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牌在家居界“口水”满天飞
于2003年即进入中国名牌评选目录的建卫陶瓷,可称得上是家居行业参选中国名牌的“老大哥”,但是2006年建陶行业中国名牌“换届”,从申报→暂停→推迟一年再评;2007年则从申报→取消→暂延续一年,可以说一片混乱,2008年重拾参评资格,历经了沸沸扬扬的口水战,可谓是一波三折。“名推委”这种废了再立的轻率举动,已经使“中国名牌”的权威性遭到质疑,不由得让人怀疑“中国名牌”的含金量和严肃性。
2007年,“中国名牌”公示名单中关于复合地板的评选结果再次遭遇地板界同仁的质疑,为“名牌之争”的唇枪舌战再添新料。在同期公布的30余个家庭装饰装修材料及家具名称中,出现了很多非**品牌。业内人士对“中国名牌”产品中的一些“陌生”品牌表示不解,表示不清楚这样的品牌是如何被评选上的。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表示,“我觉得这种评选活动还是不开展的好,说到底名牌还应该由市场说了算”。业内人士质疑,评选标准更新滞后、送选企业无明显差异、评定指标造假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浮出水面,今年的评选过程可能再次陷入流产的尴尬境地。
家居企业参选热情在消减
“代理商会问为什么不参加中国名牌评选,这在销售过程中毕竟是个噱头。”某地板企业的营销总监无奈地表示。“所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参加名牌评选,无非是让经销商在销售产品时有个说法,特别是在一些三线城市,消费者对于这个称号比较看重。”这位负责人的话道出了目前很多家居企业参评中国名牌的无奈。
在记者问到“有这个称号是否会促进销售时?”,多数被访对象并不以为然。“并不一定会促进销售,主要是增加销售人员在推广中的心理砝码和信心,另外现在获得名牌的产品太多了,一部分消费者会怀疑这称号是不是花钱买来的。但是评选毕竟是国家的一个标准,有总比没有强。若是不参加,可能有些消费者还会怀疑产品不合格呢。” 负责代理华帝燃具北京销售的李明表示,华帝燃具于2007年获得“中国名牌”的称号。
“名牌产品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可以说是对产品质量的一种认可。但是如果评选存在,企业不参加,肯定会对企业品牌起到负作用。”
周泽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的认定,是以政府监管部门的信誉为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作出担保的违法行为,这些**和名牌证书被获奖企业广泛应用于广告宣传和营销活动中,不仅成为企业违反《广告法》的直接动因,成为企业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挡箭牌,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品质量安全埋下巨大隐患。
◆编辑评点
如果一个中国名牌的评选可以促进行业的层次的提高,让中国的大中小企业一次为之奋斗的**。作为一个精神支柱的象征,它的存在就是一个定海神针。现在食品**商标的取消,无疑是对此类的评选提出了一个很大的质疑,是否大家是为了评选而评选,或者是为了地方提出的赏金(有的城市对于拿到了中国名牌此类标志的企业有现金奖励)。那么已经本末倒置的存在又何须保留。**的产品质量不保,名牌是否名副其实,没有人能站出来。让企业冷静,回归到品牌的本质,让我们打好企业的基石。市场会告诉天下什么是中国的名牌,觊觎一个空空的牌子无济于事。
走向光荣的道路已经偏离轨道,优秀的品牌陷于两难的困境,参加浪费精力和财力,是否可以获得相应的效果;不参加口水评比,面对外界的炒作,企业是否会立于不利的地位。进难,退亦然。只凭靠几本整齐漂亮的材料,一个评选就这样结束,那么谁有执着与产品的品质和合理化?如何让真正的“名牌”从芸芸众生中走出来,这是行业留给我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