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沥青玻璃纤维胎油毡
发布日期:2004-03-1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沥青玻璃纤维胎油毡(以下简称玻纤胎油毡)的定义、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保管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玻纤胎油毡。
2、引用标准
GB326石油沥青纸胎油毡、油纸
GB328.3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不透水性
GB328.5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耐热度
GB328.6沥青防水卷材试验方法拉力
JC504铝箔面油毡
3、定义
玻纤胎油毡系采用玻璃纤维薄毡为胎基,浸涂石油沥青,在其表面涂撒以矿物材料或
覆盖聚乙烯膜等隔离材料所制成的一种防水卷材。
4、产品分类
4.1等级
玻纤胎油毡按物理性能分为优等品(A)、一等品(B)和合格品(C)。
4.2规格
玻纤胎油毡幅宽为1000mm一种规格。
4.3品种
玻纤胎油毡按上表面材料分为膜面、粉面和砂面三个品种。
4.4标号
玻纤胎油毡按每10m[2]标称重量分为15号、25号、35号三个标号。
4.5用途
4.5.1 15号玻纤胎油毡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多层防水,并用于包扎管道
(热管道除外),作防腐保护层。
4.5.2 25号、35号玻纤胎油毡适用于屋面,地下、水利等工程的多层防水,其中35号
玻纤胎油毡可采用热熔法施工的多层(或单层)防水。
4.5.3彩砂面玻纤胎油毡适用于防水层面层和不再作表面处理的斜屋面。
4.6标记
4.6.1玻玻碴记方法
根据涂盖沥青、胎基、上表面材料的代号加上产品标号,按下列顺序排列。
涂盖沥青一胎基一上表面材料一标号等级一本标准号
涂盖沥青、胎基、上表面材料的代号为:
石油沥青 A
玻纤毡 G
网砂(普通矿物粒、片料) S
彩砂(彩色矿物粒、片料) CS
粉状材料 T
聚乙烯膜 PE
4.6.2标记示例
a.15号合格品砂面玻纤胎石油沥青油毡标记为:
油毡A-G-S-15(C)GB/T14686
b.25号一等品粉面玻纤胎石油沥青油毡标记为:
油毡A-G-T-25(B)GB/T14686
c.35号优等品聚乙烯薄膜面玻纤胎石油沥青油毡标记为:
油毡A-G-PE-35(A)GB/T14686
5、技术栗求
5.1重量
每卷油毡重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标号 15号 25号 35号
上表面材料 PE膜 粉 砂 PE膜 粉 砂 PE膜 粉 砂
标称卷重 30 25 35
卷重不小于 25.0 26.0 28.0 21.0 22.0 24.0 31.0 32.0 34.0
5.2面积
每卷油毡面积:15号为20±0.2m[2]
25号、35号为10±0.1m[2]
5.3外观
5.3.1成卷油毡应卷紧卷齐,卷筒两端厚度差不得超过5mm,端面里进外出不得超过10mm。
5.3.2成卷油毡在环境温度5-45℃时应易于展开,不得有破坏毡面长度10mm以上的粘结和
距卷芯1000mm以外长度10mm以上的裂纹。
5.3.3胎基必须均匀浸透,并与涂盖材料紧密粘结。
5.3.4油毡表面必须平整,不允许有孔洞,硌(楞)伤,以及长度20mm以上的疙瘩和距卷芯
1000mm以外长度100mm以上的折纹、折皱。20mm以内的边缘裂口或长50mm,深20mm以内的缺边不应超过4处。
5.3.5撒布材料的颜色和粒度应均匀一致,并紧密地粘附于油毡表面。
5.3.6每卷油毡接头不应超过一处,其中较短的一段不得少于2500mm,接头处应剪切整齐,并加长150mm。
5.4物理性能
各标号等级的玻纤胎油毡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标号 15号 25号 35号
序号 指标名称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等级
1 可溶物含量,g/cm2 不小于 800 700 1300 1200 2100 2000
2 不透水性 压力,MPa 0.15 0.2
时间 30min不透水
3 耐热度,℃ 85±2受热2h涂盖层应无滑动
4 拉力,N 纵向 300 250 200 400 300 250 400 320 270
不小于 横向 200 150 130 300 200 180 300 240 200
