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真假难辨
红木家具的收藏价值越炒越高,鱼龙混杂现象也愈演愈烈。而一般消费者对红木的鉴别能力有限,因此,上当受骗也就在所难免了。
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前两天,廖扬标去了一趟北京高碑店的红木家具一条街。闲逛时,他看到一套红木茶具,标价1万元,售牌上明确标注是“海南黄花梨”,但廖扬标一眼就看出那其实是越南黄花梨做的,而不是海南黄花梨。据悉,两者之间的差价在5倍左右。作为红木行家,廖扬标不仅能分辨红木材质,还能根据家具款型、做工判断生产产家。眼前的这套“挂羊头卖狗肉”的红木茶具的出处,他也不陌生。在和店员核实后,廖扬标掏出电话给幕后老板拨了个电话,说:“你的生意不错嘛,黄花梨卖到北京来了。不过,我看到一套茶具,不是海南黄花梨的却标了海南黄花梨的价格。可不能这样搞啊……”
“不作假”是生意人**基本的商业道德,但在红木家具这个领域,能做到的并不多。涉足红木江湖二十多年,廖扬标见得多了。他见过“同行们”的各种造假手法,也看到一些同行因出售假红木家具被追讨导致破产。
据记者了解,红木买卖过程中的作假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假乱真,用材色相近、价格便宜的木材冒充红木,如用红铁木冒充红酸枝、将普通草花梨木通过染色处理冒充紫檀等。二是以次充好,用低价位红木冒充高价位红木,如用非洲紫檀冒充印度小叶紫檀。即便都是花梨木,也有海南花梨木、越南花梨木、缅甸花梨木等的区别,而不同材质之间的价差可能达到20倍。就是同一种材质,年份不一样,价格也有很大差距。比如红酸枝,老料和新料若差50年,价格每吨就差2万多元。三是在产品标识、销售合同中使用不规范的名称以规避责任,如“黑紫檀”、“黄花梨”等。四是用料局部为红木,却让消费者以整体红木的价格埋单。五是在名称前增加字眼,混淆视听,比如“草花梨”、“巴西花梨”,都不是红木。再比如大叶紫檀,它的国标名称应该是卢氏黑黄檀,归属于黑酸枝类,而不属于红木中的贵族紫檀,而有的商家进行规范标注,你不仔细问,他绝不会主动告诉你其中的区别。六是在普通木材制成的家具表面“贴皮子”,伪装成红木家具,高价出售。
很多造假的家具做工精细者,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出破绽,外观几可乱真。对红木知识知之有限的一般消费者来讲,真假难辨,很容易被“忽悠”。
监管:有政策没监管
红木家具市场的鱼龙混杂并没有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就像炒楼、炒股一样,很多人义无反顾。针对外行人热炒红木的现象,廖扬标提醒说,“炒红木不等于炒股票,要正确认识红木家具市场,切忌对红木神话抱太高期望。”
针对红木家具市场的混乱,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于2008年8月出台的《中国深色名贵硬木家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必须标明产品名、木材、辅料、木材产地、质量等级、涂料、规格等,而且名贵硬木家具须有固定金属标志,而非一揭即落的纸质商标。
《标准》已出台一年多了,但记者在多家红木家具销售点,都没有看见“固定金属标志”,而且相关参数也没有明确标识,除了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售价外,木材产地、质量等级、辅料等信息都缺失。部分商家的解释是,这些产品都是在《标准》出台前就已经出货,只不过卖家还没有运走,暂时寄存在店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