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料球性能测定方法
发布日期:1993-01-01
主题内容瑟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生料球的水分、粒度分布、耐压力、堆积密度、表观密度、生料密度、堆
积空隙率、孔隙率、高温爆破率、冲击破损率、干球磨损率、高温收缩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泥立窑和立波尔窑生产工艺中生料球性能的测定。
2 引用标准(略)
3 术语
3.1 水分 湿生料球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其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2 粒度分布 某一粒径范围生料球的质量与全部生料球的质量之比。以规定系列试
验筛筛余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3.3 耐压力 生料球受压时的极限承载力。以N表示。
3.4 堆积密度 生料球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容积的质量。以g/cm[3]表示。
3.5 表观密度 单位体积生料球的质量。以g/cm[3]表示。
3.6 生料密度 单位体积生料球固相的质量。以g/cm[3]表示。
3.7 堆积空隙率 生料球自然堆积状态下,球间空隙所占体积与堆积体的外观体积之比。
以百分数表示。
3.8 孔隙率 生料球内部孔隙及水占据的体积与生料球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9 高温爆破率 湿生料球在高温下爆破的个数与其总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10 冲击破损率 在一定冲击力作用下,湿生料球破损的个数与其总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11 干球磨损率 生料球受磨损而失去的质量与原来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12 高温收缩率
3.12.1 线收缩率 生料球煅烧后直径的减小量与原直径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12.2 体积收缩率 生料球煅烧后体积的减小量与原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4 测定方法
4.1 取样 测定时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取入窑前的生料球装入试样桶中,加盖,其总重
量应多于测定用量的1倍。取样后应立即进行测定。
4.2 水分的测定
4.2.1 仪器
a.天平:分度值0.1g,最大称量100g。b.烘干设备:烘干箱(带有恒温控制装置)或红外
线灯(功率250W,电 220V)。c.盛料盘:由薄铁皮制成,直径约100mm,深约10mm。d.干
燥器。
4.2.2 测定步骤 从试样桶中取湿生料球约100g捣碎至5mm以下,用天平称50g倒入已知
质量的盛料盘中。然后置于105 ̄110℃的烘干箱中烘干1h,或置于红外线灯下40mm处烘
烤20min后,立即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4.2.3 计算 生料球水分按式(1)计算:
50-(m2-m1)
W=──────×100………………………(1)
50
式中:W──生料球水分,%;50──烘干前生料球质量,g;m1──盛料盘质量,g;
m2──烘干后生料球及盛料盘质量,g。计算结果精确到1.0%。
4.3 粒度分布的测定
4.3.1 仪器 a.台秤:分度值5g,最大称量5000g。b.圆孔套筛:符合GB6003规定的
筛框直径300mm,高50mm,筛孔径为22.4,19.0,16.0,13.2,11.2,9.0,7.1,5.0mm系列筛。
4.3.2 测定步骤 称取试样桶中生料球1000g装入套筛内进行分级,然后分别称量各
筛上的筛余及底盘上的试样质量。试样被分成粒径小于5.0,5.0 ̄7.1,7.1 ̄9.0,
9.0 ̄11.2,11.2 ̄13.2,13.2 ̄16.0,16.0 ̄19.0,19.0 ̄22.4mm和大于22.4mm九个部分。
4.3.3 计算
4.3.3.1 生料球粒度分布按式(2)计算:
mi
βi=─×100………………………(2)
m
式中:βi──通过孔径为di+1的筛而存留在孔径为di的筛上的生料球的质量百分含
量,%;mi──孔径为di的筛上生料球的质量,g;m──试样总质量,g。计算结果精确
