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大的国家,但这些建筑只能持续25~30年。资料显示,英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超过130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超过70年,通过适当的维护,还可以使用更长时间。
笔者不禁想起关于陶瓷的两个话题。
一是陶瓷有长寿的特性。陶瓷产品作为人类的智慧结晶,特别是建筑卫生陶瓷,经百余种原材料混合,经千余度窑火烧制,成为无法风化降解的、顽固不化的合成产品,如大量遗弃,也将成为一种污染。前些年我国某**陶瓷产区的大量陶瓷垃圾,就成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十分头痛的棘手问题。
二是陶瓷产品有短寿的命运。几年前,我国某陶瓷产区生产大量“工程瓷”,即这类产品专门应付工程验收使用,验收合格、用户入住前,这些陶瓷产品便会被砸掉,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较高档、有品牌、为用户青睐的陶瓷产品。这种工程瓷的“短命”,与陶瓷本身的长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建筑的短命,是与建筑缺乏科学合理规划、施工质量低等问题相关联的,其中人的因素占了绝大部分比例。而陶瓷作为建筑的附属物,也会因建筑的“短命”而受到牵连。
如何让陶瓷的长寿更有意义,让陶瓷的“短命”也有价值呢?
**,陶瓷是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黄金。”我们要把陶瓷当用一种宝贵的资源,利用循环经济理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不造成垃圾,不形成污染,成为有价值的资源。这样就实现了陶瓷“长寿”命运。况且,作为资源消耗型产业和产品,陶瓷产品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许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只顾开采、利用,再开采、再利用,到头来,资源枯竭,我们将无米下锅。目前,一些陶瓷企业把废瓷纳入企业循环再利用环节,还有些企业利用废瓷研发出新的陶瓷产品。
其次,陶瓷产品要始终恪守质量**的宗旨。就如同建筑质量一样,提高产品质量,就会降低废瓷的发生量,实现陶瓷垃圾减量化。一方面为企业增加了效益,提高质量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佳途径之一,可减少客户投诉,提升品牌**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要加速创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瓷产品发生为目标,通过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质量管理模式。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产品能耗,推进节能减排,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一个为消费者负责任、为社会负责任的良好企业形象。
建筑的短命值得思考,而陶瓷的长寿更值得关注和期待。只有不断创新,让陶瓷进入循环经济的轨道,才会实现陶瓷产品的传递,才会实现陶瓷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