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高德康:穷则思变 引领厨具革命的“穷浙商”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6-12-06 16:22:04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高德康,男,1972年出生,MBA工商管理学硕士。现任德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1992年11月,21岁的高

高德康,男,1972年出生,MBA工商管理学硕士。现任德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1992年11月,   21岁的高德康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天生的睿智和过人的胆识,以3000元资金和一个帮手,开了一家名为“康达燃具”的商店。因为对顾客无限的真诚和优秀的经营理念,使这家仅12平方米的小商店迅速崛起,拔萃于同群,并在开业刚过半年,就展开了批发业务。1994年4月1日,高德康办起了自己的工厂--“萧山市康达燃气用具厂”,从原来零售、批发的贸易阶段向生产领域进发。1995年9月5日,企业更名为“萧山市德意燃具制造有限公司”,并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德意”商标,“高尚的品德,坚强的意志”是他对“德意”的注解及追求,企业开始了新的“蜕变”。

  1998年,德意开始了第二次飞跃。在大量的市场调查、科学的分析论证后,高德康果断地做出了对德意影响深远的重大决定:走品牌经营的道路。随着大量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本质的提高。持续的科技创新,使98年起厨具行业的几乎每一次的重大创新举动均起源于德意,奠定了德意在业内的引领者地位。规范的管理使激情满怀的德意人的力量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并建立起了与国际**企业交流、合作的观念和制度平台。在完善的体系和过硬的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做到了行销到哪里,完善的服务便紧跟到哪里,有效地保障了德意用户的利益,提升了德意的品牌美誉度。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强劲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德意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很快与那些小打小闹的小作坊企业拉开了距离,步入了专业生产高档厨卫电器的企业行列之中。

  2001年,是德意第二次创业的新起点。投资6000万元,在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了国内**大的、**现代化的厨卫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已延伸至燃气灶油烟机消毒柜热水器四大系列,自行研发并取得国家专利29项,跻身行业前三强。

  2003年,在确保厨具产业有快速稳健发展的前提下,高德康整合利用已有的品牌、管理和资源等优势,以战略姿态进入了汽车分销、房产开发、教育和文化传播等新兴产业领域,德意迈出了多元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十三年创业,一路风雨,一路凯歌。在高德康的带领下,德意凭着文化、理念、管理、人才的强势依托,演绎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飞跃发展的企业传奇。

德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每天早上7点半,德意公司员工宿舍的大楼里,都会准时响起高德康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它提醒所有的德意人,朝气蓬勃的新一天就要开始了--尽管拥有8亿资产,高德康仍然坚持住职工宿舍。

  如果没有这宽达200平米的办公室作背景,无论怎么看,高德康都只是一介白面书生。头上是华丽的灯盏,脚下是厚厚的扎花地毯,戴金丝边眼镜的高德康似乎略有不适,但他还是踌躇着说:嗬嗬,新办公室,**次上班啊。

  窗外,德意公司花园样的办公区里,高德康自己题写的漂亮招牌“志当存高远,德意竞**”在风中自在地闪耀着,潇洒着。

  作为主业销量跻身全国三甲的德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德康早已越过了摆谱的幼稚阶段,但我们仍免不了要追问:这个当年来自乡野的穷小子,年仅33岁,凭什么就能摆出如此超豪华的阵势?

穷则思变,志向改变命运

  用饭盒装硬币——这是父亲;用纸箱装纸币——这是高德康。父子两代人的不同行为方式除映照出了不同时代,也同样映照出两代人的不同风格。

  高德康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穷到什么程度呢?简言之,冬天的高德康不敢走出教室上体育课,因为他只穿着一身破旧的秋衣秋裤。为了供应三个子女读书,老实巴交的父亲趁农闲会贩卖点儿榨菜萝卜干什么的,一年有三四次。所以,高家一年有三四次像是过年。因为,每次,父亲骑车带上几麻袋咸菜走了,三天后回来时,麻袋空了,父亲会把一饭盒丁当作响的硬币往桌上一推,母亲赶紧张罗着炒菜上酒,高德康姐弟则忙着清点收获——数硬币。父亲的收入总在28元~36元之间。每每清点完毕,高德康瞅着父亲皇帝样背北面南地坐着,心中满是敬畏。

  做买卖意味着有学上——这是父亲经商给予儿子的**重要启迪。十几年后,高德康辞掉了跳出农门后得到的铁饭碗——小学音乐老师的职务,在党湾镇梅西八字桥边开了一家“康达燃具店”,卖灶具和钢瓶。许多人记住了这个日子——1992年11月11日,商店正式营业,生意异常火爆,当天利润高达千元,相当于高德康过去一年的工资。这个靠3000元起家的小店,喜气盈盈一年多,赚了30万元。1993年除夕下午3点半,高德康清点好账目,把这30万元装进了一个盛燃气灶的纸箱,骑摩托车一溜烟带到了父母家。当儿子把纸箱赫然打开,露出了一沓沓10元钞票。父亲当场蒙了,半天发不出声音。他反应过来的**件事是,飞快地跑到大门外,左右张望后赶紧关门,然后,双手颤抖着抱起纸箱,噌噌登上二楼,把那一箱子钱藏到床底下。

