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的每一度电都是有代价的”
中国能源报:结合国外的经验,我们可以在电价机制上进行哪些创新来促进更加合理的能源结构体系的建构,推进节能减排?在一些具体机制上,像太阳能发电、风电采取“绿色电力认购”之类的办法是否具有可行性?
张粒子:上海市曾经试行过绿色电力认购,国外也有,我觉得值得提倡。但是我们现在在电价方面的宣传做得少了些。电力工业以前的任务就是生产,按照国家的要求满足用户的需求,需求量增加了就建电厂、建电网,是一种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但是现在资源紧缺,社会、经济、环境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集中到电力工业上来了,因此应该做更多的宣传。
对电力部门来讲,会有政府监管部门制定政策,约束和促进它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同时对用户来讲,应该意识到用电不仅仅是用电,还要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现在火电、水电、核电建在哪里,哪里的老百姓不愿意,怕有生态问题、环境破坏、核辐射核污染等等,但是家家户户都必须用电。这样就要意识到我们用的每一度电都是有代价的。你用电用的是清洁能源,提高了你生活的便捷度和满意度,但是别人为此付出了成本和代价,你应该给予补偿。从这个角度讲,用户应该认识到我们用电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如果价格是合理提高,就应该承担。
另一方面,还没有纳入到电价里面但是已经发生了的成本,应该积极主动自愿去承担,这就是绿色电力认购问题。现在太阳能发电没有发展起来,就是因为成本太高,一度电几块钱,老百姓有几个人能用得起啊?这样的情况下,国外有很多有环保意识的用户就愿意多付钱买可再生能源电。我国在上海做试点时,购买绿电的主要是企业,一是有环保意识,二是有广告效应。
目前,如果要全民推广,大力提倡推广以后我们要让消费者明白,这一部分额外电费有多少,够不够补贴绿电,怎么去用。在操作上,这笔资金的使用需要在机制上做进一步完善,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编辑/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