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房地产持续降温 2007家居行业将难挡其寒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6-12-06 09:47:27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2006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这辆巨型车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开始放慢进程,逐步调整自己的方向,完善自己的各个“零部件
2006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这辆巨型车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开始放慢进程,逐步调整自己的方向,完善自己的各个“零部件”,不论是“国六条”,还是有关户型、二手房交易等政策的出台,都让北京的房地产行业呈现了明显的降温。作为其下游的家居行业已明显感受到寒气阵阵,新的市场环境势必催生家居业新一轮的调整、竞争,加速行业的洗牌。对京城家居企业来说,从现在到2008年,可以说是一个或者发展壮大或者消退瓦解的节点,企业究竟该何去何从?

     房地产行业刹车调整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1—9月北京市商品房竣工面积减少,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29.5%,其中住宅下降36.4%;1—9月商品房销售趋势也有所减缓。相关人士指出,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很大,据了解很多开发商开盘期出现迟滞,房产市场整体处于低潮,预计未来几个月的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盘整的状况。

     房产降温双管齐下冷却家居对于房产降温如何影响家居行业,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市场分会秘书长刘晨指出,房地产降温主要通过两个部分对家居行业产生影响:一个是新房,随着国家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相继出台,新盘放量处于低迷状态;另一方面,过去二手房的周转循环可以补充家居建材供应链,但现在随着二手房交易政策的实施,二手房市场也呈现了不容乐观的情形,这些使得与房地产紧密相连的整个家居建材市场需求量呈现较低迷的状态。

     家居难挡其寒洗牌势在必行

    刘晨表示:“房地产降温对家居行业的影响,已经不断地、逐渐地、深刻地表现出来了。市场肯定会出现阶段性萎缩,大量家居品牌数量将减少,但流通领域萎缩的结果一定是大品牌卖场兼容不够强的流通载体;家装公司随着新房和二手房的萎缩,肯定会呈现正常的洗牌状态;建材、家具也不例外。”

    中国木材流通协会木地板专业委员会会长高志华表示:“用地板企业经营者自己的话说,现在企业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房地产降温对地板行业影响很大,其表现**为地板行业销售量下滑;其次,过去代理单一品牌地板的卖场转而扩大经营品类以增加收益,甚至出现几个品牌联合办地板卖场的现象。现在,地板行业面临新的洗牌,很多企业开始进行战略调整。”

    对于家具行业,北京标致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守江表示,房产降温对家具行业的影响是一定会有的,那些仅仅跟着市场走,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独立的销售网络和渠道,没有自己固定的忠实消费群体的企业,将受到更大的政策影响。

    企业应苦练内功走向外地

    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企业该如何度过“寒冬”呢?

    刘晨建议,**,流通企业、生产企业、经销商,应抓住这个机会,增强自己的创新,夯实自己的品牌,加强自己的服务,努力增强企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对商家的利益亲和力,苦练内功,保持自身的续航能力。因为这样的市场环境一定会加速建材流通行业洗牌的进程和速度,那些体量不够、支持能力虚弱、企业综合素质不强的企业会逐步淡出。随着不少企业的淡出,家居市场供应面会呈现科学合理的萎缩,留存下来的企业会支撑到一个供求趋于平衡的“拐点”,伴随着这个拐点还将有很好地发展前景。

其次,北京的品牌家居企业应该调整战略,不妨考虑向外地发展,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带到全国一线二线市场,在那里充分发挥自己的品牌、管理、服务和对渠道的整合优势,促进当地家居行业的发展,满足当地消费者更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反之,如果都守在一个地方,一旦出现不可抗拒的外力影响,企业将处于被动局面。所以家居企业应站在一个全面的高度来设计战略操作,启动新的增长点,将蛋糕向外做大。在这方面,居然之家向外地连续拓展已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充分体现了其良好的续航能力。

    挺过寒冬春天更美

    据业内人士估计,家居行业的“拐点”估计是在2008年以后,2007年将会是家居行业**困难的一年。

    高志华对地板行业的洗牌持肯定态度,因为“现在中国的地板品牌太多,企业竞争无序,很多消费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洗牌将会让品质更优、服务更好的企业留存下来。”

    刘晨预测,北京房子的刚性需求是铁定存在的,伴随着未来房产的发展,甚至可能出现房产需求被压缩后产生的报复性反弹,家居市场形势将一片晴好。那时候实力不够的企业可能已经不在,而留存的大品牌企业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推荐阅读

更多>>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