  瞅着小心翼翼的父亲,高德康忍不住想笑。但他一眼瞅见了父亲用过的那个铝饭盒,仍然摆放在那里,笑容便凝住了。一个普通的纸箱结束了一个非比寻常的饭盒的使命。

  “用纸箱子装钱”的气派,很快让高德康成为党湾镇的楷模:超过煤气灶老板,成为小孩子们的志向。

  其实,高德康的商店所在的十字路口,按算命先生的话有些“背”,此前还没有一家商店在此红火过,这里不免显得萧条。但高德康年轻气盛,不信邪,他相信事在人为。高德康用的**招是大做广告秀。

  读书期间的高德康刻苦又聪明,学习之外他还会唱会写能舞,后来上了师范,各种才艺得到进一步加强,尤其练出了一手人人羡慕的好字。很多时候,人家喜欢看,他也愿意表现。高德康先拟好了这样一则广告:要买优质煤气灶,请到梅西八字桥!接着便铺纸挥毫一张接一张不停地写,然后自己骑上自行车沿大街小巷到处张贴。同时,他又每月花2.5元在广播站早晚反复播送这则广告。那时候,靠广告造势的店家很少,高德康的店还没开起来,镇子远近的人就都有了期待:一家大户商店就要开业了。其实店面只有12平米,算上高德康才两名店员。

  细究高德康**初生意踏破门槛的原因,归根结底一句话:敢为风头之先。

让欧式厨具革传统厨具的命

  从前,在不少人看来,灶间的事不过是两块砖头加一把柴火的简单问题。但实践证明,要经营好这把柴火却大有学问。

  同样,对于高德康来说,仅靠一句广告词是经营不出30万的。实际上,高德康零售生意做到半年时,他的12平米小店的后面已经拥有28个仓库,幼儿园、教堂、住房,几乎所有的空地都成了他的库房。货物从远方源源不断地运进来,高德康的思维火花也在冥想中频频闪现,他把所有商品看成活的器物,可以任他拆装组合。相同的店家可能只在一成不变地卖产品,他高德康则在兼卖聪明和创意,自己愿做变数,商品也永远是个变数。

  **初的时候,他只是尝试小小的改变,比如在炉头上加个防风罩,把电子打火旋钮改为脉冲式。后来他嫌搞零售不过瘾便搞起批发,自己搞规模嫌小就在当地合纵联横几家一起搞。遗憾的是,高德康的火花没能引起生产商的共鸣,他的货源供给地,广东的生产商终于受不了高德康的“指手画脚”:今天改灶具,明天改面板,后天改包装箱——广东人对这个“想法太多”的人嫌烦了。

  高德康也嫌烦了,他要改变这种有心无力的被动局面,变被动为主动。1994年4月,高德康依托原从教学校办起了康达燃气用具厂,在13间盖油毡铺稻草钉竹条的简陋工棚里,开起了加工厂;1995年,高德康在老家靖江镇花18万买了10亩垃圾场,到9月,萧山市德意燃具制造有限公司成立,高德康抓统筹,他的岳父管行政,妻子与妹妹等四个本家女孩抓后勤管理,这六个自家人合作得其乐融融。到1997年年底,德意的年生产量已达60万台,产值5000万元,销售网络遍及全国。

  真可谓形势喜人,能把一家家族式民营企业经营得跟国营企业同台竞风流,高德康接下来的事情,似乎就剩收钱看账单了。

  但是,他的眼光突然又不安分起来。1997年9月,他去欧洲考察,在荷兰无意看到了一台嵌入式灶具--这是他在国内从没见到过的样式。高德康的眼睛一亮,感觉这是幸运女神送给他的礼物,毫不犹豫地掏出千元,把这台灶具抱回国。

  这年春节是异乎寻常的节日,当他人忙于串亲访友的时候,高德康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思考了七天。正月初八那天,高德康向大家正式宣布:抛弃过去,全力投入嵌入式灶具的开发。

  所有的人都以为高德康疯了,他的家人更是惊讶地看着他,难以理解。抛却每年带来500万利润的好产品,去生产前景莫名的欧式产品,人们不明白高德康到底怎么想的。

  但高德康似乎成竹在胸,抬起头来,他看到,全国灶具业的中低档产品已经不再时尚,高档灶具的消费时代已经到来;环顾四周,他清楚,德意公司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应该再上台阶打造名牌了。

