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浸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原GB 7192—1987)
发布日期:2004-02-05
本标准适用于预浸料树脂含量的测定。分萃取法、溶解法和灼烧法。萃取法和溶解法不适用于其增强材料在溶剂中有增重或减重及B阶段程度高的预浸料。灼烧法只适用于玻璃纤维及其织物的预浸料。
一、方法概要
1.1 萃取法
将试样放在索氏萃取器中,用适当的溶剂进行萃取,使预浸料中的树脂完全溶解。根据试验前后试样质量的变化,计算预浸料的树脂含量。
1.2 溶解法
将试样放入溶剂中,经过一段时间煮沸,使预浸料中的树脂完全溶解。根据试验前后试样质量的变化,计算预浸料的树脂含量。
1.3 灼烧法
将试样放入坩埚,在马弗炉中灼烧,烧尽预浸料中的树脂。根据试验前后试样质量的变化,计算预浸料的树脂含量。
二、萃取法
2.1 试样
2.1.1 每批材料的抽样方式及数量按材料的技术条件规定。
2.1.2 从冷藏箱中取出预浸料,置于环境温度下,将自然升至环境温度后方可开封(时间视包装容量而定)。弃去最外层后进行取样。试样不应含有起毛、干纱或颜色不匀等缺陷。
2.1.3 试验前,预浸料不得长时间暴露在环境条件下。
2.1.4 试样尺寸为80mm×80mm。对于带状材料,可切取与上述面积相当的材料作为试样。
2.1.5 将试样切成10mm见方的小片或10mm长的小段。小心切割,勿使树脂损失。
2.1.6 将试样装入已知质量的萃取筒内,称量,精确至0.001g。
2.1.7 试样数量不少于3个。
2.2 试验仪器和材料
2.2.1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2.2.2 索氏萃取器,循环量约50ml,烧瓶容积为125ml或250ml。
2.2.3 萃取筒,用定量滤纸自制,直径以能放入萃取器为宜,高度应略低于萃取器虹吸管。
2.2.4 干燥器。
2.2.5 鼓风干燥箱。
2.2.6 恒温水浴(或油浴)。
2.2.7 所用溶剂(工业纯)应能完全溶解树脂基体,而不使增强材料和填料增重或减重。溶剂的选择应按预浸料技术条件的规定,如无明确规定,可采用下述溶剂或经验选择。
预浸料种类 溶剂
环氧预浸料 丙酮
酚醛预浸料 乙醇
聚酯预浸料 丙酮
2.3 试验步骤
2.3.1 按GB 6056—85《预浸料挥发分含量试验方法》的规定,在上述试样的附近取样测定材料的挥发分含量。
2.3.2 将萃取筒放入萃取器中,其中一只作为空白试验。
2.3.3 加入溶剂,其中一部分加到萃取筒中,浸没试样。溶剂量应根据萃取器烧瓶的容积而定,一般为90~150ml。
2.3.4 接通冷凝水,通电加热。调节温度,回流次数控制在3~10次/h。回流时间至少4h。如采用高沸点溶剂,须将萃取器保温。
2.3.5 取出萃取筒,让溶剂流干,放入已恒温的鼓风干燥箱内,干燥温度和时间由溶剂种类而定。丙酮、乙醇作溶剂时为120±2℃,15min。
2.3.6 放入干燥器,冷至室温。
2.3.7 迅速称量,精确至0.001g。
2.3.8 观察纤维,彼此间应无明显粘结现象,否则应更换溶剂重做试验。
2.4 计算
2.4.1 空白萃取筒抽提物含量按式(1)计算:
m0-m0
L=---------×100……………………………………………(1)
m0
式中:L—空白试验萃取筒抽提物含量,%;
m0—萃取前,萃取筒质量,g;
m0—萃取后,萃取筒质量,g。
2.4.2 预浸料的树脂含量(干基)按式(2)计算:
L
m2-m0(1-L-------)
100
DRC1=〔1------------------〕×100……………………………………………(2)
V
(m1-m0)(1-------)
100
式中:DRC1—树脂含量(干基),%;
L、m0—同式(1);
m1—萃取前,萃取筒和试样的质量,g;
m2—萃取后,萃取筒和试样的质量,g;
V—预浸料挥发分含量,%。
2.4.3 预浸料的树脂含量(湿基)按式(3)计算:
L
m2-m0(1-L-------)
100 V
WRS1=〔1------------------ - ---〕×100……………………………………(3)
(m1-m0) 100
式中:WRS1—树脂含量(湿基),%;
L、m0—同式(1);
m1、m2、V—同式(2)。
