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碱玻璃球(原ZBQ 36003—1990)
发布日期:1990-12-0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耐碱玻璃球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
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制造耐碱玻璃纤维用的玻璃球。
2 引用标准
GBl347钠钙硅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JC337玻璃球二次冒泡温度试验方法
JC338玻璃球均匀性试验方法──油浸投影法
3 术语
3.1圆度:玻璃球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之差。
3.2结石:玻璃球中固体夹入物。
3.3杂质:玻璃球中非规定组成的组分。
3.4爆皮:玻璃球表皮炸裂并残留在球面上的玻璃。
3.5麻点:玻璃球表面上因碰撞而形成的斑痕。
3.6二次冒泡温度:当玻璃球经过二次熔化后玻璃中气泡开始冒出时的温度。
3.7条纹消失距离:按JC338测定玻璃球的化学均匀性时,浸油盘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4 技术要求
4.1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及允许范围应符合下表规定。 %(重量)
杂 质
SiO2 CaO TiO2 K2O Na2O ZrO2 Al2O3 Fe2O3
60.0±0.8 4.5±0.5 6.0±0.5 2.5±0.3 14.5±0.8
12.5±0.8 1.0 0.5
4.2外观质量
4.2.l尺寸偏差:玻璃球直径19.5±0.7mm,圆度不大于0.5mm。
4.2.2玻璃球内不允许有直径0.5mm以下的密集小气泡,直径0.5mm以上的气泡
不得超过10个。
4.2.3玻璃球内不允许有结石。
4.2.4玻璃球表面不允许有直径超过5mm的爆皮和严重的麻点。
4.2.5玻璃球表面不得沾有任何油污、碱粉、铁锈及其他洗不掉的污物。
4.2.6玻璃球的剪刀疤深度不得超过0.5mm。
4.3内在质量
4.3.1玻璃球二次冒泡温度不低于1035℃。
4.3.2玻璃球均匀性:条纹消失距离不得大于27cm。
5 检验方法
5.1通过装在磨砂玻璃下20W日光灯的灯光,凭肉眼对外观各项疵点进行检查。
5.2用孔径20.2mm和18.8mm的两种多孔钢板球筛,对玻璃球直径进行检查,用
游标卡尺检查圆度,每个球测量3个方向的直径。
5.3玻璃球化学成分按GBl347测定,其中氧化铅、氧化钛按附录A测定。
5.4玻璃球二次冒泡温度按Jc337测定。
5.5玻璃球均匀性按Jc338测定。
6 检验规则
产品出厂应抽样检验外观和内在质量及化学成分。
6.1分批与抽样
6.1.1分批:一般以300包为一批,小于300包以一批计算。
6.1.2抽样:从,批中随机取10包,每包抽取50个球作为外观检验的样本。从外
观检验合格样品中任意取样进行内在质量检验和化学成分分析。
6.2判定规则
6.2.1若样本中有结石的玻璃球不大于样本球的l%,.总合格率不低于97%,
则该批球外观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6.2.2从上述合格样本取样进行化学成分、二次冒泡温度及均匀性的检验,凡符合
各项要求的,判该批玻璃球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往和贮存
7.1产品标志
每包玻璃球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生产日
期、净重及检验员号,以黑体字作标记。
7.2包装
玻璃球用麻包(或其他容器)包装,麻包(或容器)必须专用,保持干净;每
包球净重50kg:缝包应牢固,以保证在运输途中不漏球、不散包。
7.3运输
装、卸、运要轻拿轻放。
7.4贮存
玻璃球应贮存于室内,室内应于燥、清洁,无有害气体。麻包应按生产日期顺
序码垛,顺序发运。
附录A
氧化锆和氧化钛的测定
(补充件)
Al氧化锆的测定(络合滴定法)
A1.1试剂与仪器
a.有水硼砂;
b.无水碳酸钠;
c.盐酸:1+1;
d.EDTA标准溶液:0.0lmol/L;
e.二甲酚橙指示剂:0.2%;
f.铂柑埚;
g.酒精喷灯;
h.化验室常用仪器及玻璃和塑料器皿。
A1.2测定步骤
称取试佯0.3-0.4g(精确至0.0002g),置于已熔有2g硼砂的铂坩埚中,
加入2g无水碳酸钠,倾斜旋转坩埚使试样与熔剂混匀,再覆盖0.5g无水碳酸钠,
置于喷灯上于900-1000℃熔融至二氧化碳气泡停止产生后,继续熔融2-5min,
取下,旋转坩埚使熔融体均匀地附于坩埚内壁,冷却,将坩埚外璧冲洗干净后,
放入300mL烧杯中,加入约150mL水,浸至熔块松软,将大块用玻棒压碎。一次
加入10mL盐酸(1+1),搅拌使其溶解,待溶液澄清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
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为试液
(A)。
吸取试液(A)50mL置于300mL烧杯中,用水稀释至约120mL,加入9mL盐酸(1+1),
l-2滴二甲酚橙指示剂溶液,加热微沸3-5min,取下,趁热用0.01mol/L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继续加热微沸2-3min,若出现红色,继续
用EDTA滴定至黄色,直至加热煮沸后黄色不变为终点。
氧化锆的百分含量按式(A1)、(A2)计算:
V·Tzro2×5
ZrO2=────── × 100 ………… (A1)
G×1000
Tzro2=M×124.97 ………… (A2)
式中:ZrO2-一一氧化锆的百分含量,%;
V──滴定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体积,mL;
Tzro2──EDTA标准溶液对氧化锆的滴定度,mg/mL;
5──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G一一试样重量,g;
M──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
124.97──氧化锆克分子量校正值。
A2 氧化钛的测定(过氧化氢比色法)
A2.1试剂与仪器
a.硫酸:5%;
b.过氧化氢:30%;
c.氧化钛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预先经800-950℃灼烧2h的氧化钛于
铂坩埚中,加约3g焦硫酸钾,先在低温电炉上熔融,再移至喷灯上熔至透明
状态。冷却后,用20mL热硫酸(1+1)浸取熔块于预先盛有80mL硫酸(1+1)
的烧杯中,加热熔解,冷却后,移入1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此溶液每毫升含0.1mg氧化钛;
d.分光光度计。
A2.2测定步骤
吸取试液(A)25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约50ml,0.5mL30%过氧化
氢,用5%硫酸溶液稀释至标线,摇匀。于分光光度计上,以试剂空白作参比,选
用lcm比色皿,在波长440nm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E),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氧化钛
的含量(C)。
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吸取0,5.0,10.0,15.0,20.0,25.0,30.0mL
氧化钛标准溶液,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按上述测定步骤显色后,测量溶液的
吸光度值,以测定的吸光度值(E)为纵坐标,相应的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
准曲线。氧化钛的百分含量按式(A3)计算:
C×10
TiO2=─────── ×100 ………… (A3)
G×1000
式中:TiO2-一氧化钛的百分含量,%;
C一一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被测溶液中氧化钛的含量,mg;
10一一全部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G──试样重量,g。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纤维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美莲、柯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