5 柔度 温度,℃ 不高于 0 5 10 0 0 10 0 5 10
弯曲半径 绕r=15mm弯板无裂纹 绕r=25mm弯板无裂纹
6 耐霉菌 外观 2级 2级 1级
(8周) 重量损失率,%不大于 3.0 3.0 3.0
拉力损失率,%不大于 40 30 20
7 人工加速 外观 无裂纹,无气泡等现象
气候老化 失重率,% 不大于 8.00 5.50 4.00
(27周期) 拉力变化度,% +25 ̄-20 +25 ̄-15 +25 ̄-10
6、试验方法
6.1重量、面积、外观质量检查按GB326附录A进行。
6.2试件的切取和可溶物含量、柔度按JC504附录A进行。
6.3不透水性、耐热度、拉力按GB328.3、GB328.5和GB328.6进行。
6.4耐霉菌试验和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按本标准附录A、B进行。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7.1.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5.l-5.3条和表2中第1~5项。
7.1.2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按第5章的要求逐项进行检验。
a.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产品的配方、原料或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正式生产时,每2年进行一次周期性型式检验;
d.产品长期停产(超过6个月)后恢复生产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f.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7.2检验批量
以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等级的产品每1500卷为一批,不足1500卷按一批验
收。
7.3抽样
在每批产品中,根据产品数量提取如下量样品、进行重量、面积、外观质量检查:
250卷以内2卷
251至500卷3卷
501至1000卷4卷
1000卷以上5卷
7.4判定规则
7.4.1卷重
每批产品中抽取7.3条规定的卷数(以下简称“规定卷数”)进行检查,全部达
到规定重量时即为卷重合格,若发现有低于规定指标时,再抽查规定的卷数,全部达
到指标时判该批产品重量合格,若仍有低于规定指标时,判该批产品重量不合格。
7.4.2面积和外观
重量检查合格后的全部样品进行开卷检查,全部达到要求时即为面积、外观合格;
若其中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应在该批产品中再抽取同样卷数复查,全部达到要求,亦
为面积、外观合格;若仍有未达到要求时,判该批产品面积或外观不合格。
7.4.3物理性能
7.4.3.1取样:在重量检查合格的样品中取重量最轻的、外观、面积合格的、无接
头的一卷作为物理性能试验样品,若最轻的一卷不符合抽样条件时,可取次轻的一卷,
但要详细记录。
7.4.3.2可溶物含量、拉力:各项三个试件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分别达到规定指
标时,即判该项合格。
7.4.3.3耐热度、不透水性:各项三个试件分别达到规定指标时即判该项合格。
7.4.3.4柔度:六个试件至少有五个试件达到规定指标即判该项合格。
7.4.3.5耐霉菌试验:同一组试件外观检查结果相差不超过一个等级;同时重量损
失率、拉力损失率各项三个试件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分别达到规定指标时,即判该
项合格。
7.4.3.6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同一组试件外观全部无裂纹、无气泡、同时失重率、
拉力变化率各项三个试件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达到规定指标时,即判该项合格。
7.4.3.7判定:检验结果符合各项物理性能指标时,该批产品为物理性能合格;若
有一项不符合指标要求,允许在该批产品中按7.3条规定抽样称重,取重量合格的最
轻两卷作为试样,进行单项复验,达到指标要求时,该批产品亦为物理性能合格,若
复验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该批产品韧理性能不合格。
