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业内一些人士认为,家具企业想继续发展,不妨考虑向竹材、藤材等新材料家具方向发展,这样既可以保障原料来源,价格又不会经常波动。
例如,福建是我国竹子的重点产区,现有竹类19个属近200种,竹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12.4%。尽管竹材有自身的局限性,如直径较小、尖削度大及结构不均匀,因此传统的木材加工设备和工艺不能直接用于竹材加工。但是随着新式加工工艺的诞生,通过技术改造,企业是可以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竹质家具的。
此外,藤艺家具作为一种非木材林产品在世界家具界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本地企业也有藤艺家具的生产经验,藤家具业的前景十分看好,利润率也相当可观。因此,以木材为原料的实力不强家具企业应该迅速转型,这样才能发现新的出路。
目前,家具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款式、风格、工艺等雷同,跟风、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缺少创新,就缺少竞争力,产品价格在市场上自然就没有“话语权”,只能随行就市。因此,金柜整体家俬等定制家具企业提出的应对涨价的另一个招数就是:创新。比如推出新的风格、款式的家具,研究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家具的附加值。
“这样产品的价格虽然会比普通家具高一些,但消费者能够接受,受市场影响就相对少了。”
提升品牌文化和产品附加值
原材料上涨是家纺产品上涨的**终原因。业内人士呼吁尽快出台抑制棉花价格上涨的政策措施,同时兼顾国内广大棉农的利益,科学论证当前棉花价值的合理性。
同时,家纺协会也呼吁,时下家纺企业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品牌文化和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和定价主动权,主动以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市场;另一方面,有效降低原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重视终端和渠道建设,并且加快营销模式创新。面对居高不下的原料成本,国内家纺企业尤其要大力实施研发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篇后语:作为弱势群体的终端消费者需要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家居产品价格稳定是保证消费者权益的**基本要求。对于家居生产企业,面对原材料飞涨的现状,除了企业通过“内部消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利润空间”、“适当涨价”等措施来缓解市场提价危机外,家居行业相关部门更应该站出来,出台有利的政策稳定各个环节产物链,还消费者,生产商一个优良的市场环境。
“物价上涨”猛于虎,消费者不能承受价格之重,家居企业同样不堪重负。我们不愿看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因为承受不了涨价浪潮的冲击好不准备的被迫关门停产。这不是简简单单的行业洗牌现象,而是物价危机导致的家居从业人员失业危机、行业顺利发展危机等等,请相关部门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