至0.5%。
4.3.3.2 生料球算术平均粒径按式(3)计算:
1 1
d0=──∑──(di+di+1)βi………………………(3)
100 2
式中:d0──生料球的算术平均粒径,mm;di──第i级筛的孔径,mm;di+1──第i+1
级筛的孔径,mm。βi──同式(2)。计算结果精确至0.01mm。
注:di大于22.4mm的球按小于25.0mm计算。
4.4 耐压力的测定
4.4.1 仪器
a.料球强度测定仪:主要由加入机构、测量、显示系统三部分构成(见图1)。精度1级,
分辨值0.01N,最大负荷30N和150N两档。b.陶瓷蒸发皿:60ml。
4.4.2 测定步骤
4.4.2.1 测定前将料球强度测定仪调零。
4.4.2.2 立即取算术平均粒径区间和9.0 ̄11.2mm区间的生料球各12个,分别置于陶瓷
蒸发皿内,用料球强度测定仪测定各料球耐压力。
4.4.3 计算 剔除所测数据中最大和最小两个数据求出算术平均值,以该平均值来表征
群体料球的耐压力。
4.4.3.1 算术平均粒径区间生料球的耐压力按式(4)计算:
1 10
F=──∑Fi………………………(4)
10 i=1
式中:F──算术平均粒径区间生料球的耐压力,N;Fi──剔除最大和最小两个数据后
,存留的9.0 ̄11.2mm区间生料球的耐压力,N。计算结果精确至0.01N。
4.5 堆积密度的测定
4.5.1 仪器 a.台秤:分度值5g,最大称量5000g。
b.堆积密度测定仪(见图2):由立升筒、闸板和漏斗组成,具体要求如下。
立升筒:内径108mm,深109mm,容积1000cm[3]。
漏斗:上口内径108mm,下口内径50mm,直筒高120mm,锥体高50mm。
c.刮尺:长150mm,宽25mm,厚4mm, 尺连磨圆。
4.5.2 测定步骤 从试样桶中取生料球2000g置于漏斗中,然后拉开闸板,将试样卸入
立升筒内,堆满,用刮尺轻轻刮平(注意不要将生料球刮碎)。称量立升筒及其中生料球的
总质量。
4.5.3 计算 生料球堆积密度按式(6)计算
md2-md1
ρd=───── ………………………(6)
1000
式中:ρd──生料球堆积密度,g/cm[3],md1──立升筒质量,g;md2── 生料球及立升筒
的总质量,g。计算结果精确至0.01g/cm[3]。
4.6 表观密度的测定
4.6.1 仪器 a.体积测定仪:主要由测量筒、水银介质、标尺、测微手柄、调零后柄组成
(见图3)。精度3级,分度值0.0025cm[3],最大测量范围为18cm[3]。
b.天平:分度值0.001g,最大称量200g。
4.6.2 测定步骤
4.6.2.1 测定前,将体积测定仪放在搪 瓷托盘内,将约1000g水银注入量筒内,拧紧量
筒盖。旋动调零后柄和测微后柄,将测微后柄调至零点刻线处,停留30s,无零点飘移,即认
为零点已调准,拧紧固定螺钉。每次测定前均须校准零点。零点校准之后,用于平称量10个
算术平均粒径区间生料球的质量。
4.6.2.2 全部旋出测微后柄,打开量筒盖,将用天平称量过的算术平均粒径区间的10
个生料球装入量筒内,拧紧量筒盖(注意不要将料球挤碎)。旋进测微后柄,使水银液面的凸
面顶端对准玻璃标尺上的刻线,停留30s,无零点飘移即可读数并记录。
4.6.3 计算 生料球表观密度扫式(7)计算:
mb
ρb=──………………………(7)
Vb
式中:ρb──生料球表观密度,g/cm[3];mb──试样的质量,g;Vb──试样的体积,cm[3]。
计算结果精确到0.01g/cm[3]。
4.7 生料密度的测定
4.7.1 仪器 a.天平:分度值0.001g,最大称量200g。b.比重瓶:符合GB208的规定。
c.研钵。
4.7.2 试样处理 取生料球约200g,按4.2.2将其烘干。用研钵磨细并全部通过
0.080mm方孔筛。
4.7.3 测定步骤及计算 生料密度的测定和计算按GB208进行。
4.8 堆积空隙率的测定
4.8.1 仪器、测定步骤 分别按4.5条和4.6条测定生料球的堆积密度和表观密度。
4.8.2 计算 生料球堆积空隙率按式(8)计算:
ρb-ρd
Pd=─────×100………………………(8)
ρb
式中:Pd──生料球堆积空隙率,%;ρb──生料球表观密度,g/cm[3];ρd──生料球堆积
密度,g/cm[3]。计算结果精确至0.1%。
4.9 孔隙率的测定
4.9.1 仪器、测定步骤 分别按4.2条、4.6条和4.7条测定生料球的水分、表观密度
和生料密度。
4.9.2 计算 生料球孔隙率按式(9)计算:
ρb 100-W
Pn=〔1-──(────)〕×100………………………(9)
ρι 100
式中:Pn──生料球孔隙率,%;ρb──生料球的表观密度,g/cm[3];ρι──生料球的生料
密度,g/cm[3];W──生料球的水分,%。计算结果精确至0.1%。
4.10 高温爆破率的测定
4.10.1 仪器 a.高温炉:使用温度不低于950℃,并带有恒温控制装置。b.陶瓷蒸发皿:60ml.
