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二五”期间,我国人造板工业将围绕低碳、环保、优质、高效、可持续的主题,在结构调整中快速发展、再铸辉煌。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造板行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依托,经受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行业规模和产品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提高,在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指标的同时,成为了全球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的**大国。“十二五”期间,我国人造板企业将在现有基础上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为进入世界人造板技术强国奠定基础。
1 “十一五”我国人造板发展成绩斐然
1.1 人造板及其下游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2001年国家出台的人造板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给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外部条件。退税的利润积累,使多数人造板企业逐步走出困境,平稳渡过全球金融危机期,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据统计,我国人造板行业现有生产企业1万多家,年产量超过1亿m3,总产值高达2 000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人造板总产量超过5亿m3。其中,2009年生产胶合板4 451万m3、纤维板3 489万m3、刨花板1 431万m3、其他人造板2 176万m3(见图1)。2010年产量预计超过1.33亿m3。
人造板工业的强劲发展,不但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质优的原材料,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在地板、家具、木门、音箱、木制玩具和工艺品、室内装饰、胶黏剂、装饰纸及木工机械等行业,也都成为了世界生产大国。2009年,我国人造板相关行业的生产总值分别为:家具7 300亿元(人民币,下同),木地板600亿元,木门800亿元,木工机械200多亿元,建筑装饰业2万亿元[3]。
1.2 进出口贸易不断优化调整
人造板生产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人造板进出口贸易的结构调整。“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内产品质量的提高,人造板进口量持续下降;出口量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开始下滑,2010年有所回升(见表1)。五年间累计:胶合板出口近4000万m3、进口约140万m3;纤维板出口1 300多万m3,进口约130万m3;刨花板出口80多万m3,进口240多万m3。
1.3 推动人工林发展
人造板工业既是资源高度依赖型产业,又是典型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我国实施的人造板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鼓励将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再进行加工,大大提高了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为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使我国在只占世界森林资源总量4.7%、年森林消耗量大大低于生长量的条件下,生产出超过全球总产量40%的人造板,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木质产品的需求。
人造板行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速生人工林的培育,越来越多的人造板企业投资造林,建立原料林基地,农民群众、社团组织也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投资造林积极性,相继涌现出一批专业造林公司。图2显示2000—2009年间,我国森林资源和人造板的发展状况。自2002年开始,我国每年造林面积均突破667万hm2(1亿亩)。统计资料显示,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我国人造板的产量增长了135%,森林面积从1.75亿hm2增加到1.95亿hm2,人工林保存面积从0.53亿hm2增加到0.62亿hm2;截止2009年底,我国人工林面积达到了6 200万hm2(9.3亿亩)[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森林面积每年增加400万hm2(6 000万亩),森林年均增长量达到5亿m3,而同期全球森林面积量在减少。
1.4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人造板行业的大力发展,促进形成“基地+农户+公司”的速生丰产林一体化经营模式,使农民得到了更高的经济收益。目前,国内木柴收购价已经提高到杂柴约320元/t、松柴约400元/t,个别地区价格高达500元/t。2009年,全国生产纤维板、刨花板和细木工板共收购木柴9 600万t,按平均360元/t计算,当年支付林农及林业部门的费用达345.6亿元。在很多地方,人造板工业的原材料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人造板生产及其上下游产业共创造了5 000多万个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成为了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使1亿多农民受益,真正实现了农民增利、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多方共赢局面[3]。
1.5 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有限的森林资源制约人造板的发展。
目前,我国每年木材消耗量大约为3.8亿~4亿m3,而国内森林蓄积供给量约为3.65亿m3 (折合木材约2亿m3),由于中、幼龄林面积的比重大,树种结构不合理,短期内自给能力差,故原木进口依存度仍达50%。随着国际木材市场价格的上涨,及木材主要出口国的政策变化,我国进口木材付出的经济代价渐高,难度渐大。原材料短缺,是我国人造板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国际贸易壁垒加剧,出口产品受阻。
