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的大H型钢、莱芜力创公司的电测量仪表、"生态洁"的生物环保厕所等三家企业的产品同时被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采用,是莱芜钢铁产业提档升级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山东莱芜在打造"绿色钢城"、降低吨钢能耗的同时,促使钢铁产业提档升级。莱芜钢铁产量由500万吨增长到1400万吨,综合耗能(水、电等)基本保持500万吨产能的水平,钢铁深加工能力由180万吨增加到550万吨,利税则由过去的17亿元增加到100多亿元。
莱芜人均10吨钢,地方财政收入的70%左右来自钢铁产业。主导产业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使莱芜既受益于钢铁又受困于钢铁。为确保钢铁产业与环境和谐友好发展,莱芜提出建设"绿色钢城"的科学发展理念,引导钢铁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向低污染、低消耗、高科技、高效益迈进。
专家介绍,生产普通的钢材和高精尖产品如不锈钢等,能耗相差无几,但效益却相差几十倍。在目前原材料涨价、产能过大和环境压力的综合作用下,莱芜市积极引导钢铁企业实现钢铁产品的升级换代。实行市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书记、市长亲自挂帅钢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项目,为钢铁企业排忧解难。市财政每年从预算内安排1000万资金,奖励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对进行技术改造的企业,免除行政性收费。
规模扩张的过程成为用高新技术对企业进行嫁接改造的过程:莱钢成为国内H型钢配套**全的钢铁企业;原来生产钢结构的山东生态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与中科院合作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免水冲生态环保厕所;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投入2000万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改造,由拖拉机配件厂转型为为美国通用、日本三菱、韩国现代等加工配件的出口型企业,产品利润率高达30%以上;泰钢集团不仅实现了污水、煤气的零排放,而且关停了450高炉,新上了60万吨不锈钢生产线。
连续举办了三届的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也成为莱芜延伸钢铁产业链条的助推器。借助这一平台,莱芜成功引进了泰达车库、昊宇汽车、京华焊管等一大批钢铁深加工企业。同时,全国**钢铁企业全部到会进行合作交流,专家院士在论坛上作报告,使莱芜钢铁企业大开眼界,受益很深。一位企业老总深有体会地说:"上什么项目、产什么产品,企业的战略定位**关键,咱不能光低头拉磨,要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定准方向。"
如今,莱芜钢铁深加工企业已发展到了372家,钢铁深加工能力由2003年的180万吨增加到550万吨,钢铁物流企业发展到283家,年物流量达2200多万吨,莱芜的钢铁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加工制造业优势。在《山东省建设制造业强省发展纲要》中,把莱芜与济南、青岛一同列为山东三大钢铁产业集群。
在钢铁产业内部调整的同时,莱芜也不断进行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莱城一下子涌进了八九家大型商厦,2007年,莱芜三产增加值增长17.9%,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5年来首次超过GDP增幅。去年,莱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3%。全市实现工业利润80.4亿元,增长120.2%,增幅居全省第1位。今年以来,莱芜城市的大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市民说,钢多了,可是天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