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日资在华照明企业(二)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8-06-24 10:39:36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4、日系照明企业未来面临的压力不可否认,日资照明企业在工程照明领域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尤其在光源、新技术、照明设计等方

  4、日系照明企业未来面临的压力

    不可否认,日资照明企业在工程照明领域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尤其在光源、新技术、照明设计等方面要强于国内本土品牌,但日资照明品牌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据分析,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几方面:一是国外照明巨头在工程照明及环境设计领域的压制。众所周知,飞利浦、GE、欧司朗、索恩等品牌凭借它们的照明产品、设计水平、工程案例、政府资源等方面在争夺照明工程中更胜一筹,松下、东芝、NEC等品牌压力不小;二是国内照明品牌的崛起对日资企业在流通市场上造成不小的冲击,雷士、欧普、三雄·极光、本邦等品牌几乎让松下、东芝等无法与之抗衡;三是国内技术型品牌给它们带来的压力,如浙江元光德和上海宏源在无极灯技术上的突破远快于松下,而且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而清华同方等专注于环境设计的品牌则对东芝等品牌造成无形的压力;四是中国LED产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削弱了日资企业在LED新光源方面的优势;五是如何消除中日关系所造成的国民对日资产品的消费观念,修复好与中国消费者的感情,推出适合中国大众消费潮流的产品;六是未来的品牌规划及定位需清晰且准确。

    5、网友辩论:日系照明企业是否会重蹈覆辙?

    观点一:日系照明品牌在华日子将难熬

      日系手机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不是偶然,而是一次必然。从日系手机品牌进入中国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它们在华的日子不会好过。**从民族情节的角度来看,许多中国的消费者就将日资品牌拒之门外,没有消费者,哪来的市场?其次是中国市场与日本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实情不一样,中国是个多元化需求的国家,日资品牌在日本本土的营销手法不适应中国市场;再者是日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掌舵人几乎都是日本人,观念和体制决定了它们无法贴近市场,走近中国消费者,以实现本土化运作。

    另外,日系手机品牌款式陈旧、品类单一、促销不力、推广不力、价格过高等因素都是今日败北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对照一下日资照明品牌,不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么?所以说,日系手机品牌的退出不只是个案,它是一种前兆。随着中国本土品牌日益崛起,以及世界**品牌的进入,日资照明品牌若不吸取教训并快速作出调整,在不久的将来恐怕也会重蹈覆辙。(爱国者)

    观点二:日系照明品牌需调整,未来仍光明

    尽管日系手机品牌退出了中国市场,但日系品牌的竞争优势还是不能否定的。它只是代表日系品牌在手机领域操作不当。

    中国照明行业是个潜力十分巨大的行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在所有制造业当中都是难得一见的。包括松下在内的照明品牌在中国已有很久,尽管它们的市场活力似乎不明显,但它们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基础以及良好的口碑,所以它们暂不会像日系手机品牌一样黯然地离开中国。

    再者,目前活跃在中国市场上的国内外品牌不下5000个,但大部分都集中在“金字塔”的中部和底部,上端及尖端部分的竞争并不是十分激烈,消费需求空间还很大,日系照明品牌只要在这个空间里占据一席之地,前途还是一片光明的. 但是,日系照明品牌要想在中国照明市场上获得长足发展,还需要进行重大调整,需用本土化的理念、本土化的方法给中国的消费者提供**实惠的产品。(中庸之道)

    6、日资照明企业在华时间备忘录     ●松下照明在华时间表

    1995年建成,原隶属于北京松下彩色显象管有限公司;

    2000年7月,内部分立;

    2001年5月,正式注册成立北京松下照明光源有限公司;

    2003年,获得“国家**产品”称号;

    2003年5月,因有员工感染SARS,公司停产两周;

    2004年1月,由日本松下电器独资经营;

    2005年7月,被指定为2005年北京市绿色照明项目供应商,为北京全线地铁的2万多照明产品提供替换产品,同时对该项目的废旧灯管全面回收,从而开我国废旧照明产品回收先河。

    有媒体报道称,北京松下照明光源公司年生产量2800万只,年销售收入2亿元。近年来,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主要原因是产品成本高,市场占有率低。公司生产的节能灯价格为20元左右,面对充斥着大量5-6元的劣质节能灯市场,产品在价格上没有竞争力。

    ●东芝照明在华时间表

    2002年8月,东芝公司在1995年,东芝(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中国启动东芝中国客户服务中心。

    2002年10月,东芝旗下的照明技术株式会社与北京中建筑业装饰工程公司合资成立北京东芝照明设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3月,东芝照明设计中心设计的107国道照明设计方案通过预审。

    2004年5月,哈利盛东芝照明公司在“汽车技术展·人与车科技展2004”上展示了无汞HID光源及其稳定控制设备

    2004年10月,东芝(中国)重组北京东芝照明设计中心,成立东芝照明(北京)有限公司。

    2005年3月,东芝照明在“2005年东京国际照明展览会”上展出多种面向照明设备的白色LED模块,其配备的大功率白色LED平均输入功率超过了1W。

    2005年7月,东芝照明技术公司开发出仿白炽灯形状和光照方式的灯泡状荧光灯“NEOBALLZReal”。

 2006年6-7月,东芝综合展示会2006相继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举行。     2006年11月,东芝发布提高LED亮度1.8倍的技术。

    ●NEC照明:定位高端争夺奥运工程

    今年5月10日,NEC照明中国总经销和恩科技透露,NEC照明已决定参与北京奥运会室内照明的竞标,并借此全面进入中国市场。NEC照明2005年的全球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但此前一直走高端路线的NEC照明还没有把产品卖到中国市场。

    NEC照明原计划今年8月在中国建厂,但由于对中国市场还不太熟悉,它退而选择了和恩科技作为中国市场的总经销。据悉,NEC照明会以参加竞标北京奥运会照明设备为突破口。据了解,北京奥运会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将耗资360亿美元,其中照明将投入3亿美元左右。

    不过,NEC照明面临着首要难题是消费者对其产品不熟悉。据了解,NEC照明计划将中国市场年销售额的2%~3%投入到广告中。和恩科技负责人刘志臣表示,NEC照明不会像飞利浦、GE等那样各类产品四处开花,而是定位在高端室内照明,**年销售目标为5000万元以上。

    ●欧普小泉:争夺商照高端市场

    2004年10月,中山欧普照明有限公司与日本小泉产业株式会社照明事业投入1000万元成立上海欧普小泉照明工程有限公司。欧普小泉的成立结合欧普照明的网络、生产优势与小泉的技术优势,共同打造世界级照明企业,立志打造中国照明灯具制造和应用的**企业。

    欧普小泉重视商用照明的高端细分市场,尤其是店铺照明市场。利用**的光效设计为客户提供更具行业特性和专业水准的照明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结束语】

    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的五年过渡期宣告结束。这就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布局中国。亚洲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认为,中国还应该进一步加快开放的步伐。作为照明产业,我们也应该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把技术和经验带到中国,促进中国照明产业的整体进步,使照明产业实现世界的同步化。

 

推荐阅读

更多>>

照明企业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