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两大规划正在酝酿 新能源产业获双重利好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10-09-20 20:15:30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发改委能源所高层详解两大新能源规划正在酝酿  去年以来,在新能源领域**引人注目的政策传闻是国家正酝酿出台《新能源产

  发改委能源所高层详解 两大新能源规划正在酝酿

  去年以来,在新能源领域**引人注目的政策传闻是国家正酝酿出台《新能源产业规划》。今年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制定工作又提上日程,其中也包含一个新能源规划。对于这两份规划,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上周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进行了详细区分。

  "这属于不同范畴的两个规划。《新能源产业规划》的全称应该叫《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其中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还包括IGCC、清洁煤利用、煤层气、页岩气等各类能源。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则包含七大产业,其中一个是新能源,其覆盖范围比新兴能源小。"李俊峰说。

  他表示,"目前,国务院只是原则上通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这意味着规划的出台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七大产业的规划会陆续地出。"

  李俊峰认为, "从目前来看,国务院还没有讨论这份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何时出台还不清楚。"

  "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新能源部分现在也还是雾里看花。到底怎么做?和原来有什么本质区别?可能还要看看再说。"李俊峰说。

  "当然,这两份规划对同一类新能源的发展目标设定应该是一致的。"李俊峰说。

  据他介绍,目前官方公布的关于新能源的规划只有一个,即《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规定风电到2020年的目标是3000万千瓦,但这个目标今年就可能达到。为此,能源局一直在不断调高目标,**新的说法是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目前国家电网已在按照这一目标做准备。"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随后向本报记者确认,国家电网的确在按照风电1.5亿千瓦装机的目标在做消纳方案。但她却并不希望看到新能源的增长每年都是在一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翻番。

  "对设备制造商来说,翻番可能是好事情,但对综合的能源系统而言却未必是一件好事。有一个大家形成共识的发展目标更重要。"蒋莉萍说,"政府决策在这里非常关键,从战略规划到标准的制定、还有包括营造社会环境都需要慎重决策"。

  早在今年2月初,国家发改委会同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召开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研究工作启动暨协调小组**次会议,会议决定成立由张晓强任组长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文件起草组,负责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新能源产业规划重点划定 支持核能水能清洁煤技术

  “备受关注的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于近期出台。这一规划重点支持的领域集中在核能、水能以及煤炭的清洁化利用三部分。”作为参与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制定的专家,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今日在第二届中国新能源大会上向记者透露。

   国家能源局在今年7月举行的2010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曾宣布,根据发展规划,在2011年至2020年的十年间,国家对新兴能源产业的累计直接增加投资额将达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

  曾少军介绍,我国正在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我国新兴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2011年-2010年间,核能、水能以及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也将是5万亿投资的重点支持对象。此外,支持政策也会涉及风能、太阳能等方面。

  曾少军还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大的光伏产业海外投资者。欧洲、美国、澳洲等纷纷到中国争取投资资金。伴随着经济复苏以及全球气候压力逐渐增加,他预计明年全球光伏产业和市场依然能保持快速而稳定的增长。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产量首位,但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依然严重滞后。尤其国内光伏并网发电中标电价过低的问题,严重困扰了企业的发展。对此,曾少军建议,对于光伏发电这种新兴产业,国家应该设立**电价、补贴电价,而非采用市场化竞争的“招标定价”方式;甚至即便通过市场招标的方式,也应鼓励实行合理价格,而非实行“价低者得”的原则。

  “上网电价的优惠已经成为欧洲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日本也在参照欧洲进行改革。”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也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出符合国情、有助于产业发展、有助于吸引投资的合理的定价,给予企业以合理的利润。

推荐阅读

更多>>

产业 新能源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