7.4.4总判定
重量、外观、面积合格,物理性能达到相应等级指标时,判该批产品为相应等级
产品。
7.4.5仲裁
如供需双方发生争议时,由双方共同委托有关检测中心进行仲裁检验。
7.5产品合格证
产品出厂时,生产厂需将该批产品出厂检验结果与合格证提供给用户。
8、包装与标志
8.1按GB326第9章执行。
8.2包装上应标明产品标记。
9、保管与运输
按GB326第10章执行。
附录A
油毡耐霉菌试验方法
(补充件)
A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纤胎油毡耐霉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玻纤毡制成的油毡。
A2方法提要
在经过无菌处理的培养基上放置试件,把霉菌混合菌液喷至培养基上,在28±2℃
和95%~99%的相对湿度下使霉菌腐蚀试件一定时间,以试验前后试件的外观变化情
况、重量、技力变化百分率来表示玻纤胎油毡的耐霉菌腐蚀性能。
A3仪器设备
A3.1霉菌试验箱,温度调节范围20-35℃,相对湿度范围90% ̄100%。
A3.2拉力机:符合GB328规定的拉力机。
A3.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A3.4恒温箱:具有鼓风装置。
A3.5真空干燥器。
A3.6消毒器:医用蒸煮或高压消毒器(压力大于0.1MPa)。
A3.7取菌环:由镍铬合金电炉丝制成,一端焊接在一玻璃管上,另一端弯成φ8mm的
圆环,2个。
A3.8喷雾器:医用喉头喷雾器或喷嘴直径不大于1mm的其他喷雾器。
A3.9培养皿:φ200mm,4个。
A3.10三角烧瓶:50mL10个;100mL1个;200mL1个。
A4杀菌
A4.1将烧瓶及培养皿用蒸馏水洗净,干燥后用棉花塞住瓶口,每个培养皿都用硫酸纸
包好,然后一起放入烘箱内,于160-170℃下保持2h,以棉花或纸发黄作为终止加热的
标志,杀菌结束后,将这些器皿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A4.2加热琼脂培养基呈液态,并灌注到每个培养皿中,使深度为5mm,然后盖上硫酸纸
入消毒器内于0.lMPa压力下灭茵30min,让其自行冷却凝固备用。
A5试剂和材料
A5.1试验菌种
表1
序号 名称 菌 号
1 黑曲霉 1.25
2 桔青霉 2.9
3 拟青霉 3.1
4 球毛壳霉 AS3.1054
5 根菌 AS3.866
A5.1.1菌种应由正式的菌学研究机构供应。
A5.1.2菌种应分别放在培养基的试管内,并保存在5-10℃的冰箱内。
A5.2倍养基
培养基的组成为:
土豆200g
琼脂25g
葡萄糖20g
水1000mL
A5.3培养基的制备。
将大块无伤疤的土豆洗净去皮,挖去牙眼及周围部分约10mm,切成约10mm大小的
方块,取切好的土豆200g;,在3%的乙酸水溶液中浸30min,然后用水冲洗,放入搪
瓷锅中,加入1000mL蒸馏水,用明火直接煮沸儿,趁热用纱布过滤至200mL烧瓶中,加
蒸馏水补至1000mL,然后加入20g葡萄糖和25g琼脂,制得培养液,在沸腾水浴中加热
使其充分溶解完毕后,盖上硫酸纸放入消毒器内于0.1MPa压力下灭菌30min,在杀菌
后的培养皿中注入15-20mL经杀菌处理后的培养液,凝固后于30℃下放置2d,即得培
养基。
A6试样
A6.1取样
将取样的一卷油毡切除距外层卷头2500mm后,顺纵向裁取长度为100mm的全幅油毡
两块,一块(A)作霉菌试验用,另一块(B)留作备用,如图A1。
A6.2试件尺寸和数量
试件的尺寸和数量如表A2所示(其中3块用于霉菌试验,另一块用作空白试验),
每组试样分别编号。
表A2
项 目 数量块 尺寸,mm
重量损失率 4 100×50
拉力损失率 4 100×50
A6.3试件处理和称量
用毛刷刷去试件表面浮动撒布料,将测定重量变化的试件在0.08MPa真空度的真
空干燥器中干燥lh,取出称重,精确至0.00019,记录每一试件的重量,然后将其其
中三块试件均用软化点90℃以上的建筑石油沥青或软化点70℃以上的煤沥青封边,分
别称量封边试件重量。
用于测拉力变化的试件不需要进行处理。
A7试验程序
A7.1试验条件
温度为28±2℃,相对湿度为95%~99%。
A7.2菌种存活性的检验
向培养基表面喷射混合菌液,按A7.1条的条件培养3-4d,若菌种没有大量繁
殖,则认为这种混合菌液不能用于试验,须重新获取。
A7.3菌液制备。
A7.3.1单一菌种恳浮液的制备。
在50mL三角烧瓶中加入0.005%气溶胶OT10mL,然后加入30mL无菌水,将取菌环
进行消毒杀菌,用取菌环取五环某一菌种加入水中猛烈摇晃,使其充分分散,用消毒
