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发布日期:2004-03-1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防水工程用聚氯乙烯(以下简称PVC)防水卷材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防水工程用的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并加以适量的添加
物制造的匀质防水卷材。
2、引用标准
GB328 沥清纸胎防水卷材检验方法
3、产品分类
3.1 类型
PVC防水卷材根据其基料的组成及其特性分为下列类型:
S型:以煤焦油与聚氯乙烯树脂混溶料为基料的柔性卷材;
F型:以增塑聚氯乙烯为基料的塑性卷材。
3.2 规格
S型PVC防水卷材厚度规格为:l.80,2.00,2.50mm;
P型PVC防水卷材厚度规格为:1.20,l.50,2.00mm;
卷材的宽度规格为:1000,1200,l500mm;
卷材面积规格为:10,15,20m[2]。
其他规格由供需双方商定。
3.3 产品标记
3.3.1 标记方法
产品按下列顺序标记。
产品名称、类型、等级、厚度、本标排号。
3.3.2 标记示例
l.2mm厚的增塑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标记为:
PVC防水卷材P-1.2 CB 12952
4、技术要求
4.1 外观质量:卷材表面应无气泡、疤痕、裂纹、粘结和孔洞。
4.2 卷材的面积允许偏差为:±0.3%。
4.3 卷材中允许有一处接头,其中较短的一段长度不少于2.5m,接头处应剪切整齐、
并加长150mm备作搭接,优等品批中有接头的卷材数不得超过批量的3%。
4.4 卷材的平直度应不大于50mm。
4.5 卷材的平整度应不大于10mm。
4.6 卷材的厚度允许偏差和最小单个值应符合表1的规
表1 mm
类型 厚度 允许偏差 允许最小单个值
1.80 +0.20 1.60
S型 2.00 -0.10 1.80
2.50 +0.30 2.20
-0.20
1.20 1.00
P型 1.50 -0.20 1.30
2.00 -0.10 1.70
4.7 卷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序号 项 目 P型 S型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一等品 合格品
1 拉伸强度,MPa 不小于 15.0 10.0 7.0 5.0 2.0
2 断裂伸长率,% 不小于 250 200 150 200 120
3 热处理尺寸变化率,% 不大于 2.0 2.0 3.0 5.0 7.0
4 低温弯折性 -20℃,无裂纹
5 抗渗透性 不透水
6 抗穿孔性 不渗水
7 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 d14≥2.0N/mm或在接缝外断裂
试验室处理后卷材相对于未处理时的允许变化
热 外观质量 无气泡、不粘结、无孔洞
老 拉伸强度相对变化率,% ±20 ±25 +50
8 化 断裂伸长率相对变化率,% -30
处 低温弯折性 -20℃ -15℃ -20℃ -10℃
理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人
9 工 拉伸强度相对变化率,% +50
候 断裂伸长率相对变化率,% ±20 ±25 -30
化 低温弯折性 -20℃ -15℃ -20℃ -10℃
处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理
水
溶 拉伸强度相对变化率,%
10 液 断裂伸长率相对变化率,% ±20 ±25 ±20 ±25
处 低温弯折性 -20℃ -15℃ -20℃ -10℃
理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无裂纹
5、试验方法
5.1 状态调节和标准环境
温度:23±2℃;
相对湿度:45%-55%
试验前卷材应进行状态调节,调节时间不少于16h,伸裁时不少于96h。
5.2 式样的裁取及数量
将被检测卷材的样品(长度约3m)置于5.1条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然后按
裁取4.7条性能检测所需试样,试样的尺寸及数量见表3。
5.3 外观质量的检查
在常温(10-35℃)下,用目测的方法检查记录每卷卷材表面存在的气泡、疤痕、裂
纹、粘结和孔洞。
5.4 面积和宽度的测量
卷尺(分度值为10mm)分别测量卷材长度、宽度计算每卷的面积及偏差,记录最小