  高德康痛下决心,以极快的速度,把自己的老家底以近乎废品废料的**低价格作了彻底清理;同时,这边加紧研制,半年之内,德意就端出了新式产品。

  回顾这段经历,高德康说,当时他很怕自己在众人的怀疑中犹豫,所以必须彻底断了自己的后路,然后才能在义无反顾中开拓前路。

  幸运女神出现时,可能伴随着电闪雷鸣高风险,但她也许只出现一两秒钟,如果你果断决策抓住这一瞬间,就有可能成为王子。——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几乎与德意掀起狂飙的同时,全国还有其他几家厂商也瞅准了这新式高端产品,但他们还是比高德康略晚了一步。

  1998年,德意成功转型,仅用一年时间,名不见经传的德意就跻身全国行业的前三名。一台新式产品的利润相当于过去的一卡车旧产品的利润,智慧取代了牛马般的辛劳,高德康说,那几年,德意像喝醉了酒一样干得过瘾。

  要干大事业,就要给自己不断制造压力,不要给自己留后路。

外企管理者集体空降革了15名分经理的命

  高德康每天都到车间去转一圈。有一天,他走进某一车间看到生产线上空无一人,却见一排员工背墙站立,在听生产副总指着鼻子叫骂。

  高德康做总经理多年,虽然他有时很果决,但他喜欢循循善诱,并不随便训人。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如3岁孩子一样被别人骂,高德康觉得心在滴血。这个别人其实也是自己的员工,只不过,他刚刚从外企被高薪挖来。

  高德康读的是师范,从没专门学过经营管理,只是在图书馆里自修过经营管理,更多的经验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当他全力以赴度过转型大关,并加速扩张企业规模之时,他**没有想到,腐败也正在阴影里暗暗滋长。2001年,德意曝出一25岁年轻人挪用公款17万元的严重事件。这引起了高德康的警觉。他顺藤摸瓜,结果发现15个分公司的经理都有贪污贿赂等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都是高德康一手提携任命的爱将啊,却原来早把他的信任踩在了脚下--高德康感到从没有过的锥心般疼痛。

痛定思痛“杀无赦”

  在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里,15名从外企高薪引进的分公司经理,集体空降到德意麾下,原来的分经理被全部革职。

  高德康太急于跟国际化接轨,太相信严谨的规范化管理,他喻这为蓝色文化;他全然忘了从家族式企业成长起来的德意公司,多年来依仗的是非常亲和的领导风范,他喻这为红色文化——两种不同颜色的血液在同—血管里流淌,高德康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调解这蓝红两色而努力而耗损,仿佛抱着魔鬼在跳舞。

  高德康从来都不愿被别人牵着鼻子走,2002年底,高德康提出了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的倡议,充分利用企业内刊《德意人》报,在德意公司发动了一场为期一年的企业文化大讨论。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德意人的精神:把自己原有的积极进取精神与严谨的国际精神结合起来。经过一年掣骨动筋,原来往两头使劲的两股力量终于被拧成了一股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德意经过重整河山,**终像个真木奕苏玖似鹄础?003年,德意尝试多元化发展,现在德意的厨具、汽贸、房产、教育四大产业都已进入良性运转。2004年,德意电器总销售量为10亿元,完成利税1亿元,2005年预计总销量为20亿元,完成利税2亿元。

  高德康皱了很久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在这场东西方文化涅里,他明显感到了成长。虽然他没有进过大学管理课堂,也没有被跨国企业洗过脑,但他分明已经能够自如地整合土洋经验,让一切为我所用。

  有趣的是,自学成才的高德康被誉为中国经营大师,经常出现在大学讲堂里,不是作为学生,而是作为萧山的青年企业家代表,作为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杭州市**杰出青年,作为传播者、主讲人。

高德康创业感悟

  我们能否成功,取决于我们的志向和我们为之付出的努力!

  一切皆有可能,命运决定于我们自己。知识是**具力量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绩。

  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要学会正面思考。这种精神将指引我们不断前进。

  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独立的思考与研究,千万不能盲从。只有基于源头的思考,才有原创的思想,才能冲破迷雾,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抓住机遇。

  认真做好当前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应集中精力把决定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努力达到“大事求卓越,小事求**”。

  要营造良好的人脉关系,个人英雄主义注定要失败。要用真诚、才能和进取心去打动别人,要善于运用“磁场效应”,化负极为正极,只有深深感动社会,社会才会给你回报,你才能如众星捧月般冉冉上升。

  要善待自己,保持身心的健康。平和、恬淡的心态是创业者走向成功的必备因素。

推荐阅读

更多>>

厨具 燃具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