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瓷砖在国外出口市场上频频被反倾销的当下,日用瓷及卫生陶瓷在出口市场上有否受到冲击?作为日用瓷及卫生陶瓷的生产基地之一,潮州在愈演愈烈的反倾销浪潮里,现状如何呢?对此,记者专访了潮州市陶瓷行业协会顾问、会长助理黄振豪。
记者:您怎么看待中国陶瓷行业近十年来年年遭受反倾销诉讼的?
黄振豪:中国陶瓷行业在近十年来,年年遭遇反倾销诉讼是正常和必然的。因为中国陶瓷发展**快是在近十年,中国陶瓷出口增长,使世界市场“蛋糕”重新分配,对不少国家的陶瓷产业造成威胁。反倾销通常是针对竞争中的强手。中国出口陶瓷绝大多数是以量和价取胜,也包括性价比上的优势。国内行业中的无序竞争是引发国外反倾销的导火线。中国陶瓷行业内部目前还处于非理性状况,内部自制力较差,基本没有预防措施,受反倾销和挨打的现象还将持续或加剧,这种客观现象不会受主观意志所转移。
记者:请问到目前为止,潮州有无受到反倾销影响?
黄振豪:潮州目前受反倾销冲击的影响不严重。潮州陶瓷中建筑陶瓷极少,日用、艺术和卫生陶瓷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已发生反倾销的地域(如**近印尼对中国日用陶瓷的反倾销,土耳其对日用陶瓷的配额),并非潮州产品销售的主要地域。目前,反倾销有影响并不是致命的,今后发展下去就很难说。潮州的日用和艺术陶瓷的生产厂家数在国内行业中过半,但企业产品花色多,个性化发展的情况比较明显,销售区域开阔,而且企业不是很大,小船易掉头。古代“赤壁之战”,曹军如果不将战船连环,东吴的火攻也难耐他何,2008年金融风波已见证了这一点。我们不反对陶企做大,更希望陶企做强和个性化发展。
记者:请问潮州卫生陶瓷出口量如何?卫生瓷也不会受到反倾销威胁吗?
黄振豪:潮州卫生陶瓷占潮州陶瓷出口量的30%左右,主要出口中东、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域。产品主要占领中档市场。潮州卫生陶瓷的威胁主要是河南,并非是国外。国内卫浴迟早会发生国外的反倾销,时间是出现在大量低档产品出口的时候。
记者:您认为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反倾销?
黄振豪:我认为回答这个问题**要明确2个问题:明确引发反倾销的根源;国内应对反倾销的劣势。
**,引发反倾销的根源包括:
(1)出口猛增,威胁国外同类产业。建筑陶瓷就是实例。建筑陶瓷机械化生产程度高,生产线在有资金投入的支撑下,可以快速复制。国内大批解困房和城市化发展持续,为建筑陶瓷提供短期的可生存机会,另一条出路就是出口。
(2)国内行业的无序竞争:行业中没办法进行协调、没有有效措施,虽有呼声和口号,但无法落实。佛山近期的建陶价格指数,客观上起到协调作用,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不违反WTO规则前提下,多搞些价格指数是有好处的。陶瓷价格指数可以使卖家有调价的理由和参考值。
(3)产能过剩催生倾销、会促使部分企业为了生存而“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目前陶瓷行业中,产能过剩的老大应是建陶,卫生陶瓷很快会排为老二。
第二,国内陶企应对反倾销的劣势分析:应对反倾销的表面要素是价格比或成本比,但这并不是国内陶企的劣势。国内陶企的**大劣势是财务运作方式不适应反倾销调查。如欧盟反倾销的问卷和调查表,导致一半以上企业难于过关。原因是,企业在适应国内税收政策上已形成了独特的运作方式,这种数据和资料不断变更和不连续性,导致依据和数据欠缺逻辑性,甚至无法自圆其说。
明确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再来看如何应对反倾销。现有运行机制阻碍了应对反倾销的有效性。改变经营和运行机制不是企业所能做到的,这些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是知道的,但未必有决心,或许必要性不大,使问题很难从根本上改观。
企业抱团应对反倾销是一条重要途径。但行业内部的集结力并不足,整体利益很难取代企业利益。中国特色的政府插手违反WTO规则,很难实施。如果出口退税向质量、档次和单位价格倾斜,会比较有效地减少倾销,同时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佛山的薄砖顶着标准和质量压力而出生,具有划时代意义,对应对反倾销有好处。创新和转型升级是陶企生产的根本。
有被反倾销风险的企业,特别是规模化企业,应着手调整内部账务和数据的收集、归类、存档,有意识地为应对反倾销作必要的准备,否则,一旦反倾销出现,则无从应付。应对反倾销在理论上可列出许多措施,但结合行业的实际,会出现很多空话和设想,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