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卖场是强强联手 还是同床异梦
卖场销售是橱柜行业主要的传统模式之一。但是做为橱柜业的“围城”,大品牌犹豫不决,小品牌蜂拥而至。但是受制于橱柜产品需要定制、耗时长、资金链长等特点,橱柜厂商在资金周转上疲于应对。此外,再加上卖场的强势地位,以及卖场开始逐步涉足橱柜行业,对卖场的其他橱柜品牌产生了排他性,因此卖场与供货商之间关系微妙,矛盾一触即发。
代表事件:雅百事件,韩丽宅配等4家橱柜商与百安居的货款纠纷,三洋从苏宁退市
渠道为王,许多品牌想进入借卖场之力,推动自己的发展。但是卖场默认的“零供协议”和结款方式却让人进退两难。加上近年来,成本上升,卖场之间的竞争白热化,城市开拓战一触即发,几乎每周都有新的连锁店开业。虽然成本增加,但是象苏宁国美这样的上市企业为了利润的持续上升,不断的提升租借场地费和其它费用都是不可避免的。于是继多年前格力自动离开之后,自营渠道成就今天中国**多专卖店的品牌,三洋退出了苏宁的市场。但是三洋由于成本与销售的不协调而离开,是否会成为不良的典范。卖场的不留情面,会不会让他们成为几个孤立品牌的联合专卖店呢,继而失去品牌选择多的优势。
开发城镇处女地 品牌齐上阵
城镇一直是地方品牌极力开发的地方,由于地广人密,但是信息的不畅通,曾让不少小品牌,赚得盘满砵满。
代表事件:厨电下乡
“全国农村8亿多人口、2.1亿多个家庭,占中国家庭总量的67.6%,家电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霍杜芳说,“家电下乡”如能在全国推开,今年以县乡为主的三四级家电市场容量有望达到2300多亿元。
2007年年底,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发文,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四川、河南和山东三省开展“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试点,当地农民只要购买获得中标的品牌和型号的家电产品,均可领取国家财政以直补方式给予销售价13%的补贴。涉及冰箱、彩电和手机三类产品36个型号。而补贴“13%”正是比照出口退税的比例。中标品牌大都集中在海尔、新飞、海信、长虹、康佳、澳柯玛等在各自领域位居前几强的企业,外资品牌中只有三星的一款产品入围。
开发特色产品 盈利于小众产品
相对于大品牌走集团路线,联合强大的对手,不断开发新的领域,中小企业也利用小船好转头的优势,积极的顺应潮流,引领潮流。
代表事件:出现专业制作实木橱柜的商家,定制特色橱柜
2008年,虽然橱柜价格一直在上涨,但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实木橱柜已蔚然成风,渐成流行趋势。这几个城市实木橱柜的市场占有率已从3年前的不足5%上升到现在的30%多。这个现象一起了许多中小橱柜公司的注意,更多精力转向实木橱柜,设计、选材、用色等细节的研究开始增加。
今年的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专门为特定人群设计的橱柜,走定制化橱柜之路。如“婚恋橱柜”:将受众定为即将结婚、或刚刚结婚的新人,其设计风格简洁实用,同时融入温馨、浪漫等元素,定位非常精准。而且其目标人群正是**需要买橱柜的人群。实际上,假如能够在特定人群里面成为“**选择”的品牌,也是非常有利的事情。随着斗转星移,每一批特定人群都将自动转换,形成一股新的购买力,而为他们体验过优质定制服务的小品牌,无疑是他们的**。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越来越注重渠道的力量,所谓得渠道者得天下。目前,我国的橱柜行业营销渠道主要有卖场、自营店、网络营销、加盟代理和体验馆等形式。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以及情况的不断变化,单一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商家的需求,追求**适合自己的路线才是根本。北京市工商联厨卫商会秘书长牟勇认为:“面对巨大的市场,和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橱柜行业的营销模式探索之路,还将继续。”
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在现今中国橱柜业,面对国标引起的动荡,市场的不景气,以及CPI的不断增长。如果不进行渠道的变革或者说是营销策略的调整,我们的橱柜企业将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不变革就死亡。事实就是如此残酷,作为橱柜业的一分子,我们衷心期望橱柜市场能良性发展下去。套用马云的名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能见到后天太阳的,永远是少数!(编辑 zyh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