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一天只吃两餐的穷孩子,到像“乞丐”一样不讨好的业务员,再到中国**大汽车玻璃公司的“掌门人”,曹德旺用自己的经历讲述了让人感慨万千的财富故事。如今,已成为“玻璃大王”的他,正在实现着自己的另一个人生梦想——做好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善事。
5月19日,因为曹德旺和儿子曹晖的捐款,9个月滴雨未下的云南省楚雄州上沾良村的气氛有点像过节。对于34户村民而言,各自领回的2000元捐款大大缓解了干旱带来的困难。
这是被扶贫基金会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大的一次性个人公益捐赠———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在给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之后,又和儿子曹晖一起向西南五省干旱重灾区的10万贫困农户,分别发放2000元捐助,总额达2亿元。
而在此之前,曹德旺早已是慈善界大名鼎鼎的人物。1998年长江水灾,曹德旺飞往武汉灾区捐出了人生**次善款300万元。从此,他的捐款清单就不断地延长,数额也越来越大,至今累计已达四五亿元之巨。<如今,年逾花甲的曹德旺每天依旧精力充沛。他会很早到办公室,但中午一定要休息片刻,这是多年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也正是因为坚持,曹德旺书写了一段“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的人生传奇。
“想过好日子”的童年闽剧有这样一段故事:晚清时期,福建省福清市有个曹员外,家底殷实,但很是小气。此外,曹员外还被刻画成重男轻女、嫌贫爱富。这段历史不是虚构的,剧中的曹员外就是曹德旺的曾祖父。但曹家**终还是没落了,曹德旺的父亲有时会喝得醉醺醺的,絮絮叨叨地给曹德旺讲述他做生意、做人的经历。“我的父亲曾经是上海**的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因时局动荡,父母亲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清。离开上海时,父亲带全家坐船,财产全部放在另一条运输船上。等人到家之后,全部家当却没有回来,只得到一句答复,说是那条船沉了!”曹德旺曾回忆。
有很长一段时间,曹德旺一家一天只能吃两餐,而两餐也只是些汤汤水水,难顶饥饿。但曹德旺的母亲却总是柔声鼓励着孩子们:“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饭可少吃,衣可简穿,书还是要读。”受过教育的父母想尽办法要让他们读点书。9岁时他走进了学堂,念到14岁,因为家境太艰难不得不辍学回家放牛。但是当时,一有空他就爱捡起哥哥的旧课本,边放牛边津津有味地读上几页。到了16岁的时候,年少的曹德旺开始冒着被扣上“投机倒把”帽子的危险帮着父亲倒烟丝。而到了1966年左右,烟丝生意难以为继,于是他们改做水果生意,每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只为赚够一家人赖以生存的两元钱。
“玻璃大王”从“乞丐”起步,一次偶然的机会,曹德旺闯进了玻璃生产行业。1976年,曹德旺开始在福清高山异形玻璃厂担任采购员,他的工作是为这家乡镇企业推销人称“大路货”的水表玻璃。1983年这家工厂逐渐出现亏损,当地政府无法使其扭亏为盈,于是曹德旺没花一分钱就承包下了工厂。“原来一片玻璃的成本是4毛多钱,我包的那一年成本降到4毛6分;工人工资从18元提高到40元;原来一年才卖几十万片玻璃,我那一年是200万片。”仅一年时间,玻璃厂赚了20多万元。按照利润分成,曹德旺赚了6万元。
当时,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玻璃需求量很大,而市价几千元、造价不过数百元的汽车玻璃却基本依赖进口。当时中国有很多大的国营玻璃厂,并没有任何一家去攫取这块巨大的差额利润。也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曹德旺决心抢先占据国产汽车玻璃的市场。不过,做汽车玻璃并非易事。回忆创业历程,曹德旺仍然多有感慨,“一家一家去卖,那个时候做这个,跟乞丐没有什么两样,全中国做汽车零部件的人都认识我”。不过,**布局正是曹德旺能够胜出的关键。
当时,中国有2000多种车型的玻璃,而每一种类型都需要一个新模具,成本价为1万多元,这让很多大厂望而生畏。找到症结后,曹德旺努力钻研,发明了用无缝模具来做玻璃的技术,并于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当年就因此技术获利数百万元。1990年,福耀成功进入美国市场,一举占领了美国汽车维修市场10%的份额。在国内市场,福耀更是遥遥**。
1995年,当中国轿车市场一年只有32万辆时,福耀已开始送样申请车厂认证;1999年,当同业开始冲刺中国市场时,福耀已**外销美国成功;到2005年,中国轿车一年销售已攀升至280万辆时,福耀开始量产汽车玻璃材料浮法玻璃(一种新式平板玻璃),完成产业链整合。
随着福耀挂牌上市,并成长为中国**大、全球第三大汽车玻璃公司,曹德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玻璃大王”。反倾销胜诉**人。当“两辆中国车就有一块福耀玻璃”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福耀玻璃的质量也受到的国外好评之时,曹德旺和福耀玻璃却遭遇了一个巨大的考验。2001年3月,美国商务部应本国PPG等公司申请开始对福耀玻璃进行反倾销调查,并于2002年4月,裁定福耀挡风玻璃在美国的倾销幅度为11.8%。
此前,像很多深受计划经济时代掣肘的民营企业家一样,曹德旺对于号称“公平”和“充分市场经济”的“老牌资本主义”,美国印象很好。因此,他一时间简直难以相信这一裁决。曹德旺决心起诉。“我打输也是赢,我要告诉全世界,美国人是怎么回事。”曹德旺甚至想到成立反倾销研究中心“兜美国人的老底”;不同的是,30余年商海生涯让他懂得这种官司不能单枪匹马逞一时之勇。福耀兵分两路,申请复审的同时,将美国商务部起诉至美国国际贸易法院。
此时的福耀玻璃面对反倾销已经不是全无经验。同样由美国PPG提请的反倾销已经在加拿大演练一轮。加拿大2001年年底开始的对福耀的反倾销调查在2003年8月**终以不构成倾销终结,福耀为在加拿大应诉而成立的应诉反倾销小组转战美国。有意思的是,谈及整个应诉过程,曹德旺曾表现得很轻松:“一个企业里**好当的就是总裁。我每天晚上10点睡觉。几百公斤的应诉文件表格都是应诉反倾销小组加班熬夜完成。”而采访他的媒体,却如此描述他的状态———“一脸倦容,不时需要瞪一下眼睛来集中精神”。
当然,即使工作并不繁重,像更换酬劳增加一倍的律师这样的决定,还要曹德旺定夺。两个国家两场官司的律师费累计超过300万美元,在曹德旺看来,“都三拜九叩了,也不差一哆嗦,律师一定要请**好的。”在同行看来,“老曹真舍得!”2004年10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终作出裁定美国商务部倾销裁定不合理的终裁,福耀玻璃胜诉。由此,福耀玻璃在美国12.5%的市场占有率在曹德旺眼中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意义:“败诉我们就必须退出美国这个市场,胜诉将预示着美国市场占有率的快速增长。”事实证明,曹德旺判断准确:对商务部起诉初裁胜利后,“原来仅有汽车配件生产商的客户名单开始加入很多汽车生产商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