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中国半导体难言受益“牛市”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7-02-07 08:50:35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中国半导体产业凭借“四大利好”迎来了“牛市”,预计2005年~2009

 中国半导体产业凭借“四大利好”迎来了“牛市”,预计2005年~2009年将达到2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但要成为全球同行中的“**大赢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看时点看时段”,这是有经验的股民(还有基民)的一个操盘要诀,即“进货”时股市的“点数”和基金净值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处在上升还是下降的时段上——如果是熊市,无论你怎么小心都难逃被套住的份儿; 赶上了牛市那可就“满城尽带黄金甲”了。

  在1月18日召开的“全球半导体行业中国峰会2007”上,类似的理念被专家们用来分析中国的半导体市场,认为中国的半导体市场已进入“牛市”,且至少会“持续5年”,因而现在正是投资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黄金时段,涉足其间者将获利丰厚。

  四大利好托起芯片牛市

  托起中国芯片牛市的**个利好,是市场对芯片的“天量需求”。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以来,对集成电路的需求与日俱增,2005年已成为全球**大的半导体市场,每年缺口高达80%。这期间集成电路进口的数量也越来越大: 2001年进口199亿美元,2006年猛增至1000亿美元,“相当于13亿中国老百姓,每人每年要为进口芯片付出80美元”。虽然这几年国内开足马力建设芯片生产线,仍赶不上需求的增长。据时代创投预测,即使到2010年,国产芯片的供给达到4000亿人民币,缺口仍高达4500亿人民币,约合600亿美元。

  第二个利好,是市场对芯片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从而有效降低了芯片产业“命系PC”的风险。会议提供的数据显示: 国内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产能的提高带来39.5%的半导体市场份额; 平板/液晶电视市场的爆发带来了13%的市场份额(远高于世界水平); 汽车电子方面,中国平均每辆车的电子装置已占整车制造成本的23%,并以年均9%的速度递增,还有3G牌照的即将发放,都将成为拉动需求的重要因素。

  第三个利好,是中国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一般来说,芯片制造成本在中国相对于美国、日本可节省30%~35%; 越是低端制造,节省的效应越明显。因为这类生产线已过折旧期,剩下的主要成本就是土地、厂房和人力了,而这正是中国的优势。

  第四个利好,是中国对集成电路的投资越来越理智,产业发展模式已由早年的政策刺激式转化为市场需求驱动式,更多的境外企业和风险投资人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半导体企业步入蓬勃健康发展轨道。一个标志性信号是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在2006年实现了全行业首次赢利,赢利超过10亿人民币,而2004年和2005年则因一些新建工厂设备折旧等原因分别亏损了5亿元和2.8亿元。“赢利的数目不大,但意义深远”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守雷说。

  正是这些利好,使中国芯片市场成为众多海外风投乃至私募基金人眼中的牛市。据预测,2005年到2009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将达到2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远高于亚洲8.3%和全球5%~6%的增长水平。

  “**大赢家”尚难定论

  在一个市场为王的时代,作为全球**大的半导体市场,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很有些“挟市场以令诸侯”的味道。美国德州仪器亚洲技术工程副总裁尹建维则认为,市场**大,人才**多,产业链也已形成——中国成为全球半导体行业**大赢家只是个时间问题。

  但握有筹码不等于一定能获利,弄得不好还会成为别人的嫁衣。“我们的企业还很弱小,还不能够成为市场的主角,如果不快快成长起来,那么中国巨大的市场只能成为外资公司淘金的乐土。”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副主任邱善勤博士忧心忡忡。

  虽然这些年我们建起了20多条芯片生产线,发展了5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也涌现出中芯国际、中星微、展讯、炬力等一批做得不错的企业,但这只是拿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若在全球范围内横向比一比,差距就看出来了。

  企业市值方面,美国有137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总市值7485亿美元,平均每家公司54亿美元,其中英特尔1285亿美元(去年4季度)。而中国内地仅中芯国际和中星微在海外上市,市值分别为30亿美元和5亿美元。

  技术方面,我们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了一代半。世界先进制造水平,硅片的尺寸已达到12英寸,成熟工艺达到90nm,而国内主要半导体公司的加工能力仍集中在低端领域; 500多家设计公司,上规模的还不到十分之一,设计的高端芯片产品也较少。

  知识产权环境也是制约发展的一大障碍。细心人会发现,在芯片制造企业纷纷涌入中国淘金的大潮中,却独独不见境外的芯片设计企业前来筑巢,难道他们对诱人的市场视而不见?答案是: 很想来,但不敢来,因为怕知识产权被盗。尹建维告诉记者,德州仪器在中国有研发机构,但只做针对中国市场的应用研发,芯片的研发则因知识产权等原因还不能进来。“中国要在这个产业做大,还要看政府打击盗版的决心。”

  看来,中国半导体产业要成为“**大赢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差距通过努力是可以缩短的,但前提是要多看到问题和差距,多一些忧患意识和奋发意识。

  到商业模式中寻找捷径

  缩小技术差距固然需要积累,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赶超的捷径还是有的,这就是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快商业模式的创新,通过转换商业模式做大做强。

  会议对此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邱善勤博士的“借鉴方案”,即借鉴日本半导体企业的“设计生产一条龙体系”,由政府出面引导,加强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企业的合作。

  国内芯片设计产业之所以弱小,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产整机不敢采购采用这些设计新军的芯片,由此造成了“芯片设计企业越弱小,整机越不敢采用国产芯片; 而整机越不采用,芯片设计企业就越弱小”的恶性循环。其实,从价格与打破国外垄断的角度考虑,国内整机企业还是很想采用国产芯片的。邱善勤透露,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正在牵头做一件事: 与各地区商谈建立一种担保基金,对国产芯片承诺担保,目标就是树立国产芯片在用户中的地位。他表示,世界上哪个国家的集成电路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尤其是在弱小阶段。

  另一种方案是时代创投董事长马启元提出的“由代工(Foundry)转向垂直集成的IDM(智能分销管理)”。马启元认为,由中国台湾省企业创造的代工模式并不完全适合内地。中国台湾省走向代工模式,是因为市场狭小,无力支撑产业成长,只好选择代工来承接全球加工合同,“赚个苦力钱”(按花旗银行的统计: IDM行业的平均净利润为9.3%,而代工仅为0.7%)。而内地的情况则正相反,这里有全球**大的市场,芯片企业离**终用户**近,垂直集成的IDM模式应该大有用武之地。中国已经有了华为、海尔、联想等众多整机企业,完全可以走出一条自主设计与终端产品整合的IDM模式。

  其实,两种方案是异工同曲——都是为了解决产业上下游脱节问题。

推荐阅读

更多>>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