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洋花一统天下,家花渐被挤出年宵花市场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11-01-27 20:47:23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徜徉花市,人们不难发现,今年唱主角的仍是十多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蝴蝶兰、大花蕙兰、凤梨、红掌等来自境外的“

  徜徉花市,人们不难发现,今年唱主角的仍是十多年来风靡大江南北的蝴蝶兰、大花蕙兰、凤梨、红掌等来自境外的“洋花”;而作为“家花”代表的中国内地传统**名花牡丹月季、芍药等不是难觅踪影,就是藏在深闺。

  陈村花卉世界总经理卢玮峰不无感慨地说,陈村花卉世界已经有十年没有出现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花卉新品种。

  家花不敌洋花

  陈村种花已有2000多年历史,作为千年花乡,一直以产年桔为主,春季供应珠三角地区。而今天的陈村则以花卉贸易为主,引来各国花卉巨头“扎堆”,大小600多家企业,从栽培到流通,形成一个年销售额30多亿元的产业链,牢牢坐稳“中国花卉**市”的位置。

  “今年春节**好卖的还是‘洋花’,我们准备了20万盆荷兰的红掌,花市开幕前就卖了15万盆,还有韩国的大花蕙兰,年前备货30万株,虽然价格上升了近20%,但是也被订了70%,主要是外地批发商来拿货。”旺林园艺钟老板告诉记者。

  在陈村花卉世界**大的兰花基地、台湾人独资经营的景艺公司,记者看到,这里光是蝴蝶兰就有几十个品种,数千平方米的展示厅摆放了近万盆争妍斗丽的蝴蝶兰。老板陈永德说:“今年春节花市准备了50万株蝴蝶兰,1月20日之前就已卖了35万株,主要出口欧美国家。”这些蝴蝶兰的种球全部从台湾引进,在新品种开发上,他们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保证每年有一到两个新品种面市。

  与“洋花”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交易场面相比,牡丹、月季、芍药等中国传统**名花显得冷清多了。“这个月,我们才卖出十来盆牡丹花,还卖不起价,与‘洋花’动辄成交数百盆、价格成百上千元一盆相比,反差太大了。现在花农都不愿做国产花的生意。”旺旺花场老板告诉记者,牡丹多年来没有推陈出新,不像来自海外的蝴蝶兰、大花蕙兰,每年都有新脸孔,千姿百态,很受市民欢迎。

  卢玮峰说,中国花卉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广东一直占据“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地位,总销售额近百亿元,出口额上亿美元。但长期以来, “洋花”在广东花卉市场唱主角,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国传统**名花牡丹、月季、芍药等,只能做配角,甚至沦落到市场上难觅踪影的地步。“更让花卉业人士难过的是,作为中国**大的花卉市场——陈村花卉世界,已经有十年没出现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花卉新品种。”

   一直以来,广东都是国内**的花卉生产基地,近年还成为重要的花卉产品贸易集散地,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量庞大的花卉经营企业,光是在广东顺德地区就有上千家花卉企业。遗憾的是,如此一个“美丽产业”,却有一个致命的“软肋”:光有“绿叶”,没有“红花”,培育不出国内“花王”。

  种花不如卖花

  卢玮峰认为,陈村花农是典型的商业农民,更热衷卖花赚快钱。卢玮峰说,陈村花农种花水平一般,但是花卉炒作却是天下**。十多年前,陈村人把外来的兰花炒得天翻地覆,一株兰花炒到上万元甚至十万元,一时间“陈村兰贵”,全国人都奔着陈村买兰花。

  花农老陈10年前,只身从韶关到陈村种花,一开始从荷兰引进香水百合来种,一个种球3元,辛辛苦苦大半年,百合花终于茁壮成长,但是市场价才卖到7元,利润也就1元多。一年下来,**多赚二三十万元。“老外真厉害,培育的种球一年有效,第二年就作废,只有不停买他们的种球。种球就像电脑芯片,占去了利润的70%。我们是在为人家打工啊!”

