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我国矿产资源基本满足国家需要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6-12-14 21:18:49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上世纪末,有关“资源危机”的传闻在社会上引起恐慌。有文章说,“资源问题&rdqu

  上世纪末,有关“资源危机”的传闻在社会上引起恐慌。有文章说,“资源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让国人感到痛彻心骨。而更多不可再生资源的全面告急,更让那些与其密切相关的人们坐立不安。此报道不但国内媒体竞相转载,甚至引得国外媒体记者打来国际长途采访我国有关专家。而且他们对中国矿产品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表示担忧。     如今中国资源状况如何?在今天闭幕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上,记者听到了振奋的消息:我国矿产资源基本满足国家需要。     “十五”期间,普光大气田、三江地区的铜金矿床等一批特大型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的发现,大大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平抑了国际矿产品的价格,也基本满足我国需要。此外,我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完成,油气勘探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勘探累计投资1370亿元,施工探井7247口,共发现8个探明地质储量大于1亿吨的油田和5个探明地质储量在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气田。在山西获煤层气探明储量1023亿立方米。固体矿产勘查开始走出世纪之交的“低谷”。矿产勘查投资总量184亿元,初步查明了927座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一批外围及深部接替资源勘查获重大找矿成果。     《“十五”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找矿结果》中说:截至2005年底,累计新发现中—大型矿床的矿产地达747处,其他(包括建材、化工等)177处。这些揭示了我国铜、铅锌、钨锡、铁锰等重要资源潜力;同时查明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显著增长,资源瓶颈制约有所缓解。     专家指出,面对几年前国家基础建设规模加大、工业化步伐加快面临的资源瓶颈问题,“十五”期间我国政府加大地质投入与支持力度,为打开资源瓶颈创造了条件。今年年初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是资源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十五”期间我国在引进技术再创新等方面做出了努力。专家指出,新技术、新设备带来的效益有时比找矿还可观。以金为例,20年前只有品位达到4、5克/吨才有开采价值,而用新技术1克/吨甚至0.8克/吨都可开采;甚至废弃多年的尾矿也能利用,既带来效益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同时,地质科技取得一批原创性、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果。其中青藏高原、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岩石圈结构研究获得新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中国成矿体系理论。     此外,我国在矿产领域和中外科学家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都大大加强,除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的常年合作外,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地质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内容涉及到所有地质问题。中国在地质学科的学术水平已接近、某些学科已超过国际水平,这反映在每年我国地质界平均有1500篇论文被《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等国际**数据库收录,平均每年有5篇论文被世界**刊物《科学》《自然》发表;我国地质界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同时,我国地质学家在国际组织中任职近百人次。张宏仁教授2004年当选为国际地科联主席。我国正从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过渡。     中石油一位专家对我国地质构造的复杂性有个形象比喻:别国的资源就像树上的果子,爬上树摘就是了;我国的资源却像被拉走的果子,只能顺着车辙追,还不知在哪里才能追得到(油气形成后因构造运动而大范围运移)。正因为这样我国造就出了一大批敢于碰硬的地质学家,他们在长期找矿实践中总结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理论。理论水平的提高指导了找矿,复杂地形的找矿实践又促进了基础理论水平提高,二者相辅相成并开始走向良性循环。中国矿产有望走出世纪“低谷”,而真正走出“低谷”必须依靠资金投入和科技支撑。  

推荐阅读

更多>>

石材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