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寿命短,平均寿命20年左右;农民自行建设,质量差,建筑材料陈旧,能源利用率低;户型结构不合理,没有厕所、厨房,没有客厅、卧室之分,功能性差;结构空间采光不合理,居住不舒适……针对传统建设方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了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北京市平谷区从2003年开始积极探索新民居的建设,采用新户型、新建材、新能源、新技术,引导农民建设寿命长、节能抗震的新民居,实现农村新民居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平谷区已经完成新民居建设任务共计27万平方米。很多农民告别了昔日冬冷夏热的老房子,住进了节能舒适的新农房,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新材料新工艺让新民居节能又长寿
北京市平谷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民居通过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达到了《北京地区农民建筑抗震设计和构造做法》的要求和居住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
新民居在规划设计时就规避了传统民居的不足,赋予了全新理念和现代民居的特色与功能。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符合北方地域特点,适合北方气候要求,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又**大限度地吸收了现代住宅建设的成熟技术。
为减少室内热量散失、提高冬季室内温度,新民居增加了保温处理。在进户门处增设门斗,减少开关门造成室内热量散失;在外墙铺设8厘米厚的聚苯保温板,在屋顶增设15厘米的聚苯保温板,同时加强了对局部地方的冷桥处理,确保保温效果。
在建筑材料上,新民居摒弃了黏土实心砖,采取新型节能建材,全新的设计、技术、结构和材料,确保了新民居建设寿命在70年以上,可以保证三代农民不再为建房奔波劳碌。
此外,新民居还广泛采用了各种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包括ASA板镶嵌式集成节能建筑体系、空心保温承重砌块体系、预埋轻钢轻质混凝土结构体系、薄板钢骨体系等先进材料和建设工艺等。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使新民居的保温性能比传统的砖墙提高了一倍以上,节能标准超过了国家居住建筑节能65%的指标,建筑寿命比传统建筑提高了3倍以上。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为新民居开源节流
新民居在建设中还采用了以太阳能系统为主、生物质炉为辅的供暖/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暖/热水系统通过屋顶集热板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然后通过低温地板辐射向房间供热。如遇连续阴雨天日照不足时,可使用炊事余热补充热源,满足供暖需求。
据介绍,该系统一次性投资为260元/平方米,运行费用以一个采暖季125天计算,在全天供暖的情况下,只有太阳能循环泵运行时耗电。太阳能循环泵每日耗电量为2度,按0.48元/度计算,合0.96元/天,一个供暖期只需交电费120元。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尽量增大太阳能集热板面积,将太阳能集热板面积与建筑面积比由原先的1:10增大到1:7左右,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太阳能利用率;另一方面,对房屋进行功能分区,通过分水器控制循环系统走向,对于冬季不常用的房间不进行供暖,从而减少供暖面积,保证有限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
经过统计,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的新民居,一个供暖期可节煤3吨。其他三个季节太阳能产生的热水能够完全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太阳能的利用使农民的住宅收到了开源节流的双重效果。
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杠杆调动农民积极性
为了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工作,平谷区委、区政府利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杠杆调节等措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根据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他们完成了50余种新民居设计,并免费为农户提供户型施工图纸以及勘察、设计和监理咨询服务。对于采用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的给予每户2万元的奖励。此外,符合节能抗震标准的新建民宅项目、并按规定程序申报获得批准的,享受节能抗震专项资金补贴,补贴标准为每户2万元。
为了推广可再生能源,平谷区不仅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相关的规划,还出台了《平谷区农村能源建设规划》、《平谷区发展太阳能产业和利用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先后出台了《平谷区整体新民居建设管理若干规定》、《平谷区分散新民居建设管理若干规定》等文件。
为了使节能、抗震型新民居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支持,他们还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
目前,平谷区又开始了将军关三期、西长峪村等村的新民居建设前期工作。随着新民居建设工程的不断深入广泛开展,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开始向农民回迁楼和公共建筑中延伸。
夏各庄新城的农民回迁楼建设,在满足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装修标准的基础上,采用了断桥隔热铝合金门窗、地板辐射采暖、屋顶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地源热泵增热机组等多项新型节能技术。
在平谷区医院新建病房楼工程中,采用了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利用地表浅层能源进行夏季制冷、冬季供暖。变频技术、温湿度控制数字化技术、能源管理及自动控制技术等一系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建筑能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88.6吨。
在平谷区体育场三期和特色文化展示中心等大型公建项目中也将使用地源热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