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安彩兴衰历程 警示玻璃“中国制造”

来源:中国玻璃网 发布日期:2010-07-21 15:00:06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在中国彩电业,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曾是一面旗帜。  自1990年建成投产,这家企业靠引进消化吸收,从国外同

  在中国彩电业,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曾是一面旗帜。

  自1990年建成投产,这家企业靠引进消化吸收,从国外同行的价格战和技术封锁中成功突围,成为中国彩电玻壳制造的“**老大”。紧接着,通过收购美国的9条玻壳生产线,一举跃居世界同行业**。

  然而,“世界老大”没当多久,技术革命导致彩电业重新洗牌,安彩又几乎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市场萎缩,产品积压,连年亏损,**终不得不宣告破产。

  逼出来的自主研发,闯出来的“中国制造”

  谈“中国制造”,不能不提安彩。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先驱和翘楚。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机开始进入中国家庭,彩色电视机更是短缺经济下的“紧俏货”。当时,包括彩色玻壳在内,生产彩色电视机的一些关键部件还没有国产化,大量依赖进口。

  1984年,国家决定大力推进彩电工业国产化,在全国建立6个彩电玻壳生产线,其中一个放在安阳。被称为“扭亏能手”的李留恩被从安阳自行车二厂厂长的位置上派过去,在一片荒芜土地上建设一个全新的工厂。

  1990年,安彩建成点火。听说中国要造玻壳,安彩试产成功的第二天,当时排名世界前三的日本NEG公司就将彩电玻壳价格调低30%,预言“安彩不出三个月就要倒闭”。随后,安彩从进口设备中发现了“地雷”:一项关键技术被隐瞒,居然少了一道精磨的程序,当时大批不合格的玻壳堆满了仓库,广场和马路边上全是玻壳。

  价格战、技术封锁逼出了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安彩的“世界**”之路起步。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1991年至1993年,安彩人以近乎拼命的状态完成了258项技术改造,解决了40多项工艺问题,填补了8项国内空白。还研发出了当时国际先进的21英寸、25英寸大屏幕彩色玻壳。执行严格规范的“安彩36条”和“自我技术总承包”的管理方式,国内市场占有率很快就达到并长期保持在50%以上。

  企业的效益直接体现到工人收入上:1997年,安彩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就能到5000元,一个中层干部工资上万,而当时公司所在地河南安阳的人均月收入只有700元。

  “战线越拉越长,摊子越铺越大。”1998年到2000年,安彩先后兼并了成都红光玻壳厂、天津市津京玻壳厂和河南新乡美乐集团,成为一个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7亿元、资产80亿元,年产玻壳3000万套的中国行业老大。当时有人评价,“因为有了安彩,中国人买电视至少少掏了1/3的钱”。

  “蛇吞象”:接下庞大产能,当上“世界**”

  以新世纪的到来为分界点,电视生产技术第三次革命的脉动清晰:数字高清技术逐渐代替模拟技术,市场的技术选择由彩色玻壳(CRT)向液晶、等离子为代表的平板显示技术转移。

  2002年,安彩决策层到美国考察,也曾预测,未来几年内等离子、液晶电视等新一代产品将成为主导。但他们当时判断,中国广大农村正在普及彩电,CRT在至少10年内还长期占据彩电行业的主打地位。

  基于这个判断,安彩不满足只做“中国**”,减少成本,占领市场,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要做就做“世界**”。      此时,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摆在了安彩面前:2003年,世界玻壳制造业的“鼻祖”、彩电玻壳领袖美国康宁公司濒临破产,9条生产线面临转移。

  买还是不买,也曾有观点碰撞。**终,安彩决策层还是决定要全力实现这个收购。经过多轮谈判,康宁6亿美元的开价被砍到5000万美元,安彩把9条生产线尽数拿下。当时,包括安彩人在内的不少人认为,这笔交易比较划算。有人评价,这是中国人成功上演“蛇吞象”,此次收购甚至成为当时一些高校的MBA案例。

  收购完成,安彩果然坐上了“世界**”的宝座,2004年即实现产品国内覆盖率95%,出口创汇达1.7亿美元。在中国平均每三台电视机,就有一台使用安彩生产的玻壳。产业“变天”,“大象”轰然倒地

  没多久,世界玻壳业的新科“状元”发现:“天气”变了。

  从2004年至2006年,似乎遥不可及的液晶电视在中国年销量增长率在300%以上,价格下降的速度更是惊人。

1 2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