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从年初的《新劳动合同法》实施、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到近期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海啸,中国实体经济在内外交困下步履维艰,中国照明行业也遇到了近几十年来**困难的时期。11月4日下午,一场名为“中国照明企业领袖破冰战略巡回论坛”在中山古镇举行,论坛上兴邦产业总裁姚晓宏先生做主题演讲。姚晓宏表示,随着行业冬天来临,照明企业面临众多考验,中国照明行业已经进入“剩者为王”时代。
“保暖”谨防五大误区
面对重重危机,部分照企采用各种手段压缩开支,以求维持生存。然而,在危机面前的慌乱却恰恰容易让企业步入误区。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短期“保暖”战术显得尤为重要。而姚晓宏表示,保暖虽重要,却要谨防走错棋。
误区一:减少研发投入
在行业迎来“冬天”的时候,不少企业往往企图以减少研发投入“保暖”,然而照明行业的产品同质化程度仍比较严重,在不景气的环境下,行业竞争必将更激烈,在此时减少研发投入,要度过冬天尤为困难。
误区二:减小品牌营销的力度
品牌营销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而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市场出现大量淘沙的局面,企业的品牌地位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形势严峻的时候,客户少了,订单少了,如何让产品占领本已缩小的市场,这时候品牌的价值就显得尤为珍贵。
误区三:鼓励经销商压货
行业过冬,市场变小,企业产品供大于求,不少企业想方设法让经销商压货,以减轻企业库存压力。然而须知,经销商和企业乃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将风险转嫁给经销商,无形之中伤害渠道,舍本求末。
误区四:裁员
照明行业本来就存在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如果在行业冬天的时候进行裁员,可能对企业造成内伤。须知裁掉一个员工,就可能多一个竞争对手。
误区五:原材料用多少买多少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原料市场价格大起大落,让一些企业担心大批量原料采购的风险过大天龙八部,便开始采取用多少买多少的策略。然而,采购频次增加同样会增加企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