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双反”调查企业应设好“防火墙”
近年来,中国企业经常遭受国外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主要涉及矿产、化工、轻工、纺织、农产品、机械电子、医疗保健等行业。其中部分出口产品被课征高额的反倾销反补贴税,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些产品甚至被逐出进口国市场。
反倾销是指进口国政府为了维护其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应国内同类产品生产者或有关组织申请,或由进口国政府直接发起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事实采取诸如增加关税等相关措施的一系列行为。反补贴是指对进口产品享受出口成员给予的补贴并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的行为采取的法律手段。
虽然反倾销反补贴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也是其成员用于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但是,不排除有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反补贴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尤其是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查中采用不公平方式。而这其中中国是受害较大的国家之一。
因此,作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必须慎重对待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一方面要防止调查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已经立案的调查。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应对。
制定合理出口策略和定价策略
对于贸易摩擦应提前预防。对中国企业而言,未雨绸缪,事先策划,制定合理的出口策略和定价策略,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应对贸易纠纷,从而使企业的风险和损失降到**低。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嗅觉灵敏的驻外机构或进口商及时了解进口国生产商的生产、经营状况等情况信息以及进口国相关产品的进口数量信息,确定该进口国是否存在反倾销可能,从而在**时间采取放慢出口速度、提高出口价格等措施加以防范。另外,在出口过程中,出口企业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尤其是避免关联交易,使自己的出口价格处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