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泥中的粒化增钙液态渣
发布日期:1993-01-0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粒化增钙液态渣(以下简称增钙渣)的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用作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的增钙渣。
2 引用标准(略)
3 定义
煤与适量石灰石共同粉磨后,在液态排渣炉内烯烧,所得以硅铝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熔融
物,经水淬成粒,即为粒化增钙液态渣。
4 技术要求
4.1 按质量系数K值分为优等品和一等品。
优等品:K不小于1.40;
合格品:K不小于0.80。
K值按式(1)计算:
XC+XM+XA
K=────────…………………………(1)
Xs
式中:XC──氧化钙重量百分数;XM──氧化镁重量百分数;XA──氧化铝重量百分数;
Xs──氧化硅重量百分数。
4.2 增钙渣中氧化钙含量不小于20%。
4.3 增钙渣的松散容重不得大于1.40kg/L;块状增钙渣的最大尺寸不得大于50mm;
大于10mm的颗粒,以重量计不得超过5%。
4.4 增钙渣中不得混有任何杂物。
5 试验方法
5.1 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二铝按GB176进行试验,并作如下补充和规定:
a.试样在称取前应在105 ̄110℃烘干2h。
b.二氧化硅的测定采用氟硅酸钾容量法。
c.氧化钙的测定按GB176中3.6.3.2.进行,但氟化钾溶液(20g/L)的量按下述规定量加入
SiO2含量,mg KF加入量,mL
<15 5 ̄7
15 ̄25 10
>25 15
并且加入7mL三乙醇胺(1+2)。
d.氧化镁的测定采用络合滴定法,分析步骤按GB176中3.7.1.3.1进行,在用水稀释
至约250mL前先加入氟化钾溶液(20g/L)。其入量视硅含量而定(与c项相同)。搅拌并放置
2min以上,并且加入7mL三乙醇胺(1+2)。
e.三氧化二铝的测定采用铜盐回滴法,但事先按GB176中3.2.1.3滴定铁时,吸取试样溶液
为25mL,计算时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为10。在按GB176中3.3.1.3进行分
析时,加入0.015mol/LEDTA标准溶液应至过量10 ̄15mL,在加15mL乙酸-乙酸纳缓冲溶液
(pH4.3)前,应在搅拌下用氨水(1+1)调节pH至3.0 ̄3.5,计算时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
试样溶液的体积比为10。
f.分析结果的允许误差不得超过下表数值:
5.2 松散容重按GB6645附录B(补充件)进行测定,其中所用试验筛应符合GB6003圆孔
的穿孔板试验筛,筛孔径为5mm。
5.3 大于10mm颗粒的含量用孔径为10mm圆孔的穿孔板试验筛,测定约2kg增钙渣试样的
筛余。大于10mm颗粒的重量百分含量(JP)按式(2)计算:
M
P=──×100………………………(2)
G
式中:G──增钙渣试样重量,kg;M──筛余重量,kg。
分析结果的允许误差范围 %
──────────────────┬────────┬──────────
允许误差 │ A │ B
├────────┼──────────
测定项目 │ 同试验室 │ 不同试验室
──────────────────┼────────┼──────────
SiO2 │ 0.30 │ 0.40
──────────────────┼────────┼──────────
Al2O3 │ 0.30 │ 0.40
──────────────────┼────────┼──────────
CaO │ 0.25 │ 0.30
────────┬─────────┼────────┼──────────
│ 含量<2 │ 0.15 │ 0.25
MgO ├─────────┼────────┼──────────
│ 含量>2 │ 0.20 │ 0.30
────────┴─────────┴────────┴──────────
6 检验规则
6.1 增钙渣以不超过600t为一批,每批从不少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具有代表性的
试样共20kg,混匀后用四分法进行缩分至5kg,供检验用。取样时应将外层除去150 ̄200mm。
6.2 增钙渣生产厂应按本标准第4章规定的技术要求,对每批增钙渣进行检验。
6.3 水泥厂应按本标准第4章规定的技术要求,对进厂的每批增钙渣进行复验。
6.4 检验结果评定 凡不符合本标准第4章任一条的规定时,均为不合格品。
7 贮存与运输
增钙渣在贮存和运输时,不得混入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