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毡片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发布日期:1985-00-00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3374-1980《纺织玻璃纤维一玻璃纤维毡片一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片的单位面积质量的方法。
一、定义
单位面积质量:一块规定尺寸的毡片的质量对其面积之比。该质量包括玻璃原丝和粘结剂的质量。
二、原理
把已知表面积的试样,在通风烘箱中干燥至恒量并测定其质量,然后计算单位面积的质量。
注:对于常规测试或经供需双方同意,试样可以在接收时称量。
三、设备
3.1抛光的金属模板,供制备试样用。形状是边长为316±1mm的正方形。
注:只要其表面积为0.1m[2],也可以用其他形状的模板,如400mmx250mm的矩形。
3.2裁剪工具,如刀、剪刀或圆盘刀。
3.3试样皿,由耐热材料制成,应使试样周围空气流通,不会损失试验样品。
它可以是不锈钢丝编成的金属网篮。
3.4设有通风装置的烘箱,空气置换率为每小时20-50次,温度保持105±2℃,或其他选用温度,精确至±2℃。
3.5干燥器,含有适当的干燥剂,如硅胶、氯化钙、五氧化二磷。
3.6天平,精确到0.1g。
3.7不锈钢夹钳,用于移送试样及试样皿。
四、试样
4.1在毡片的整个宽度上,切取一条至少宽650mm的毡条(在切取400mmx250mm的试样时,至少应把宽度增加到820mm),在此毡条上用模板(3.1)和剪切工具(3.2)切取试样。
4.2取样方法按表1和表2。
在毡片上等距离取样,应对准第一排试样之间的空隙取第二排试样。
图1和图2分别为适于选择边长为316mm的正方形试样或400mmx250mm的矩形试样的修边毡片的取样方案的例子。对于宽度小于1000mm的毡片和未修边的毡片,应由有关方面商定取样方案。
也可以用其他分布方式,但要保证试样覆盖除了二侧宽12mm的二条面积之外的整个毡片宽度。
表 1
玻璃毡宽度,mm 空隙A,mm 试样数 图号
1000 14 5 a)
1250 64 6 b)
1500 70 7 c)
1750 64 8 d)
2000 64 10 b)
2250 66 11 c)
2500 64 12 d)
2750 64 14 b)
3000 64 15 c)
表 2
玻璃毡的宽度,mm 空隙A,mm 试样数
1000 115 5
1250 140 6
1500 160 7
1750 120 9
2000 110 10
2250 145 11
2500 120 13
2750 139 14
3000 140 15
五、实验步骤
称取钢丝网篮(3.3)的质量,精确到0.1g。
把试样放人篮内,然后把带有试样的钢丝网篮放入温度保持在105±2℃的通风烘箱(3.4)内。干燥毡片,直至时间相隔至少10min的二次连续的称量相差小于0.1%。干燥时间一般为1h左右。
注:对于在该标准温度下易挥发或易变化的毡片,经有关方面同意可以选择较低的温度,该温度至少为50℃,保持所选择的温度精确至±2℃。
从烘箱内取出钢丝网篮和试样,在干燥器(3.5)内冷却至标准环境温度。
从干燥器内取出钢丝网篮连同试样,立即称量,精确到0.1g。
六、结果的表示
按式(1)计算干燥试样的质量:
m=m2-m1 …………(1)
按式(2)计算单位面积的质量: m m
Pa=──=──=10m …………(2)
A 0.1
式中:PA——毡片单位面积的质量,g/m[2];
m-一干燥试样的质量,g;
mt——钢丝网篮的质量,g;
m2——干燥试样加钢丝网篮的质量,g;
A-一一个试样的表面积,m[2],即0.1m[2]。
试验结果以算术平均值表示。
对于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可应用GB 3360-82《均值的估计和置信区间》。
七、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述内容:
a.所测试的毡片的详细说明;
b.试样的尺寸;
c.所试验的试样数;
d.所用试样皿的类型;
e.烘箱温度(若该温度不是105±2℃);
f.单位面积质量的平均值及标准差;
g.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任何情况。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归口。
本标准由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珠、李昌东、徐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