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6月1日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俄罗斯的进口取向电工钢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并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取向电工钢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这是我国今年以来首次对进口钢材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
低价进口对国内产业冲击大
公告称,本次“双反”调查申请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国内取向电工钢产业于4月29日向商务部正式提出。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本次调查是由中国取向电工钢产业向商务部正式提出申请的,经审查满足立案条件后,商务部依法决定立案并进行调查。
记者了解到,本次调查主要是对原产于美国、俄罗斯的进口取向电工钢的倾销、倾销幅度及其对中国大陆取向电工钢产业的损害、损害程度进行调查,同时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取向电工钢的补贴、补贴幅度及其对中国大陆取向电工钢产业的损害、损害程度进行调查。
取向电工钢,又称冷轧取向硅钢,是电力工业行业一种重要的软磁材料,主要应用于各种类型变压器、整流器、电抗器及大电机等行业。该产品是钢铁行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国内只有武钢、宝钢能够批量生产。
公告称,本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2月28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调查自2009年6月1日起开始,通常在2010年6月1日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10年12月1日。
据介绍,涉案取向电工钢在我国2008年总消费量为68万吨左右,而其中从美国进口5.9万吨,从俄罗斯进口7.99万吨。据统计,上述两个国家2008年全年进口量比2007年增长64.74%,2009年一二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85%。
武钢股份6月1日发布公告称,取向电工钢的生产和销售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商务部进行的“双反”调查将对公司和国内产业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起到积极作用。据了解,低价进口的美俄取向电工钢对包括武钢、宝钢在内的国内大型钢厂影响很大,国内市场价格已经由4.5万元/吨下降到目前的2.2万元/吨,且市场销售非常困难。
“双反”调查是把“双刃剑”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贸易法专家武长海博士则认为,上述申诉企业发起“双反”调查,也可能是其市场策略。他对本报记者解释道:“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国内对于取向电工钢的需求也受到一定影响。2008年武钢和宝钢的取向电工钢的产能增加了30%以上,达到55万吨左右,这已经超出目前的国内需求。此时,从国外进口反而增加,一时间‘僧多粥少’,竞争更加激烈。对于美俄企业压低取向电工钢价格出口中国的行为,他们发起‘双反’调查也很正常。”
武长海表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除了涉及国内外产品生产商的利益,还涉及到调查产品上下游行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商务部调查部门只有在同时满足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和“产业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贸易救济。因此,商务部不可能滥用规则而偏袒任何一方。
“正如同到法院进行诉讼,只要满足诉讼的基本条件,法院就应该受理,但胜负还要靠证据来说话,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也是如此。商务部会通过漫长的12个月甚至18个月的调查,最终用证据来判定调查结果。”武长海说。
姚坚重申,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严格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和国内贸易救济法律规定,对贸易救济调查一贯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相关贸易救济措施仅仅是对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纠正。商务部将通过贸易救济调查维护国内产业的权益,也希望相关利害关系方通过积极应诉并充分配合调查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商务部将在调查中充分尊重各利害关系方的权利,并确保调查过程的公开、公平和透明,以期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业内人士分析,反倾销立案的意义不在于最终裁决征收多少税,而在于调查过程中对进口产品冲击的缓解。虽然此次只针对从俄罗斯和美国进口的取向电工钢发起“双反”调查,但是对于其他国家亦有敲山震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