值。
表3
试验项目 符号 尺寸(纵向×横向)mm 数 量
拉伸强度 A 200×200 3
热处理尺寸变化率 B 100×100
低温弯折性 C 50×100/100×50 1/1
抗渗透性 D φ100 3
抗穿孔性 E 150×150
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 F 300×400 2
热老化处理 G 3
人工候化处理 H 300×200
溶液处理 I 9
5.5 平直度和平整度的测量
在平整的基面上将卷材不受张力地展开10m,用直尺(分度值为1mm)测量卷材边缘
与线段A8之间的最大距离g作为平直度,见图2;测量卷材边缘突起的波浪高度,即离开
平整表面的最大距离作为平整度,卷材边缘的均匀隆起不视作边缘波浪。记录它们的最
大值,精确到1mm。
5.6 厚度的测量
用压力为(2±0.2)×10[-2]MPa、压头直径为10mm的测厚仪(分度值为0.0lmm)
在经过状态调节的试样上测量其厚度,测点(至少10点)均布在卷材的横向上。计算其
算术平均值及其与标称厚度的偏差,同时记录最小单个值。
5.7 拉伸性能试验
5.7.1 试验设备
5.7.1.1 裁片机,由加载装置、裁刀及其装卸装置成。裁刀形状与图3相同。
5.7.1.2 拉力试验机:测量范围为0-1000N,分度值为2N,示值精度为±1%;
试验机上夹具的移动速度为80-500mm/min,
5.2.2 试验程序
拉伸性能试验在标准环境下进行。在按5.2条裁取的三块A样片上,用裁片机对每
块样片沿卷材纵向和横向分别裁取图3所示形状的试样各两块。并按图3所示标注标距线
和夹持线。在标距区内,用5.6条规定的测厚仪测量标距中间和两瑞三点的厚度。取其
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厚度d精确到0.1mm。测量两标距线间初始长度L。
将式验机的拉伸速度调到250±50mm/min,再将度样置于夹持器的中心,对准夹持
线夹紧。开动机器拉伸试样。读取试样断裂时的荷载P,同时量取试样断裂瞬间的标距线
间的长度L1。若试样断裂在标距外,则该试样作废,另取试样补做。
5.7.3 结果计算
试样的拉伸强度按式(1)计算,精确到0.1MPa;
P
δt=─── (1)
B·d
式中 δt──试样的拉伸强度,MPa;
P一一试样断裂时的荷载,N;
E——试样标距段的宽度,mm;
d一一试样标距段的厚度,min。
试样的断裂伸长率按式(2)计算:
Lt-L
εt=─── ×100 (2)
L
式中 εt一一试样的断裂伸长率,%;
L一一试样标距线间初始有效长度,mm;
L1——试样断裂瞬间标距线间的长度,mm。
分别计算并报告五块试样纵向和横向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1%。
5.8 热处理尺寸变化率试验
5.8.1 试验器具
5.8.1.1 鼓风恒温箱:自动控温范围为50-240℃,误差为±2℃。
5.8.1.2 直尺:量程为150mm,分度值为0.5mm。
5.8.1.3 模板:100mm×l00mm×0.4mm的正方形金属板,边长误差不大于50.5mm,
直角误差不大于±1°。
5.8.1.4 垫板:300mm×300mm×2mm的硬纸板三块。表面应光滑平整。
5.8.2 试验程序
按5.2条用模板裁取三块B试样,标明卷材的纵横方向,并标明每边的中点,作为
试样处理前后测量时的参考点。
在标准环境下,用直尺测量试样纵向或横向上两参考点间的初始长度S0。将试橛
平放在撒有少量滑石粉的垫板上,再将垫板水平地置干鼓风恒温箱中三决望扳不得叠放。
在80±2℃的温度下恒温6h。取出垫板置于标准环境中调节24h,再测量纵向或横向上两
参考点间的长度S1。
5.8.3 结果计算
纵向和横向的尺寸变化率按式(3)分别计算:
│S1-S0│
Lh=───── ×100 (3)
S0
式中 Lh——试样的热处理尺寸变化率,%;
S0一一试样同方向上两参考点间的初始长度mm;
S1一一试样处理后同方向上两参考点间的长度,mm;
分别计算三块试样纵向和横向的尺寸变化率的平均值,试验结果以其中较大的数值
表示,精确到0.1%。
5.9 低温弯折性试验
5.9.1 试验器具
5.9.1.1 低温箱:可在0--40℃之间自动控温,误差为±2℃。
5.9.1.2 弯折仪: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上下平板、转轴和调距螺丝组成,平扳间
距可任意调节,其形状与尺寸如图4所示。
5.9.1.3放大镜:放大倍数为6倍
5.9.2 试验程序
在标准环境下,用5.6条的测厚仪测量5.2条的C试样的厚度。试样的耐候面应无
明显缺陷。然后将试样的耐候面朝外,弯曲180°,使50mm宽的边缘重合、齐平,并确保
