 试验方法
5.1用精密温度控制仪控制升温,逐步(在2.5小时内)使温度达到1200℃。
5.2清洗坩埚,投入一粒样品。待熔化后用铂-铑棒将前一次测定时的残余
玻璃挑尽。
5.3坩埚温度保持在1200℃,再投入一粒样品在10分钟内使温度达到1300℃
保温20分钟。然后把温度降至适宜的温度,即测试的起点温度。在负650汞柱
真空度下,澄清质量好的约在1080℃;质量差的约在1040℃再保温15分钟。
5.4把炉体上部石英观察窗的上螺母拧紧,使其密封,关闭真空管路上的针型
阀。
5.5启动真空泵,慢慢打开针型阀抽真空至负650毫米汞柱。
5.6通过观察镜观察玻璃的熔融状态。在记录本上画下原始气泡的位置,以区别
新析出的气泡。
5.7每5分钟升温10℃,直至观察到有灰泡或气泡出现为止,记录此时的温度,该
温度即为试验样品的二次冒泡温度值。
5.8测定结束。挑尽玻璃液降温。
5.9每批3粒,测定3粒。如果3粒测定值的极差值R>20℃必须进行复验,最后取
其全部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批样品的测试结果。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提出,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归口。
本标准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谟、顾云龙。
本标准委托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