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等离子电视成为昙花一现的产品了吗?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7-01-15 20:31:01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各有千秋,都想在取代CRT电视的过程中成为胜出者。然而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等离子电视在竞争中似乎
  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各有千秋,都想在取代CRT电视的过程中成为胜出者。然而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等离子电视在竞争中似乎正在走下坡路,液晶电视逐渐占了上风。无论是在降价策略、高清战略还是宣传攻势方面,等离子电视阵营都没有能够抢占先机和优势,而且等离子阵营的企业数量正在逐渐减少。难道等离子电视机真的会就此没落,成为一个昙花一现的产品吗?就在2006年年底,等离子电视机开始大幅度降价,大肆宣传,摆出了一副绝地反攻的架势。

    以降价策略和高清战略抢夺失去的市场

    2006年的平板电视市场,在保持往年的良好发展势头基础上又更上一层楼。根据信产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6年的前10个月,液晶电视总产量超过了700万台,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4%,而等离子电视却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

    液晶电视的无限风光基本上已经掩盖了等离子电视的光芒,在液晶电视接二连三发动降价攻势的时候,等离子电视按兵不动。直到2006年年底,各等离子电视制造商才开始降价,而且降价幅度相当大,大有一次到位的架势。三洋42英寸等离子电视刚开始降价促销时,只是送一台饮水机,而近日这款电视则直接由原来的13888元降为9480元;LG的一款等离子电视也从10.8万元降至6.8万元,另一款产品在2006年6月份的时候市场价格还是39966元,而目前市场报价仅29600元。

    在液晶电视大打高清电视牌时,等离子电视悄无声息。数字高清电视标准已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对液晶、等离子电视的高清要求是:清晰度指标必须达到720线,显示比例为16:9。这一标准意味着物理分辨率通常需要达到1366×768。长时间以来,等离子电视都没有能推出符合这一标准的产品,直到2006年年底,日立、松下分别推出了符合标准的产品,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日立42英寸高清等离子电视在国美北京中关村店的售价是16990元,电视分辨率达到了1280×1080;此外,先锋公司也于2006年11月推出了第七代等离子电视5000EX,分辨率达到1920×1080。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等离子电视的营销策略晚了一步,没能抢占先机,但是经过策略调整后,等离子电视已经具备了与液晶电视竞争的条件。虽然等离子在中国市场表现一般,但在全球市场的表现仍非常抢眼,并由此导致等离子面板产量供不应求。统计表明,2006年全球等离子面板产量达到1250万张,而到2008年将突破2100万张。受等离子面板价格下降的影响,等离子电视的价格有望在一年内再降15%左右。

    发动宣传攻势试图正名

    长久以来,液晶电视的宣传攻势十分凌厉,但等离子的声音却十分微弱。松下方面认为,等离子技术受到了竞争对手不公平的攻击。松下品牌营销部的副总裁BobGreenberg表示,等离子电视具有超高的对比度、色彩逼真、图像没有拖尾、可视角度好以及经久耐用等优势。

    但与此同时,索尼也发动了名为“高清挑战”的广告宣传活动。索尼在广告中称,一旦消费者看过了等离子电视的荧光反射现象以后,就会选择液晶电视。虽然大部分用户家中并没有使用荧光灯,但索尼相信,明亮的灯泡以及其他反光会给等离子电视的图像造成影响。

  帕勒咨询董事罗清启认为:“两派的口水仗一直存在,因为这关系到各自的利益。争论不止,其实意味着平板电视两种显示方式的战争远未结束。”

    至于这两大阵营中谁**终会取代另一方,罗清启认为,这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先进性,还包括市场的认可、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电视的发展史就是显示方式的进化史,从**初的黑白球面显像管电视,到纯平CRT电视,再到目前的平板电视,未来则将有更多的显示方式出现(现在已经有SED、正投影电视、可折卷电视等)。电视的显示方式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目前液晶、等离子两种显示方式并存的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刃波认为,等离子技术过于垄断,生产企业过于集中,核心技术集中掌握在少数日韩厂商手中,其他厂商若想参与竞争,必然处于**劣势,市场开发难度大,远期市场难解近渴,加上等离子都是主要定位于高端消费者,这都导致了其现阶段的消费群体狭小。企业数量减少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等离子阵营的规模不断缩小,东芝、索尼退出等离子电视市场,三星、LG也重点投资液晶,国内除长虹、海信、厦华等少数企业外,基本都已对等离子市场失去了信心。

    然而,就在等离子电视生产企业逐渐减少的同时,一些铁杆的等离子电视制造商仍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试图突破液晶电视的包围。2006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披露,由长虹控股80%的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公司(以下简称“世纪双虹”)已投资9990万美元收购荷兰SteropeInvest-mentsB.V公司75%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韩国第三大等离子屏企业ORI-ONPDPCO.LTD公司75%的股权。有消息说,ORIONPDPCO.LTD掌握着171项等离子专利。显然,世纪双虹是要通过收购方式掌握等离子核心技术。长虹副总裁郭德轩表示:“我们要掌握的是等离子的核心技术,而且会通过自主研发来升级生产线。”

    另据了解,日立2006年4月兴建了一座等离子面板厂,并将于2010年3月之前运营。三星也将投资7.52亿美元建一条新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使产能提高70%。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制造企业的减少,品牌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这对留在这一阵地的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中怡康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对全国300个城市2800家门店的销售监测显示,2006年1月-10月,等离子电视销量为30万台左右,松下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4.8%,日立、三星、LG、长虹和海信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6%、6.63%、8.32%、9.01%和8.23%,这六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总和达到75.59%。这无疑说明等离子阵营的品牌集中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松下、日立、长虹、海信等企业逐渐掌握了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的话语权。

    品牌集中度高,可以有效地避免恶性竞争、保障利润,也就保证了产品的健康发展。而液晶电视生产企业众多,目前正处在价格恶性竞争的边缘,再发展下去,利润难以保障。从这一点上看,谁的发展道路将更为平坦,还难以下结论。

推荐阅读

更多>>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