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销售规模近二十亿的陶瓷公司投资亿元建博物馆,这在当时经济危机中一切围绕销售数据转的陶瓷行业引起一阵躁动,也被很多人当作“不务正业”的典型。
然而,一年多的时间过去,蒙娜丽莎文化艺术馆已经累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5万人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可观——施行文化战略以来,蒙娜丽莎每年超过30%的惊人增长,就成为**好注脚。
“‘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蒙娜丽莎正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文化战略的实施方面一向是坚定不移的,斥巨资建设艺术馆,包括现在施行的文化升级,都会表里如一、推行到底。”萧华如是说道。
低碳盈利点
西樵山,位于广东省佛山南海区西南部,海拔346m,是一座古火山,山势蜿蜒、钟灵毓秀,奇石异洞散落其间,名胜古迹举目皆是,自古便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誉,蒙娜丽莎陶瓷,便座落于此。 一个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度假区,一个是以“高耗能、高污染”著称的陶瓷行业,此二者,却在蒙娜丽莎神奇融汇了。
这一切得益于蒙娜丽莎行业**的低碳发展模式。
2005年,彼时的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尚处于高速增长期,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上升,各个建陶企业的日子都比较好过,只要生产出来瓷砖根本不愁销售。然而,就在大家沉迷在这种“生产——销售——赚钱”的简单模式中时,萧华所领导的蒙娜丽莎团队已经在思考另一个问题。
“中国陶瓷占全世界60%产量,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成绩,然而,在这背后是每年1.2亿吨矿物原料、3200万吨标准煤的惊人资源消耗,是不可计量的环境污染成本,因此,无论从社会责任还是企业发展的方面进行考量,‘双高模式’都不可持续。”萧华在谈到蒙娜丽莎快人一步的环保改革时表示。 于是,在行业的集体狂欢中,一场自发性的低碳化运动在蒙娜丽莎悄无声息地展开了:一方面,蒙娜丽莎通过设备更新、流程再造等多项措施对企业生产进行环保改造,三管齐下降低原料消耗、提高能源利用、减少污染排放,迄今已累计投入数千万元用于清洁生产;另一方面,积极与外协科研单位合作用于高科技新品的研发,探索行业低碳化发展之路。
2008年,建陶行业环保风暴袭来,禁止新建项目、关停落后产能、限期责令整改、工厂整体搬迁等诸多严厉措施出台,整个建陶行业立时风声鹤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