4.10.2 测定步骤 取算术平均粒径区间和9.0 ̄11.2mm区间的湿生料球各20个,
置于陶瓷蒸发皿内,迅速放入预先长温至950℃高温炉内,保持5min后取出。记录爆破的生
料球个数。料球呈现破裂、剥壳即视为爆破。
4.10.3 计算
4.10.3.1 计算平均粒径区间生料球的高温爆破率按式(10)计算:
ng
Bg=── ×100………………………(10)
20
式中:Bg──算术平均粒径区间生料球高温爆破率,%;ng──算术平均粒径区间生料
球高温爆破个数,个;20──所取生为球个数,个。
4.10.3.2 9.0 ̄11.2mm生料球高温爆破率按式(11)计算:
n[′]g
B[′]g=───×100………………………(11)
20
式中:B[′]g──9.0 ̄11.2mm生料球高温爆破率,%;n[′]g──9.0 ̄11.2mm生料球高温
爆破个数,个;20──所取生料球个数,个。
4.11 冲击破损率的测定
4.11.1 测定步骤 取算术平均粒径区间的湿生料球20个置于陶瓷蒸发皿内,迅速将
其逐一自1.5m高处自由坠落到6.0mm厚的平滑钢板上,观察并记录生料球的破损个数。
料球呈现裂纹、摔破即视为破损。
4.11.2 计算 生料球冲击破损率按式(12)计算:
nc
Bc=──×100……………………… (12)
20
式中:Bc──生料球冲击破损率,%;nc──生料球冲击破损个数,个;20──所取生料
球个数,个。
4.12 干球磨损率的测定
4.12.1 仪器 a.天平:分度值1g,最大称量1000g。b.圆孔振动筛:筛框直径300mm,
高50mm,圆孔径2.8mm,振幅1.9mm,频率24.8Hz。
4.12.2 试样处理 取9.0 ̄11.2mm湿生料球约200g,置于105 ̄110℃的烘干箱中
烘干。
4.12.3 测定步骤 称取烘干后的料球(95 ̄105g)放入圆孔筛内。筛析10min,称量筛
上料球的质量。
4.12.4 计算 干球靡损率按式(13)计算:
ma1-ma2
A=─────×100………………………(13)
ma1
式中:A──干球磨损率,%;ma1──磨损前试样总质量,g;ma2──磨损后筛上料球的
质量,g。计算结果精确至1%。
4.13 高温收缩率的测定
4.13.1 仪器 a.体积测定仪。b.高温炉:温度范围0 ̄1600℃,自动恒温。c.铂坩埚或
石墨坩埚(外径约80mm,高约25mm,内径约40mm,深约10mm)。
4.13.2 测定步骤 取算术平均粒径区间的生料球10个,用体积测定仪测其体积。装
入铂坩埚工石墨坩埚烘干后,置于事先已升到1100℃的高温炉中继续升温,升温速率约
150℃/h。
炉温升到生料球的烧结温度(一般控制在1400℃)后,保温20min,取出,自然冷却至
室温。用体积测定仪测定煅烧后料球的体积。
4.13.3 计算
4.13.3.1 生料球线收缩率按式(14)计算:
Vs2[1/3]
sι=〔1- ──── 〕×100………………………(14)
Vs1[1/3]
式中:sι──生料球线收缩率,%;Vs1──煅烧前试样体积,cm[3];Vs1──煅烧后试样体
积,cm[3]。计算结果精确至0.1%。
4.13.3.2 生料球体积收缩率按式(15)计算:
Vs2
Sv=(1- ───)×100……………………… (15)
Vs1
式中:Sv──生料球体积收缩率,%。计算结果精确至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