纱布过滤,滤液作为此单一菌种悬浮液置于另外一个50mL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补至
40mL,盖上盖子备用,此悬浮液超过24h即不能使用,五种菌种均制成单一菌种恳浮
液备用。
A7.3.2混合菌液的制备
将五种单一菌种悬浮液各取10mL加入100mL的烧瓶中摇匀即成试验用混合菌液塞
上瓶塞,配制后24h即不能使用。
A7.4试件的准备和接种
将试件放入杀菌后的培养皿中,试件间或试件与器壁间不能接触。
用喷雾器向每一培养皿内的试件表面均匀喷混合菌液,使其覆盖住整个试件表面,
必须防止小水珠滴在试件表面。
A7.5培养
盖上培养皿盖,将培养皿放在条件为28±2℃和相对湿度为95%-99%的霉菌试验
箱内进行培养。
培养时间:外观检验6周;物性检验8周。
A8试件的检验
A8.1试件表面霉变情况
检查试件上霉菌的生长情况作为表面霉变程度的评定,用肉眼和5倍放大镜检查试
件表面霉变情况。
A8.2试件的重量变化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用毛刷刷去试件表面的菌毛然后在真空干燥器中于0.08MPa下于燥
1h,称量试件,精确至0.0001g,计算每一试件的试验前后的重量差。
A8.3试件拉力变化的测定
按GB328.6测出拉力变化。
A9结果的表示和计算
A9.1
记录每个试件外观检验的结果,其长霉的程度分级如下:
0级一一在放大镜下也看不到长霉;
1级一一用肉眼几乎看不到长霉,但在放大镜下观察较为明显;
2级一一用肉眼能清楚的看到试件表面长霉,但覆盖面不超过50%。
3级一一用肉眼能清楚的看到试件表面长霉,其覆盖面大于50%。
A9.2重量变化
试件因霉菌腐蚀作用而发生的重量变化百分率A按式(A1)计算:
W2-W3
A=──── ×100 ……………………………………(A1)
W1
式中:A一一腐蚀后重量变化百分率,%;
W1——腐蚀前未封边试件重量,g;
W2—一腐蚀前封边试件重量,g;
W3——腐蚀后封边试件重量,g。
取三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A9.3拉力变化
试件因霉菌腐蚀作用而发生拉力变化百分率,按式(A2)计算:
P1-P2
P=──── ×100 ……………………………………(A2)
P1
式中:P——腐蚀后试件拉力变化的百分率,%;
P1一一腐蚀前试件拉力,N;
P2——腐蚀后试件拉力,N。
取三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附录B
油毡人工加速气候老化试验方法
(补充件)
B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玻纤胎油毡人工加速气候老化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玻纤胎油毡。
B2方法提要
把玻纤胎油毡裁成规定尺寸的试样悬挂在人工加速气候老化箱中,控制一定的温
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间,使试样曝露至规定周期后进行有关性能的测试,并评
价结果。
B3仪器设备及材料
B3.1人工加速气候老化试验箱(简称试验箱):光源为4.5-6.5kW管状氙弧灯,
样板与光源中心距离为250 ̄400mm。
B3.2黑板温度计:20 ̄100℃,最小刻度1℃。
注:黑板温度计是一块规格为150mm×70mm,厚0.9±0.1mm上面涂一层黑色耐光釉
的钢板,并装有与钢板紧密接触的双金属片或热电偶,加上温度显示盘便构成黑极温
度计。用以测量转架上试样受光面的表面温度。
B3.3冰箱:控温精度±2℃。
B3.4恒温玻璃水槽:规格440mm×350mm×300mm。
E3.5铝板:长宽与试样相适应,厚0.8mm。
E3.6铁夹、牛皮纸。
B3.7拉力机:分度值符合GB328.6中规定的拉力机。
B3.8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B3.9真空泵:30L。
B3.10真空表:0 ̄0.1MPa,精度0.4级。
B3.11电热真空干燥器:φ350-400mm,真空度0.0997MPa。
B3.12抽气阀:玻璃真空三通阀门两只。
B3.13调压阀:玻璃真空二通阀门一只。
B3.14真空耐压胶管。
B3.15真空脂。
B3.16试样架:可用铜丝和胶木板制作,其尺寸与试样的尺寸、试样的数量相适应。
B3.17钢直尺:150mm。
B3.18毛刷。
B3.19试验用水:试验箱内人工降雨用去离子水,内壁冷却用自来水。
B4试样
B4.1取样
将抽取的一卷油毡切除距外层卷头2500mm后,沿纵向截取长度为500mm的全幅卷
材两块,一块作老化试验,一块备用。
B4.2试佯和试件的制备?
