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早期凝固检验方法
发布日期:1996-10-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泥净浆和水泥砂浆早期凝固检验方法的仪器、操作、结果计算等。
本标准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标准的其他品种水泥。
2 引用标准
GB1346的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3350.1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胶砂搅拌机
GB3350.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
GB3350.8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水泥净浆搅拌机
3 术语
3.1早期凝固 early stiffening
水泥净浆或砂浆加水搅拌后不久发生的异常凝结现象称早期凝固。早期凝固分假凝和
瞬凝。
3.2假凝 false set
水泥净浆或砂浆加水搅拌后不久,在没有放出大量热的情况下迅速变硬,重新搅
拌后仍能恢复其塑性的现象称假凝。
3.3瞬凝 flash set
水泥净浆或砂浆加水搅拌后不久,有大量热放出,同时迅速变硬,重新搅拌也不
能恢复其塑性的现象称瞬凝。
3.4针入度 penetration
衡量水泥净浆或砂浆塑性状态的尺度,用规定横截面和重量的试杆沉入浆体内的深度
来表示。
4 仪器和工具
4.1维卡仪
将符合GB3350.6标准稠度测定仪的试锥换成试杆。试杆用不锈金属材料制成,表面
光滑,下端面与侧面成直角,结构与尺寸如图1所示。用于净浆法时,滑动部分总重量为
300±0.5g用于砂浆法时,滑动部分总重量为400±0.5g。
4.2圆模
符合GB3350.6的规定。
4.3净浆搅拌机
符合GB3350.8的规定。
4.4试模
容积长、宽、高尺寸为150mmX50mmX50mm的槽形上开口试模,用金属材料制成,试模
不得漏水。
4.5胶砂搅拌机
符合GB3350.1的规定。
4.6温度计
量程为0 ̄50℃,分度值不大于0.5℃。
4.7天平
最大量程为2000g,分度值不大于2g。
4.8量水器
符合GB1346的有关规定。
4.9秒表
量程60min,分度值不大于0.5s。
4.10小刀
刀口平直,长度大于100mm。
4.11钢勺
木柄不锈钢勺。
5 试验材料和温度
试验室温度20 ̄27.5℃,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标准砂及拌和水的温度应
保持23±1.7℃。
6 净浆法
6.1水泥净浆的制备
称取500g水泥试样,放入用湿布擦过的净浆搅拌锅内,安放在净浆搅拌机上,把开关
置于手动位置上,按照水泥试样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静置30s,开动机器慢速运转30s,
停转15s,在停止期间用小刀将粘在锅边上的净浆刮到锅中,再开动机器快速运转2min30s。?
6.2试件成型
搅拌结束后,立即用钢勺将净浆装满圆模,用小刀插捣2~3次,在垫有胶皮的工作台
上振动圆摸两次,由中间向两边刮去高出圆模的净浆,抹平。锅内剩余净浆用湿布覆盖
6.3初始针人度的测定
将装净浆的圆模放在滑动部分总重量为300±0.59的维卡仪试杆下,试杆下端面对准
距圆模边缘直径的三分之一处,并与净浆表面接触,卡紧螺丝。在搅拌结束后20s时,突
然放松螺丝,试杆沉人净浆内,在此期间应避免对仪器的振动,在下沉30s时,试杆下端
面沉入净浆的深度(从净浆表面算起)为初始针入度。
若初始针入超出32±4mm范围时,应更换试样,改变加水量重新试验。
6.4终期针入度的测定
在完成初始钉入度测定之后,提起试杆,擦净,将圆模换一个新的位置,按同样操作
,在搅拌结束后5min时,突然放下试杆,30s时,试杆下端面沉人净浆的深度,即为终期
针入度。
6.5再拌针人度的测定
完成终期针入度测定后,将圆模内净浆倒回锅内,连同原剩余净浆,在搅拌机上一起
快速搅拌lmin,按本标准6.2、6.3条操作测得的针人度即为再拌针入度。
注:水泥在初凝前发生的不正常凝结现象,有可能发生在本方法规定的测试时间之外
,为判明其凝结性质可以改变
终期针人度测定时间,进行试验,但在报告中要注明终期针人度测定时间。
6.6结果计算
水泥净浆终期针入度百分数按下式计算,结果计算至0.1%。
B
P=── × 100
A
式中:P──水泥净浆终期针入度百分数,%;
B──水泥净浆终期针入度,mm;
A──水泥净浆初始针入度,mm。
6.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水泥净浆初始钉入度,mm;
b.水泥净浆终期针入度,mm;
c.水泥净浆终期针人度百分数,%;
d.水泥净浆再拌针入度,mm。
7 砂浆法
7.1试验材料及其温度
一次试验用的材料:
水泥试样:600g;
标准砂:600g:
水泥胶砂加水量: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192mL。
试验材料及用具应在试验室内放置4h以上,使其和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7.2水泥胶砂的制备
将称好的水泥试样、标准砂倒入用湿布擦过的胶砂搅拌锅内,安放在胶砂搅拌机上,
锅上加盖(盖上留有放置搅拌叶轴和加水开口)。开动机器干拌10s后徐徐加水,5s内将
水加完,继续搅拌至1min(从加水开始算起)。
7.3胶砂温度测试
停止搅拌后,迅速将温度计插入胶砂中,保持45s读出胶砂温度并记录,完成温度测
量后,再继续搅拌15s。
7.4试件成型
完成搅拌后,用钢勺将胶砂装满试模,用双手将试模提起约80mm,用试模底部叩击工
作台面两次,用小刀沿试模长度相对方向做锯状运动,将高出试模的胶砂削去,抹平。锅
内剩余胶砂用湿布覆盖。
7.5初始针入度的测定
将装胶砂的试模放在滑动部分总重量为400±0.5g的维卡仪试杆下,试杆下端面对准
试模长度方向中心线,并与胶砂表面接触,卡紧螺丝。在距加水开始3min时,突然放松螺
丝,试杆沉人胶砂10s后,试杆下端面与胶砂表面之间的距离为初始针入度。一般地,初
始针人度为维卡仪的读数;如果维卡仪试杆与容器底部接触,初始针入度应记录为50[+]
mm。
7.6 5min、8min、1lmin针入度的测定
初始针入度测定完后,立即提起并擦净试杆,轻移试模,选择新的测试点,用同样操
作,在距加水开始5min、8min、llmin时分别测定3个时间间隔的针人度,其中llmin针人
度测点应在初始和5min针入度测点的中间。
7.7再拌针入度的测定
完成llmin针入度测定后,将试模中胶砂倒入锅内,连同原剩余胶砂一起重新搅拌lmin
,按本标准7.4条装模,并在重新搅拌结束后45s按本标准7.5条同样的操作测定的针人
度即为再拌针入度。
7.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水泥胶砂初始针入度,mm;
b.水泥胶砂5min针入度,mm;
c.水泥胶砂8min针入度,mm;
d.水泥胶砂11min针人度,mm;
e.水泥胶砂再拌针入度,mm;
f.水泥胶砂温度,℃。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水泥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委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水泥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刁志坚、罗飙、张秋英。
本标准等效采用美国ASTMC 45l《波特兰水泥早期凝固(净浆洁)标准试验方法》和
ASTMC 359《波特兰水泥早期凝固(砂浆法)标准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