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产品相关的,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就是:回扣。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黄工在设计圈混了将近10年。某日,与之挑起“收回扣”的话题。“不收回扣的是傻瓜。但我只收10多个返点,不像某些圈内人收50%这么高。”尽管他的个性直爽,但如此毫不讳言,还是令人出乎意料。
设计师拿走了高额的回扣,那么,
瓷砖销售商的利润在哪里?对于这一提问,很多的瓷砖经销商都避而不谈,但黄工却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一块砖的标价往往是进价的十几倍,这才能在高额回扣下有利可图。”高额回扣直接导致了瓷砖价格居高不下,而为此埋单的却是消费者。
由于建材行业本身关注率低,一般消费者担心盲目选购的材料与装修风格不相匹配,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唯有让设计师做主选购或者陪同选购。
也许正是看到消费者中存在这么一种心理现象,看中设计师对材料选择具有建议话语权,看好设计师能够为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销售效益,厂商作为设计师渠道的主导者,热衷举办设计师活动也在情理之中。
活动泛滥而麻木 我们期待深度的合作
然而,设计师活动并不是一劳永逸。因此,设计师渠道也非固若金汤。
早在2005年品牌建立初期,汇德邦
陶瓷就开始针对家装渠道进行全国性的品牌推广活动,通过“汇德邦陶瓷全国设计师大赛”加快渠道建设。现任市场部主管劳春波虽然没有亲历当时的热潮,但从他的描述中我们依稀能想象到其活动引起的轰动:“据说,在一年之内当时派出员工走访了全国30多个城市。”然而,热衷于设计师活动的汇德邦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活动过后,倒不乘胜追击,反而全身而退了。
“纵观行业对家装渠道所推行的营销推广方式,以自家产品为推广主导的设计师活动仍然是主流,大品牌全国性投入、小品牌区域性投入,风格雷同的活动早使家装行业感到麻木。”据了解,四年后的今年,汇德邦领导层改变了策略,不再在设计师渠道上全力以赴,毅然从设计师活动的潮流中撤下来。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巨大投入,究竟值不值得?其实,设计师渠道是终端零售店面销售的有效补充,它更适合走中高端
定位的品牌,尽管很多厂商认为设计师渠道更直截了当,能够充当销售渠道的主力,甚至以为它是“万金油”。
“现在设计师活动泛滥成灾,存在同质化,越搞越没意思。”一位陶瓷内部人士如此评价目前设计师活动盛行的现象,并表示除非设计师亲自找上门合作,否则公司不会主动出击。一场场同类型的活动下来,不仅厂商觉得意思不够,就连设计师也越来越觉得没意思。温少安曾向媒体暗示道,陶瓷企业冠名设计师比赛是好事,专业的大赛必须让专业的人去操办,但如果建立在非专业、非公平的基础上,那赛事也就黯然失色了,几乎无法吸引业内真正厉害的设计师参与进来,以致企业失去“与有思想、有艺术修养、审美修养高的专业知深设计师们进行深度合作的可能。”
设计师活动归根到底要回到消费环节。而偏偏在这个环节出现了节点。设计总监聂华用比喻分析了现今设计师渠道中存在的症结:“设计师与客户、设计师与经销商的关系就像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一方或双方存在质疑的话,这个医患关系就需要终止。在我们的周围,经销商和设计师因为返点而引发的矛盾不在少数。因为返点与否,返点多少发生争执后,设计师很有可能不推这个牌子,如此一来,对经销商和厂家都是莫大的损失。另外,假若消费者如果不尊重设计师的劳动成果,以免费设计为条件要挟设计师,并促成交易,那设计师很可能会反过来以回扣作为补偿。”无论消费者的唱词“防火、防盗、防设计师吃回扣”,还是经销商的抱怨叫屈,抑或是企业的连连碰壁,都在传递着彼此之间出现信用危机。
厂商希望和设计师进行深度合作,设计师也需要与厂商达成愉快的买卖关系,然而,既然厂商和设计师互相猜疑,内心的隔阂若未不消除的话,双方伸出手又如何紧紧地握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