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马俱乐部断言,“未来的市场是绿色的”。“因为展示创新的环保产品、工艺和服务市场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景象”。环境和气候保护已成为创造新工作“岗位的发动机”。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为430亿欧元,2006年为730亿欧元,2008年为940亿欧元。预计这一投资2015年将超过5400亿欧元。德国2020年在环境技术领域的工作岗位将超过汽车工业。
如果说德国在气候和环境保护及其工艺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话,那么弗莱堡在太阳能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又是德国的旗舰。记者前不久在弗莱堡采访时发现,无论是该城中央火车站的中转站,还是体育场或博览会的展馆,顶部上全部是闪闪发光的太阳能光伏板。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宾馆、低炭节能的住宅小区正不断涌现。虽然从世界范围看,这些尚属新生事物,规模不大,但其市场前景却相当可观。
德国弗莱堡绿色经济之一,生态低炭节能建筑材料。图为楼层之间的地板砖块,在上面走路,感觉像踩在地毯上一样,有弹性。下面的住户感觉不到任何声响。
以生态住宅为例,德国弗莱堡地区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各种节能建筑比比皆是。从城市发展趋势看,传统住宅耗能太高,难以为继,新型节能或环保型住宅将大行其道。记者在沃邦小区看到,节能或环保型住宅的建材市场已经风起云涌,德国的技术日趋成熟。各国参观和取经者络绎不绝。在城市化浪潮不断发展的今天,仅仅是对这种技术或建材的出口,就足以震撼全球。
新型建材的长处在于,使建筑或住宅更节能、环保,且隔音。当地建筑师告诉记者,使用这些建材,上下楼之间、邻里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因为绝缘,所以隔音效果非常好。走在上面特别舒服,有一种弹性。至少不像地面水泥板那样,给人以硬和凉的感觉。由于使用的材料很大一部分是谷物的空壳、锯末、麦秸或稻草,大大减少了对水泥的依赖,因此让建材的生产环节也更加节能,对环境也更加友好。
弗莱堡是从1986年开始推行节能和环保技术的。发展到今天,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与后发国家或节能环保起步较晚的国家相比,德国在技术上已经遥遥**。但与自己和未来相比,技术上还有向上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所谓技术上的相对成熟。建筑设计师梅内特先生告诉记者,新型建材的生产已经工场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正是这种规模化和现代化,让新型建材的价格大幅下降,普通市民可以承受,建设生态社区才成为可能。从今后输出生产这种建材的设备或装备看,对德国来说,那又意味着多大的市场?
技术和装备的出口往往还伴随着对出口对象国进行技术上的培训。无论让对象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到德国来培训,还是派德国工程技术人员到国外进行指导或开办培训班,都意味着德国工作岗位的增加,意味着德国技术或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与壮大。实际上这种服务业的繁荣在弗莱堡已经成为现实。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环境和气候保护已成为创造工作岗位的发动机。“我们出口的是技术和知识”。
弗莱堡山清水秀,背靠黑森林,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无论过去和现在,传统工业或冒烟的工厂从未在此立足。甚至为了保护环境,这一地区没有建立自己的火力发电厂,用电靠外地输送。弗莱堡地区的另一大特点是阳光充足,是整个德国享受太阳光照时间**长的佼佼者。正是这两大“国情”让弗莱堡决定,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太阳能产业。环保和太阳能是促进弗莱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一支柱约有中小企业2000家,员工1.2万人,每年的产值约为6.5亿欧元。
弗莱堡的经济不存在转型问题。它的经济是建立在面向未来的基础上,是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因此也是可以持续的。这主要得益于它的环境和环保政策,得益于民间的支持与参与。弗莱堡是德国环保运动的故乡,是绿党政治力量得以崛起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部分民众就开始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而走上街头,发出强烈呼吁与呐喊。正是这种民间运动和人民大众的力量确保了政府经济政策的正确性,把发展环保和绿色经济至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然而这无意之中却带来了知识经济的崛起。无数的青年学子冲着这里的环境而来求学,让弗莱堡成为遐迩闻名的大学城。私营和国家的学术和科研机构纷纷前来这里安营扎寨,筑巢引鹊。其它一些高科技产业,比如医学工程和生物医学等,也把这里作为发展基地。换言之,这也是人之常情,或许也是永恒的真理:谁不喜欢山青水净空气新鲜的环境呢?
生态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知识的积累。弗莱堡大学设立了太阳能专业。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在这里开辟了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弗莱堡的经济是绿色的,然而绿色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知识经济造就了庞大的服务业、咨询业。生态建筑设计师在这里比比皆是。大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创建自己的公司,为外国或外地愿意进行节能和环保转型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或牵线搭桥引进技术。有的干脆为他们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