B4.2.1按图B1所示部位和表B1要求的尺寸和数量在样品上切取试样。
B4.2.2按图B2所示部位和表B2所要求的尺寸和数量分别在老化前后的试样上切
取试件。
表B1
项 目 规 格 数 量
老化试样 300mm×70mm 2
对比试样 300mm×70mm 2
留存试样 300mm×70mm 2
表B2
项 目 规 格 数 量 备 注
失重率 120mm×25mm 8 4块为空白试样
4块作老化试验
拉力变化率 120mm×25mm 8 用测失重率后的试件
B5试验条件
B5.1试验箱
温度:空气温度45±2℃,黑板温度60±5℃:
相对湿度:65%±5%;
降雨量:喷水的喷射压力为0.1MPa,降雨量为0.16±0.01L/min;
光照和降雨周期:试样先光照48min后立即雨淋并同时光照12min。
B5.2冰冻温度:-20±2℃。
E5.3漫水温度:20±2℃。
B6试验步骤
表B3规定了老化试验一个循环周期所需的时间,总试验时间为27周期。
表B3
试验条件 试验时间,h
光照和雨淋 18
冷冻(-20±2℃) 2
浸水(20±2℃) 2
总 计 22
B6.1试验时将试样受光面的矿物隔离材料刷除干净,然后在试样的两端衬上牛皮纸
将其贴在铝板上,用铁夹夹紧,将夹好的试样和黑板温度计分别挂在试样转架上,温
度计正面朝光源,喷水压力为0.lMPa,光照雨淋周期为光照48min,雨淋并同时光照
12min,循环试验18h后停机。
B6.2从试验箱中取出试样插于B3.16的试样架上,放进冰箱,于-20±2℃下冷却2h
取出。
B6.3将从冰箱中取出的试样连同试样架一起,放进温度为20±2℃的恒温水槽内,水
面应高出试样上端20mm,2h后取出,此时为一周期。
B6.4重复B6.1 ̄B6.3条操作27个周期,每次试样的取出和放入,相隔时间不得多于
10min,试验进行时,应详细记录试验的温度、湿度,同时观察试样的外观变化,每隔
3个周期对气候、灯罩、灯管进行清洁保养一次,试验结束后一块试样进行物性测试,
一块备用,测试必须在8h内进行完毕。
B7结果及计算
B7.1外观
观察并记录老化后试样表面有无泛白、裂纹、起泡等现象。
B7.2物理性能
B7.2.1失重率
取空白试样和老化后试样,按B4.2.2切取试件,分别测量其长宽精确至lmm,
将试件放入电热真空干燥器,在0.08MPa真空度条件下干燥1h后称重,由此计算出
试件的单位面积重量G0、G1,失重率G按式(B1)计算:
G0-G1
G=──── ×100 ……………………………………(B1)
G0
式中:G一一失重率,%;
G0一一空白试件单位面积重量,g/m;
G1一一老化后试件的单位面积重量,g/m[2]。
计算时取数值最接近的三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B7.2.2拉力变化率
取测完失重率后的试件,按GB328.6方法测试老化前和老化后的拉力。
拉力变化率P按式(B2)计算:
P0-P1
P=──── ×100 ……………………………………(B2)
P0
式中: P一一拉力变化率,%;
P0一一老化前试件的拉力值,N;
P1——老化后试件的拉力值,N。
计算时取数值最接近的三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
位。
B8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下述内容:
a.光源的类型和瓦数;
b.样板位置与光源(中心)位置;
c.运转时的黑板温度;
d.运转时箱内温度和相对湿度;
e.雨量,L/min:
f.试样的外观变化、失重率和拉力变化率。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苏州研究设计所归口。
本标准由武汉油毡厂、天津油毡厂、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苏州研究设计所负
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严明、黄文杰、张有华、陈传松、王丽华、姚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