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数年的创新求变和厚积勃发,中国卫浴业已经成长为相当成熟的行业,无论是产量、销售量,还是品牌成长、服务,在所有行业中都保持了不错的水平。据业内人士保守地估计,今年中国国内卫浴市场也达到了4500万件的年消费量,而生产量则在1亿以上。
伴随市场兴旺的则是一批**品牌的崛起和崭露头角,其中既有科勒、TOTO、美标等外资品牌的逐鹿中国,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本土卫浴品牌书写大牌辉煌。这里我们分别选择外资品牌中的代表科勒卫浴和本土品牌中的**恒洁卫浴,以概观全球卫浴市场的变迁和走向。
从国际到国内 从国内到国际
美系与日系卫浴品牌是**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军团,不但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把具备较高水平的生产技术、生活理念引进了中国,还建立了辐射范围广东的销售渠道,在零售终端培养起惯性的**优势。而欧系品牌在长期耕耘中也建立起了不错的优势。
中国卫浴的成长历史相对短暂,在设计、核心技术、品牌等方面参与高端市场的竞争还未体现出明显的优势,被冠以中国本土一线卫浴品牌的恒洁、箭牌、惠达、澳斯曼、东鹏、四维、金牌、英皇、安华、阿波罗、益高、尚高、法恩莎、阿波罗等卫浴品牌的成长历史平均不过十五年左右的时间,相比美国的美标、科勒百年以上的历史,日本的东陶与西班牙的乐家九十多年的市场锤炼,还需要厚积勃发的过程。
以整个格局来看,2003年之前,科勒主导中国卫浴高端市场,2003-2007年期间,TOTO异军突起,形成TOTO、科勒、美标三足鼎立的局面。目前,在国内市场活动的国外品牌,主要有日本的TOTO、伊奈,美国美标、科勒、摩恩、德尔达,德国的汉斯格雅、杜拉维、乐伊、高仪,西班牙的乐家等,而从2008年开始,恒洁、澳斯曼、金牌、箭牌、法恩莎、惠达、四维、东鹏洁具、美加华等国内卫浴品牌开始发力,不仅在国内二、三线市场取得了瞩目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而且一些品牌开始在海外布局,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可以预计的是,再未来几年中,从国内高端卫浴市场的角逐开始,卫浴品牌的全球化之路会有新的表现。
从科勒到恒洁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科勒(Kohler)是来自美国的品牌,创立于1873年,是美国**庞大的家族企业之一,也是世界卫浴史上创建**早的品牌之一。科勒创立之时,美国正笼罩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29岁的奥地利人约翰•麦克•科勒以5000美元的超低投资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创建了科勒,并且在发展中确立了使“每一件科勒产品都展现那个时代的**高水准”的目标。
据公开材料,在20世纪30年代,科勒产品就与中国结下了渊源,当年上海一些建筑使用了科勒洁具。1995年科勒中国办事处在香港设立,自此科勒正式进驻中国市场。1999年科勒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并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深圳设立了办事处;拥有浴室**、套间产品、淋浴房、按摩浴缸、脸盆、座便器、净身器、浴室配件、浴室家具、浴缸等产品系列,所推行的“优雅生活”理念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认同。正是有科勒等卫浴品牌在中国的大力耕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卫浴消费市场的成熟和兴旺,同时以间接地促成了国内卫浴品牌的崛起,包括恒洁卫浴、澳斯曼卫浴等品牌。
就创建时间上讲,恒洁在国内算得上比较早的,与科勒比较起来,晚了一个世纪,但在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恒洁表现出了非同凡响的卓越。在国内市场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已不亚于科勒等外资品牌,甚至在一些二、三线市场上已经超越。近几年中,恒洁卫浴保持了强劲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品牌理念和企业文化的梳理,到座便器、浴缸、淋浴房、台盆、柜盆、**配件、不锈钢盆等核心产品线的建立,以至于聘请形象代言人濮存昕、投放央视广告、全国经销网络的密集化建立、持续展开的创意化终端促销、设置1350阳光服务绿色通道,再到今年率先采用数字化传播策略,逐步引进FEA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持续的创新和**举措带给卫浴业不凡的新体验、新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