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国内市场后,大卫快速建立起一支营销团队,抱着打造“没有围墙的黄埔军校”的观念,从营销观念、销售技巧、市场开发、终端管理等各个方面对营销团队进行指导、培训。对团队中萌生创业思想的成员,大卫不但不批评反而鼓励其做老板,做代理商。正是大卫的这种宽容心态和严格要求的双向管理,使得大卫木业迅速建立起一支能征善战的营销队伍,使得大卫地板在整个木地板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逆势而上脱颖而出。
“品牌支点战略”速度冲击规模、品牌引领发展。
2008年,江苏、浙江大批的企业银根紧缩,纷纷收缩市场推广、广告投入等费用,大卫地板反其道而行之,加大了对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费用的投入。
大卫地板2007年“三快营销战略”的成果在2008年得到了展现,在全国经济不景气和消费受挫的大环境下,大卫地板新店开业不断,代理商盈利能力逐渐增强,公司经营状况大好,与大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信心是成长的源动力。在木业“寒冬”来临之际,大卫地板始终坚持地板行业仍然具有高速发展的信心,从各个方面稳定并加强了代理商的信心。通过促销、让利等活动,不断给予代理商及消费者支持。如2008年国庆节,在整个市场非常冷清的情况下,大卫地板斥资1000万用于国庆全国大型促销活动,这不仅令行业震动,就连大卫地板内部的代理商都没有想到。用大卫董事长蒋卫的话说:“经济危机,是挤走房地产消费的泡沫,实际的地板需求和置业需求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我们需要站出来给行业树个典范,维护行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大卫不仅不会减少投入,只会加大投入,危机是一场机会。”蒋卫像一个行业的布道者,用他那湖南口音到处维护着行业健康发展的鼓励的声音。在危机面前,他反而说得多了、鼓励得多了、与同行的沟通多了。
危机就是机会,每一次行业浪潮的涌动,都孕育着无限机会。一线城市的泡沫被挤掉以后,必然涌现出二、三线城市市场的需求,而对二、三线城市市场的快速切入,快速建立品牌印记,快速建立渠道分布网络,正是**好的时机,大卫抓住了这一时机。
危机就像硬币的两面,有的人看到了“危”,而大卫看到的却是“机”。这个机会,就是顺势而为的加强对二、三线城市市场的渗透。快速填补上一线品牌转身难、盈利难、成本高、价格高的空缺。蒋卫的眼光是独到的,2008年第三季度,大卫地板就已经完成了全年的营销目标。
把“人文艺术地板”的品牌定位,做到极致。大卫地板联手新版《红楼梦》又成为继李连杰壹基金之后的又一重大品牌跳跃。2008年7月17日,江苏大卫木业有限公司携手新版《红楼梦》打造经典人文地板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上,大卫宣布了“五三新品牌战略”:并立志在五年内,完成大卫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前三甲的**度和美誉度排名。
在大卫眼里,《红楼梦》,代表着一种识别差异:在中国地板行业掀起一股“颜色革命”,将品牌的符号植入到广袤的大江南北消费群体里。《红楼梦》,代表着一种产品:在市场疲软、消费抑制,但高性价比的强化地板正在二、三线城市快速增长。因势利导,把强化地板重新定位和包装,以新的策略和命名的系列强化地板,成为决胜2009年的主力。《红楼梦》,代表着一个符号:营销的本质是简单化,简单得让顾客看到《红楼梦》就想起大卫地板,看到品牌符号就知道“大卫的好地板”,并深信不疑,津津乐道。《红楼梦》,代表着一个战术:面对激烈的竞争,用《红楼梦》阶段性的狙击大家都不看好的中低端市场,快速建立起大卫的基础量和基本营销网络,《红楼梦》,担当了扛旗手和战术道具。它的使命,是一年仰或是两年。《红楼梦》,代表着一个战略:既是产品开发战略又是价格定位,既是渠道扩张旗帜又是品牌发力支点,既囊括了《红楼梦》资产,又延续了“中国人文艺术**地板”的主题,既总结了2008年又展望了2009年。
谈到为什么结盟新版《红楼梦》时,蒋卫继续用他那简单有力的话语,朴素的回答了**本质的问题:“《红楼梦》,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人文艺术经典,大卫结盟,要做配得上《红楼梦》的好地板,要做让中国百姓买得起的好地板。”
大卫木业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典型企业,在他修长的身影下,浓缩了上千家江浙地板企业的发展历史,他的战略、决策、转身,都是成功的,因为大卫有一个头脑冷静、信心坚定、思路清晰的领头人———蒋卫。蒋卫的奋斗历程将为中国众多转型中的企业带来经营理念和品牌建设的启迪,同时,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大卫地板,明天会更美好。(编辑 zyh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