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企业认为,今年比金融危机时期的形势还要严峻,而中小企业和没有品牌效应的松散型陶瓷企业形势**为严重。广东、山东、江西、辽宁、四川等主要产区莫不如此,特别是山东、辽宁、四川、江西等在12月可能全面停产。
高安:盲目乐观导致库存空前危机
江西高安从今年4月开始就以价格战拉开了全年销售的序幕,恶性竞争埋下了危机的伏笔,本网驻江西记者在8月份曾做过一份详细的统计,截至到8月底,高安和周边地区(限江西省内)停产的生产线达到23条,主要涵盖内墙砖、外墙砖、水晶砖、西式琉璃瓦、抛光砖等产品的生产线。盲目乐观导致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积压,高安及周边地区的陶瓷企业有近70%的企业表示无法完成年初制定的全年销售目标,更有90%的企业表示无法完成全年预订的利润目标。
多重因素致全国陶企大量停产
进入10月,库存进一步加重,一般来说,陶瓷企业的产品库存周期在30天-45天为正常,45天-60天为需要调整期,而超过60天,厂家便会面临崩盘的危险。据记者统计,目前在高安陶瓷产区,产品库存周期超过60天的企业不下10家,尤为突出的便是内墙砖、外墙砖和西瓦产品。目前不少企业开始选择停产。
在年初,由于中国陶瓷行业延续了去年的火爆态势,许多企业对全年销量预期极高,不仅制定出了增幅显著的销售目标,甚至纷纷圈地增线扩建扩产。记者粗略估算,2010年江西省的陶瓷生产线比2009年增长了50%以上,新增生产线超过30条。而在江西周围,湖北当阳、蕲春,湖南岳阳等地在去年兴建了20多条生产线,大量的产品优先释放到自己本省的市场,大大削弱了江西陶瓷产品的输出范围。同时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导致产品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另外,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也加重了企业成本压力。
淄博:事故关停后大部分企业未能复产
淄博的情况比较特殊,本来去年“风景这边独好”,但自今年来,当地政府相继出台产业整治政策,强力打压建陶企业,不幸的是,在8月12日斯丹克陶瓷发生爆炸事故,终于让政府找到了切入点,所有陶企全部停产。到9月下旬,仅有20几家陶瓷企业在通过严格的手续后恢复生产,而剩下的100多家企业一直被迫停产。但自10月来,政府对张店区的陶瓷企业进行限电,目前已全部停产。而淄川杨寨的陶瓷企业目前处于原料涨价和高位库存双重压力,大部分企业表示,将在12月初提前停产。企业老板分析,出现这一情况,不是偶然的,事实上,陶瓷企业库存积压问题早就摆在了桌面。今年来,淄博周边新兴建陶产业基地不断出现:河北高邑、河南内黄、鹤壁、辽宁建平、山西阳泉等地区的建筑陶瓷行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对同样以走量和低价运营的山东陶瓷企业来说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