我国人造板成品的出口依存度达40%,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盟、英国和韩国等国家,占出口总额的65%。而进口各国不断通过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对我国人造板及其下游产品出口设置越来越多的限制,如《雷斯法案》、CARB认证、FSC森林认证等,对我国人造板的出口造成巨大冲击。此外,人民币持续升值,客观上也对我国人造板出口造成一定压力。
3)产品结构不够合理,特种板材短缺。
由于近几年投资过热,缺乏规划,导致人造板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个别品种产能过剩。如我国胶合板产量占人造板总产量的比重高达39%,而世界总比例仅为30%。以采伐和加工剩余物、城市废料为原料的刨花板比例偏低,只占到总量的12%,而世界总比例为42%;OSB、高性能复合板、无胶人造板、非木材资源和农作物秸杆板等产品比例很低;特种用途板、特种规格板、后成型板和环保型板材的产量则更少。
4)产业政策不配套,行业管理不到位。
人造板市场准入制度缺项,人造板标准修订工作滞后。人造板行业对政策扶持的依赖性强,例如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延续问题、企业生产初级林业产品的所得税减免问题以及提高人造板产品出口退税问题等;人造板在国内流通过程中需取得三证(采伐证、运输证、检疫证),增加了流通成本和手续环节,不利于人造板的快速流通。
2 “十二五”我国人造板行业发展前景辉煌
2.1 发展方向
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林业发展目标为:完成新造林3000万hm2,开展中幼林抚育经营,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率达到143亿m3,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在2008年基础上增加4亿t左右,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初步形成;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林业产业集群初步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初步构成,生态文明观念广泛传播。
中国林业产业发展指南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林业产业总体目标是:每年提供木材4.32亿m3,其中自产木材2.72亿m3,进口1.60亿m3。商品材年产量达到9 000万m3,其中人工林商品材供应率达到60%。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建设木材生产基地500万hm2,其中工业原料林300万hm2,大径用材林100万hm2,珍贵树种林100万hm2。力争到2015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8万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林产品国际贸易总量达到1500亿美元以上;林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增加到50%以上和18%以上[2](见表2)。
产业指南明确提出:要坚持产业生态共赢,经济社会协调;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产业体系;夯实资源基础,提升产业实力;坚持制度创新,促进质量效益;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积极引导等五项发展原则,综合考虑《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和《全国林业发展规划》成果,充分挖掘林业的五大功能,紧密结合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继续按照“西治、东扩、北休、南用”优化配置林业生产力布局,重点建设东北内蒙古、东南沿海、苏鲁冀豫、川滇黔渝桂、湘鄂赣皖浙和晋陕宁甘新等六大林业产业经济带,以《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为指导,依托森林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扶持林业**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木材加工、森林旅游、油茶等木本粮油、竹藤、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木浆造纸、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产化工、沙产业等**支柱产业,推动我国由林业产业大国向林业产业强国转变,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1]。
2.2 市场前景
2.2.1 城市化建设创造需求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安居工程和城镇化建设。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投资33511亿元,同比增长36.4%;新开工面积11.94亿m2,同比增长63.1%;商品房销售面积6.32亿m2,同比增长8.2%;销售额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9%(见表3)。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1000万套,同比增长72.4%,投资规模高达1.4万亿元[4]。据悉,“十二五”规划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2%。若按我国城镇化率年提高1%计算,每年将有14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上学和就业,随之带来规模庞大的房地产建设工程和消费需求。特别是三、四线城镇的中低端市场需求前景非常广阔,即使在未来20~30年间,其房地产投资仍将维持较快增长。
近20年来,我国建筑装饰业也发展迅速,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目前,建筑装饰业已发展成为拥有企业18万家、容纳1400万就业人员、年产值2万亿元的大产业。现在,全国3 000m2以上的建材市场有3 000家,销售额在2 000亿元以上。随着房地产及室内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人造板和家具需求量将稳步上升。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多亿m2,人造板市场需求量为8 000多万m3,加上二手房再次装修,人造板的市场总需求量超过1亿m3。
