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作为我国**主要的石材加工基地之一,石材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石材产业耗能多、污染重,对当地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因此,推动石材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福建石材产业调整面临的重要任务。
南安和罗源作为福建省石材产业的集中区,按照《福建省建材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控制总量、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不断转变发展方式。
南安,素有“中国石材之乡”的美誉。随着石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国内**大的石材产业集群,并向建设世界级石材产业制造基地和集散地的目标迈进。据统计,南安现有石材企业1500多家,石材产量占全国50%,产品市场份额占全国70%。
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解决石材产业发展中带来的环境问题,南安采取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并重的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节能环保“双轮驱动”,不断加大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朝建设循环经济生产基地的方向进行产业升级。同时,综合利用石粉、碎石等石材边角料,变废为宝,生产新型建材产品。采取措施,有效处理污水,促进石材加工业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南安市已有石粉碎石综合利用企业135家,年产值超15亿元,石粉综合利用率为65%,碎石利用率高达90%以上,成为全国**大的石材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基地。通过这些举措,南安石材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罗源县是福建石材的另一重要产地。石材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不容小觑,“矿山开采造成水土流失,有些加工企业环保设施投入不足,导致粉尘乱飞,遇到雨天就流入河里,废渣废料无序堆放,影响形象。”罗源县副县长兰可明毫不避讳地指出石材业带来的危害。
面对这些问题,罗源县政府采取了关停拆除部分石材企业的整治措施。据介绍,罗源全县共有石板材加工企业455家,此次要关闭拆除225家以上。“建设石材加工集中区,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做到粉尘不外飘、污水不外流,这或许是个**好的办法。”“有石材业的乡镇,至少要组建一家运渣公司,做到封闭运输,严防运输过程中滴洒漏。而且,石渣堆放场也应公司化运作,严禁乱堆放、乱倾倒。”兰可明表示,“废料可以碾碎用于建筑业,废渣可以做成环保砖。”
目前,整治行动已经落到实处。白塔乡石渣制砖项目———罗源宏伟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是该县**废料综合利用项目。据介绍,工厂占地60多亩,已安装两条制砖生产线。“利用废渣生产的砖,比红砖更硬更结实,防火隔噪效果都要好得多。公司还有4条生产线将上马。”相关人士介绍。
为达到有效整治石材企业的目的,罗源县还出台规定,从今年4月20日起至12月31日,对全县矿山和石材加工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即在正常电价的基础上加收0.2元/千瓦时。从2011年1月起加收0.45元/千瓦时。所征收的差别电价费用由罗源县政府统筹安排,专项用于石材行业污染整治。另外,对按要求整改并通过验收合格的石材加工企业,将取消差别电价,但是,矿山将一直实行差别电价,不恢复原价。
“加强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一直是福建省建材工业发展的主线。”福建省经贸委相关负责人的话对福建石材产业的调整做了一个**恰当不过的诠释,“这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海西建设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