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陆

九正建材网

新闻资讯

订阅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政策法规 > 解读《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解读《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发布日期:2009-03-19

  一、保增长、调结构,制定《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制定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2008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制定和组织实施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钢铁产业是温家宝总理点名要制定规划的第一个产业。

  制定《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调整和振兴的主要原因,一是钢铁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钢铁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大,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4%左右,其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约占全国工业的8%—9%。2008年,我国钢产量5.0049亿吨,约占世界钢产量的37.5%,基本相当于世界排名第2到9位(日、美、俄、印、韩、德、乌克兰、巴西)的钢产量总和。二是钢铁业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产业,从2008年9月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钢铁产业出现了市场萎缩、价格下跌、产量下降、行业亏损等问题,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产业之一。三是钢铁产业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存在产能总量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中国是钢铁大国但不是强国,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制定实施《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保增长、调结构,有利于引导钢铁产业走出困境,推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本兼治,促进产业调整振兴

  《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复方药”、“复合药”,标本兼治,促进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既有类似于“镇痛片”的近期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短平快措施,如调整进出口税率、实施公平贸易政策等,又有“治本药”的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布局、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开发国内外资源等长效治本措施,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实施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专项、调整品种结构、提高质量效率等措施。这样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能够立足当前保增长,又抓住机遇调结构,是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途径。

  标本兼治的“药方”针对的是钢铁行业的形势以及主要矛盾。中咨公司分析认为,钢铁行业在短短几个月内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外因触发、内因矛盾集中暴露、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内因是钢铁行业长期以来粗放增长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包括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落后装备产能大、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钢铁产能高速增长,短短8年间产能翻了两倍多,增加的产能以一般水平居多,甚至还有部分落后产能,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我国钢生产消费在2005年达到基本平衡,2006年、2007年,钢消费量增长率已从2005年前的20%以上回落到9.33%、11.18%,而钢产量增长率仍高达19.6%、17.1%,产量增速明显高于消费增速,多余的钢只能靠出口消化,致使钢净出口量高达3446万吨、5458万吨。大量出口低档次钢铁产品,加剧了我国铁矿、煤炭等资源供应紧张状况,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也掩盖了低水平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实际上隐患早已埋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触发了钢铁行业调整期的到来。

  钢铁行业的发展主要靠各行业对钢铁的需求来拉动。前几年,钢铁行业过热是经济高速发展拉动的结果,当前的钢铁行业也不可能脱离其他产业的振兴而独自发展。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的冲击主要是影响了钢铁市场需求。《规划》在扩大钢铁需求上,外需方面是采取一定措施稳定和扩大出口,特别是一些高档次产品出口。内需方面(包括间接出口)除钢铁行业自身努力外,还要依托其他行业发展,实现产业关联互动。此次国家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就是要实现产业联动,形成支柱产业共上新台阶的整体合力。

  三、抓住时机,优化布局结构

  我国钢铁行业布局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华北等内陆地区产能严重过剩,而需求旺盛的南部沿海地区产能不足,导致大量铁矿石和钢材长距离往复运输,既增加物流成本,又加剧铁路运力紧张矛盾。

  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基地是解决布局不合理矛盾的最佳途径。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抓紧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基地等大项目,有拉动经济、优化结构、提振信心等多重功效。一是大项目对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带动作用,不仅项目本身投资大(每个沿海钢铁基地投资高达600亿元左右),且钢铁产业链长、需要配套条件多,投资带动比例可达1∶3,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相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二是有利于优化结构和布局,用先进装备淘汰落后装备,从根本上挤压落后装备市场空间。三是在钢铁行业困难、市场信心不足、投资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国家支持一批大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强行业信心。

  《规划》提出,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到2011年,沿海沿江钢铁产能达到40%以上,产业布局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现在建设投资成本低,沿海钢铁基地从开工到产能发挥作用需要3—5年的时间,届时正好赶上市场需要,回收投资很快。我们认为,对于沿海钢铁项目,晚建不如早建,目前正是实施这些重大项目的恰当时机。

  关于社会上存在的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是否会加剧产能过剩的疑问和担心,我们认为,不仅不会加剧这一矛盾,反而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优化。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本质是结构性过剩,主要表现为落后产能过剩,一般水平产能过大,而先进产能不足。过剩的不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代表的先进产能,而是需要淘汰的落后装备产能。目前,落后和一般水平冶炼产能约占2/3,既缺乏国际竞争力,又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现有三十几座高炉,大部分在4000立方米以上,更有多座是5000立方米以上,美国、德国的几十座高炉也全部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而我国现有一千多座高炉中,大部分是10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因此,迫切需要采用先进装备代替落后和一般水平装备。

  四、钢材收储未纳入规划有原因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对钢材收储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实施钢材收储有利于解决当前企业困境、恢复市场信心,有利于拉动钢材价格回升。另一种意见认为,钢材不是国家战略物资,并且钢材存在生锈腐蚀等问题,占用场地也较大,不宜长期储存。钢材资金占用大,储备少量品种,稳定市场作用有限,一定程度上等于让钢厂长期处于高库存状态,不利于回升和稳定市场。因此,实施钢材收储的意义不大。由于各方面意见不一致,钢材收储未纳入《规划》。

 

分享到: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