不发生锗位(可用定位夹或10mm宽的胶布将边缘固定),将弯折仪的上下平板间距调到
卷材厚度的三倍。试验两块试样。
将弯折仪上平板翻开,将两块试样平放在弯折仪下平板上。重合的一边朝向转轴,
且距离转轴20mm,将弯折仪连同试样放人低温箱内,在规定温度下保持1h。然后,在ls
之内将弯折仪的上平板压下,达到所调间距位置,保持1s后将试样取出。待回复到室温
后观察试样弯折处是否断裂,或用放大镜观察试样弯折处受拉面是否有裂纹。
5.8.3 结果评定
两块试样均不断裂或无裂纹时评定为无裂纹。
5.10 抗渗透性试验
5.10.1 试验仪器
采用GB328规定的不透水仪,但透水盘的压盖采用图5所示的金属槽盘。
5.10.2 试验程序
试验在标准环境下进行。先按GB 328的规定作好准备。将按5.2条裁取的三块试样
分别置于三个透水盘中,盖紧槽盘,然后按GB 328的规定操作不透水仪,以每小时提高
1/6规定压力2×105Pa的速度升压,达到规定压力后保压24h,观察试样表面是否有渗水
现象。
5.10.3 结果评定
三块试样均无渗水现象时评定为不透水。
5.11 抗穿孔性试验
5.11.1 试验器具
5.11.1.1 穿孔仪:由一个带刻度的金属导管、可庄其中自由运动的活动重锤、锁紧
螺栓和半球形钢珠冲头组成,其中导管刻度长为0-500mm,分度值10mm,重锤500g,钢珠
直径12.7mm。
5.11.1.2 铝板:厚度不小于4mm。
5.11.1.3 玻璃管:内径φ≥30mm,长600mm。
5.11.2 试验程序
将按5.2条裁取的E试样自由地铺在铝极上,并一起放在密度25kg/m[3]、厚度50mm
的泡沫聚苯乙烯垫块上。穿孔仪置于试样表面,将冲头下端的铜珠置于试样中心部位,
把重锤调节到规定的落差高度300mm并定位。使重锤自由下落,撞击位于试样表面的冲
头,然后将试样取出,检查试样是否穿孔。试验三块试样。
无明显穿孔的,采用图6所示装置对试样进行水密性试验。将圆形玻璃管垂直放在
试样安孔试验点的中心,用密封膏密封玻璃管与试样间的缝隙,将试样置于滤纸
(l50mm×150mm)上。滤纸由玻璃板支承。把染色水溶液加入玻璃管中,装置16h后检
查滤纸,如有渗透现象则表明试样已穿孔。
5.11.3 结果评定
三块试样均无穿孔时评定为不渗水。
5.12 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试验
5.12.1 试验程序
将两块按5.2条裁取的F试样平放于60℃的5.8.1.l规定的恒温箱中15min。在样片
中间部位按胶粘剂的使用说明用橡皮刮刀涂抹宽度100mm、厚度适当的胶粘剂,然后将
该祥片上部未涂抹胶粘剂的部分(I)以及另一块试样下部未涂抹胶粘剂的部分(Ⅱ)
裁去,在长度方向剪成宽度b为50mm的样条,得到50mm×100mm的胶粘表面(图7a)。
每次将两片涂抹胶粘剂的样条相互搭接粘合成试样,两样条长边的边缘必须重合齐平
(见图7b)。取五块试样在标准环境下放置24h,再按5.7.2进行拉伸的切试验。
5.12.2 结果计算
如果拉伸剪切时,试样在粘结面滑脱,则剪切状态下的粘合性以拉伸剪切强度
δ1a表示,按式(4)进行计算:
P3
δ1a=─── (4)
b
式中 δ1a一一拉伸剪切强度,N/mm;
P3──最大拉伸剪切荷裁,N;
b─一试样粘合面宽度,mm。
结果在五块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精确到0.1N/mm。
如果在拉伸剪切时,试样在接缝外断裂,则评定为接缝外断裂。
5.13 热老比处理试验
5.13.1 试验仪器
热老化试验箱,自动控温范围为50-240℃,误差为±2℃。
5.13.2 试验程序
将按5.2条裁取的三块G试样放置在撒有滑石粉的5.8.1.4要求的垫板上,然后
一起放入热老化试验箱中,在80±2℃的温度下保持7d。处理后的样片在标准环境下调节
24h,分别按5.3、5.7和5.9条的方法进行检查和试验。
5.13.3 结果计算
5.13.3.1 三块G样片外观质量与低温弯折性的结果评定分别与5.3条和5.9.3相
同。
5.13.3.2 处理后试样拉伸强度相对变化率按式(5)计算,精确到1%:
δ[′]t
Rc=(──── -1)×100 (5)
δt
式中 Rc——试样处理后拉伸强度相对变化率,%;
δt——未经处理时五块试样的平均拉伸强度,MPa,其数值与5.7.3的结果相同;
δ[′]t一一处理后五块试样的平均拉伸强度,MPa。
5.13.3.3 处理后试样断裂伸长率相对变化率按式(6)计算,精确到1%;
ε[′]t
Rs=(────- - 1)×100 (6)
εt
式中 Rs──试样处理后断裂伸长率相对变化率,%;
εt──未经处理时五块试样的平均断裂伸长率,其数值与5.7.3的结果相同,%;