2.2.2 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居民7.2亿,约2.2亿户,其中每年约有2 000万户需要新建住房。2009年农村消费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城市,全年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城市快0.2个百分点。2010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 029亿元,同比增长18.3%(见图3)。农村消费增长始终快于城市,成为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支“生力军”。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2010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5 756元,扣除价格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 86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见图4)。全国1.2万个村镇家庭总收入比一、二线城市家庭收入总和高出50%,潜在富裕群体人口1.35亿,与一、二级城市总人口1.37亿相当。
预计未来20年,小村镇年收入超过3.5万元的家庭每年增加760万户,增幅7%,而大中城市每年增加660万户,年增长率只有5%。农村消费市场总额每年可达3万亿元,未来十年,农村居民对人造板的巨大消费需求,必将为人造板企业带来数倍的增长空间。
2.2.3 海外市场需求回升
我国人造板加工成家具、地板和门窗,主要面向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出口,其中50%左右出口到美国。美国每年进口木家具100多亿美元,有一半产品来自我国(见图5)。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北美2009年房地产跃至1940年以来**低点,2010年开始回升,预计到2015年才能恢复到2005年的**高点(见图6)。由于我国生产的人造板制品价廉物美,因此,仍可乐观估计,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今后十年我国人造板及其制品的出口量增长率,仍将维持在20%左右。
2.3 行业展望
据FAO发布的《世界森林状况2009》预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十年后全球人造板消耗将接近4亿m3,20年后达到5.21亿m3,其中:亚太地区产量增幅**大(见表4),我国依然是全球人造板生产与消费的主力军。
“十二五”期间,人造板企业将借助新国标的推力,提高产品环保性能;加大技改投入,装备升级换代,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坚持订单生产,提供定制规格产品;建立原料林基地,确保原材料供应质量;强化仓储、物流系统信息化管理;加强销售渠道建设,提高销售服务质量;组织申请国际国内有关产品和企业认证。同时,遵守4 R原则(即:再生原则Regrown、减量原则Reduce、重复原则Reuse、循环原则Recycle),坚持清洁生产,不断开发新的复合型结构人造板和多功能产品。其中:
胶合板——中小企业倒闭增多,行业整合速度加快,企业结构大幅调整,产业链向两端延长,下游产品多元发展,建筑模板依然是主打产品,集装箱底板市场萎缩,多层地板基材产量增加,出口量止跌回升。
纤维板——产能过剩促进行业洗牌,国产连续压机生产线问世加快技术装备改造步伐,单线产量大幅提高;企业自建原料林基地或与林农联合建立基地成发展模式;新国标迫使企业加大对胶黏剂改进的投入, 未来产品向低醛、环保方向发展。
刨花板——产量增长加快,企业将技术改造提高表面加工工艺和质量,不断开发新品种以替代进口产品;原材料领域不断扩宽,更多城市木材废料、农作物秸秆及竹材等新型原材料被利用。
3 结束语
“十一五”期间,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承接了全球价值链转移当中的生产制造环节,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但是,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较低的分工地位。
“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推行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方针政策,有利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人造板行业平稳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木制建材和木质家居产品下乡及新农村建设,将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国产连续压机的问世,加快了人造板行业技术升级的步伐。未来5年,我国人造板行业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刨花板的比例将适度提高,人造板企业将由单一扩大产能向精细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调整。
人造板企业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借助政策推力和多元资本渠道,通过并购整合,扩张规模,延长产业链,从单一产品生产,向林板一体化、“6+1”产业链发展,企业管理将从产品经营上升到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平台,向规范健全、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转变,完成我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制造中心的转变,打造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新优势。
我国人造板在新世纪的**个十年中由小变大,在跌宕起伏的“十一五”书写了精彩的篇章。展望“十二五”,我国人造板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多于、大于挑战。我们相信,未来五年我国人造板仍将续造辉煌!
(作者为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