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满载红叶石楠和杜鹃的卡车绝尘而去,北仑柴桥街道河头村花农林龙安喜上心头:去年10来亩花木毛收入达到20万元,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两年前如果不投入,市场再畅销也无花可卖!”他说,让花农在“寒流”**凌厉时依然充满信心的原因是,多年的历练已使花农摸准了市场的“脉搏”。
北仑在30年前就是我市重要的花木基地,是“中国杜鹃花之乡”。说起2008年底之后的花木销售形势,花农孙世君心有余悸。他说,当时“寒流”席卷全国,柴桥花木主打品种杜鹃、茶梅、龟甲冬青、红叶石楠一年生苗木每株只能卖0.2元,运到市场,可能连人工费都付不出。也就在这个时候,周边省市花农开始调整方向,纷纷改种其他花木品种或者改种粮食和蔬菜。然而,柴桥花农不仅没有拔掉原有花木,反而到周边地区转包土地,种下大量同类品种。“有人说我们像赌博,但我们心里很有底。”孙世君说。
底气来自对市场的精细分析。在2008年前,这里的花农已经历过几次“寒流”,当初因为怕亏本,不少花农铲掉了花木甚至改行,但**后总有一批坚持下来的人发了大财。正因为如此,在此次“寒流”面前,花农表现得特别冷静。柴桥花木公司负责人孙安国说,目前柴桥有400多名从事花木贩销的经纪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还有300多户花农在浙江萧山、江苏常州、安徽肥西等地设摊直销,对市场信息了如指掌。他们认为,当时各地花木销售出现低潮是暂时的。 “我们花农的技术全国**,花木品种又好,人家铲花,我们种花,拼的就是信心和实力。”老孙说,当年只要能包到地的,大家都咬牙扩大了种植面积。
两年过去了,柴桥花木等来的是“春意盎然”。其中,红叶石楠每株价格涨到了1元多,毛鹃涨到1元,茶梅涨到0.7元……孙安国分析,涨价的主要原因是各地新一轮城市建设兴起,对花木需求旺盛,另外各地对原先的绿化进行升级,需要补充存活率高、色泽鲜艳的花木,这些都对市场产生强力拉动,而北仑花农两年前保留下来的花木正好符合市场的要求。他说,目前柴桥有花木2.2万亩,去年总收入约有4亿元。
目前,北仑已没有多余的土地发展花木,每亩土地每年的转包费也涨到了600元以上。于是,对市场有着精确把握的花农开始走出去“借地”种花。如今,他们的脚步已经从宁波周边延伸到金华、上海,然后拓展到江西、湖北,**远到了贵州、云南。花农运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将北仑培育的杜鹃、茶花新品种散播到这些地方,据统计,目前该区花农已经在十省市建立花木基地,总面积超过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