ε[′]t ——处理后五块试样的平均断裂伸长率,%。
5.14 人工候化处理试验
5.14.1 试验仪器
氙灯气候试验箱:可自动控温和降雨。
5.14.2 试验程序
将按5.2条裁取的三块H试样放入氙灯气候试验箱的工作室内,室内条件为:温
度45±2℃,相对湿度70%-80%,降雨持续时间与干燥持续时间之比为1/4-1/7。
其处理时间按总射线量4500MJ/m[2](非屋面用卷材的总射线量为ll00MJ/m[2])确定。
然后,取出样片放在标准环境下调节24h,再分别按5.7和5.9条试验。
5.14.3 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与5.13.3相同。
5.15 水溶液处理试验
5.15.1 试验容器
容器要求能耐酸、碱、盐的腐蚀,可以密闭,其容积大小视样片数量而定。
5.15.2 试验程序
先按表4的规定。用蒸馏水和化学试剂(分析纯)配制均匀溶液,并分别装入各自
贴有标签的容器中,温度为23±2℃。
在每种溶液中浸人三块按5.2条裁取的I试样,密闭容器,保存28d后取出样片用自
来水洗净、擦干。在标准环境下调节24h,分别按5.7和5.9条试验。
5.15.5 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与5.13.3相同。
6、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卷材产品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
6.1.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4.1-4.6条和表2的第1-5项。如经供需双方协商同意可增加表
2的第6-7项。
6.1.2 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按第4章的要来逐项进行检验:
a.新产品或者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产品的配方、原料或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正常生产时,表2中第1一8项应每年进行一次周期性型式检验。第9-10项应
每2年进行一次;
d.产品长期停产(超过6个月)后恢复生产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f.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6.2 抽样
以5000m[2]同类型、同规格、同等级的卷材为一秕,不满此数亦按一批计。在批中
随机抽取一组3卷用于4.l-4.5条所列项目的检验,检验合格后任取1卷,在距端部
300mm处裁取约3m,用于4.6条所列项目的检验和裁取4.7条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所需的
样片。
6.3 判定规则
6.3.1 对于4.l-4.6条规定的6项要求,其中有2项不合格即为不合格卷。不合格
卷不多于1卷,且4.7条规定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符合表2要求时,判为批合格。如
不合格卷为两卷或有1项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要求,则判为批不合格。如不合格卷为1卷,
但有两卷出现4.1-4.6条中的同1项不合格,则仍判批不合格。
6.3.2 对于6.3.1判为不合格的批,允许在批中按6.2条的规定重新加培抽样,
对不合格项目进行重检。如果仍有一组试样不合格,则判为批不合格。
7 标志、包括、运输、贮存
7.1 标志
在卷材的外包装上应标明:制造厂名、产品名称、标记、长度、宽度,面积、重量
及批号。在每个包装内应附有检验合格证或在外包装上打上合格字样。
7.2 包装
卷材用辊式包装,用纸芯或塑料管卷取,用包装纸或塑料薄膜包裹。
7.3 贮存、运输
贮存期间或运输途中,卷材应立放或平放。贮存时立放不超过两层,平放堆积高度
不得超过1m。卷材产品不得与有损卷材质量或影响卷材使用性能的物质接触,并远离热
源。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苏州研究设计所归口。
本标准由湖南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传镁、邓盛华、刘换春、田凤兰、范连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