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钢铁行业登上国家产能过剩“黑名单”开始,至限制新增产能、指定淘汰指标,再到近期下调出口退税,2010年以来的国内钢铁行业政策性“利空”似乎从未间断。但事实上,这或许是钢铁行业良性发展的开端。
6月末,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靴子”落地,使国内钢企倍感压力。财政部下发通知称将取消热轧、中厚板、冷热窄带及型钢原有9%的出口退税,自7月15日起执行。
此次政策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令市场始料未及。分析师胡艳平分析,理论上按照取消9%退税率和5个月的周期计算,我国钢企出口相关品种钢材将因此减少4500万美元的收益或补贴。
这也意味着,该政策一旦实施,出口钢材势必要提价才能保持原有利润,这将大大削弱我国钢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在该政策出台之前,库存高企、钢价跳水等诸多因素,已使国内钢铁业行走在一个异常艰难的境地。
为何在钢铁行业“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宏观调控还如此“铁腕”?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使牺牲一定的海外出口份额,来调整钢铁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也是值得的。因为,对于国内钢铁企业来说,产品结构调整已是迫在眉睫。
在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行业甚至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行业内重复性建设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市场秩序混乱、国内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再者与日俱增的出口增速使得国内钢铁企业近半年来保受贸易摩擦之痛,而以热轧为主的出口品种对于本已产能过剩的国内钢铁行业来说,也并非好事。
因此,取消钢材出口退税阵痛难免,但是综合看来是“短期利空,长期利好”。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重钢集团调研时亦表示,在当前困难形势下,中国钢企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中国钢企应抓紧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加速打造绿色钢铁。 “国家通过调整钢铁产品进出口税收政策、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钢铁企业技术改造等几个方面的调控,促进我国钢铁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钢铁企业应该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钢铁工业的调控措施。”某钢铁信息研究员对记者表示。
在该研究员看来,此轮钢铁企业检修减产正是钢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一种考量。“钢铁企业检修减产,短期来看,从企业用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分摊来说可能使一些企业遭受一定的损失。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我国经济和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研究员认为,钢铁企业自身还要加大钢材品种的研发力度,优化企业品种结构,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产品附加值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期货市场规模的扩大,铁矿石和钢铁产品的金融属性也越来越强,因此钢铁企业要加大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钢铁企业的运营提供资本市场操作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