2.4.4 预浸料的树脂含量(总抽出物)按式(4)计算:
L
m2-m0(1-L-------)
100
WRC1=〔1------------------〕×100……………………………………………(4)
(m1-m0)
式中:WRC1—树脂含量(总抽出物),%;
m0、L—同式(1);
m1、m2—同式(2)。
三、溶解法
3.1 试样
3.1.1~3.1.4 同2.1.1~2.1.4。
3.1.5 同2.1.7。
3.2 试验仪器和材料
3.2.1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3.2.2 电热板或恒温水浴(或油浴)。
3.2.3 坩埚式过滤器,G3滤板。
3.2.4 吸滤瓶,500ml。
3.2.5 真空泵。
3.2.6 干燥器。
3.2.7 鼓风干燥箱。
3.2.8 溶剂,同2.2.7。
3.2.9 烧杯,400ml。
3.2.10 表面皿。
3.3 试验步骤
3.3.1 同2.3.1。
3.3.2 称量试样,精确至0.001g。
3.3.3 将装有100ml溶剂的烧杯放入恒温浴中,放入试样,用表面皿将烧杯盖上,沸腾后开始记时,煮沸时间至少5min。溶解时应轻轻摇动烧杯。
3.3.4 精确称量坩埚式过滤器,装在吸滤瓶上,将溶液倒入过滤器中漂洗2次,每次用50ml新鲜溶剂漂洗min。
3.3.5 将过滤器放入已恒温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温度和时间由溶剂种类而定。丙酮、乙醇作溶剂时为120±2℃,15min。
3.3.6 同2.3.6。
3.3.7 同2.3.7。
3.3.8 观察纤维,彼此间应无明显粘结现象,否则,应延长煮沸时间或更换溶剂重做试验。
3.4 计算
3.4.1 预浸料的树脂含量(干基)按式(5)计算:
V
m2-m0(1-L-------)- (m2-m0)
100
DRC2=〔1---------------------------〕×100…………………………………(5)
V
m1(1-------)
100
式中:DRC2—树脂含量(干基),%;
m0—坩埚式过滤器的质量,g;
m1—试样的质量,g;
m2—坩埚式过滤器和纤维残余物的质量,g;
V—预浸料挥发分含量,%。
3.4.2 预浸料的树脂含量(湿基)按式(6)计算:
m1-(m2-m0) V
WRS2=〔1---------------- - ---〕×100………………………………………(6)
m1 100
式中:WRS2—树脂含量(湿基),%;
m0、m1、m2、V—同式(5)。
3.4.3 预浸料的树脂含量(总抽出物)按式(7)计算:
m1-(m2-m0)
WRC2=---------------- ×100………………………………………(7)
m1
式中:WRC2—树脂含量(总抽出物),%;
0、m1、m2—同式(5)。
四、灼烧法
4.1 试样
同3.1。
4.2 试验仪器
4.2.1 分析天平,感量0.001g。
4.2.2 其他同GB 2577—81《玻璃钢树脂含量试验方法)的第3章。
4.3 试验步骤
除称量精确度为0.001g外,其他同GB 2577—81的4.11~4.15。
4.4 计算
同3.4。
五、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GB 1446—83《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的规定。
六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预浸料的牌号、批号、生产日期、纤维和树脂系统、纤维的表面处理、挥发分含量、生产厂、贮存时间和条件;
b. 试验方法和条件;
c. 树脂含量的单值、平均值和离散系数;
d. 试验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e. 试验人员、日期。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航空工业部航空材料研究所共同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奕定、张淑萍、张风翻、李佩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