  后来,他另起炉灶,倒卖附加值更高的罗汉松。他从日本进口罗汉松回国卖,转手就有十几倍利润,一棵罗汉松纯利可达几十万元,生意越做越大,**后由于太多人去日本进口罗汉松,搞到日本要限制出口。

  老陈说,现在,陈村人看见市场流行什么树种,就到处找货来销售,除了罗汉松,加拿利海枣、中东海枣、老人葵、秋枫、香樟以及老桂花等树种都成了陈村人发财致富的对象。

  卢玮峰介绍,陈村花农现还在种花的已凤毛麟角,他们大部分转变为花卉代理商的角色。有人代理德国泥炭土,有人代理美国种子,有人代理荷兰种苗……这些来自国外的产品对推动国内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身为代理商的花企也获得了较为丰厚的回报。可惜的是,不少企业只是一门心思做代理商,并不打算发展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

  花企无力创新

  据了解,陈村所种植的花卉,绝大部分都是由国外引进品种,然后再培育,国产化品种还不到10%。

  “谁不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产品?这样就可以做**生意了。”卢玮峰说,花卉新品种开发难度不亚于计算机芯片开发,一个新品种从研发到培育再到投产,起码要5到10年时间,每年投入不少于千万元,而且研发出来也不一定热卖,风险很大。

  “如今,陈村花卉世界600家企业中,5万多花农,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且很多是从其它领域转行而来的;企业人员流动频繁,导致生产技术不稳定。”卢玮峰说,陈村花卉生产企业发展时间短,资本积累小,实力不强,用于新品研发的资金较少。

  卢玮峰说,国外很多花卉企业就财大气粗多了,如德国科德斯育种公司,成长历史近150年,经过几代人努力,储备了高达8000多个月季新品种,每年都有几十个新品种向全世界推广,仅专利权费一项就获利不少。

  来自台湾的景艺公司老板陈永德说,为了改良蝴蝶兰,培育新品种,他们已经投入数亿元。“蝴蝶兰是一种生长在海拔500米的山丘野花,40年前,台湾人发现其观赏性,开始利用杂交、克隆等生物技术改良。这10多年来,光是公司投入到蝴蝶兰的技改资金就超过3亿多元,每年将近4000万元。”

  陈永德说,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接近利润的四分之一。他们的研发队伍有数十人,全部是研究生、博士生,大部分从海外留学回来,都是生物科技的专家,目的就是每年保证有一到两个新品种推出市场。

  陈永德落户陈村已有10年。他认为,陈村的优势就是市场庞大,劣势就是企业创新不足。之前,他还调研广东花卉的创新能力,发现广东花卉新品研发基础薄弱,研发机构小而分散,投入不大,连续性不好。有技术和人才资源的科研单位如省农科院花卉所,虽然进行了品种研发,但市场化运作环节薄弱;而有些单位如大专院校,有人力资源,但却停留在小打小闹阶段,没有系统化开发新品;企业有市场运作经验,但又缺乏科技实力。

  新品种保护不力

  对于“家花”不如“洋花”香的问题,台商陈永德认为,政府有关部门也有一定责任。广东目前生产的花卉中,90%以上属于国外二三十年前培育成的、在国际市场上已被淘汰。

  造成这样的市场格局,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广东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扶持。

  卢玮峰透露,每年国家投入给陈村花卉世界的费用也就200万元,主要用于环境建设。如此投入对于动辄需要上千万元开发的花卉新品种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广州一位农业研究人员私下告诉记者,农业研发资金本来就不足,“无足轻重”的花卉业就更少了,搞新品种研发,省市下拨的经费一年只有几十万元。

  对于不少花卉企业来说,政府投入不足外,申请专利保护手续过于繁琐,费用过高。目前我国育种人成功申报一个新品种需要费用2万元左右(包含申报费、专家鉴定费用等),之后每年还得交纳1500元保护费;而有些国家不但没有新品种申请费用,还对育种人进行奖励。

发表评论

  • 24小时热点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