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用地热“空调”一年可省740元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6-11-16 13:12:00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严冬,可以享受舒适的室内“暖冬”;夏天,同一部“空调”又可送来徐徐凉风。

 严冬,可以享受舒适的室内“暖冬”;夏天,同一部“空调”又可送来徐徐凉风。拧开一个水**,汩汩热水马上流出来。不用购买空调、不用购买热水器,这些舒适的享受只需要一套地源热泵系统便可轻松“搞定”。昨天,记者来到沈阳市一处小区,亲身体验了地源热泵给咱老百姓带来的种种好处。     地源热泵的节能及 环保早已众所周知,那么,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记者帮您来算一笔账。

    好处一:省钱

    基本配置

    冬天用暖气取暖,夏天要想享受冷气就得购买空调了。而要用热水,必须得买一台热水器。有了地源热泵,空调和热水器的投入可以省下来。

    以一户70平方米的两居室为例,一台电热水器至少要1500元,如果是太阳能或者燃气热水器价格更高,**高可达4000元。而如果一个屋内安装一个单冷空调的话,按**小的匹数算,两台空调也得花上4000元。

    装备投资节约金额至少为:

    1500+4000=5500元。

    使用成本

    那么,在平时使用中,居民是否可以节省开支呢?

    据金海园小区相关管理人员介绍,地源热泵冬季供暖平均运行费用为17元/平方米,夏季制冷运行费用为6元/平方米。目前,向居民收取采暖费及冷风费标准为26元/平方米。

    除了这笔费用,居民为了地源热泵还有哪些支出?电费。因为地源热泵送出的热水及冷水到居民家中,需要在每个居室安装一个送风“窗”,用电机将热水的暖风或冷水的冷风吹向居室。不过别担心,与空调相比,这点电可微不足道。因为这个电机才30瓦,仅相当于一个节能灯泡的功率。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冬夏两季,消耗电费不会超过200元。

    记者采访了几户夏季使用空调的居民,即便是**节约的使用,夏季的空调电费也不会低于500元。

    再来算算电热水器的耗电,每月至少60元;而金海园小区内地源热泵所提供的热水,则可以免费使用。

    使用费用:26×70+200=2020元

    使用暖气及空调:

    22×70+500+60×12=2760元

    至少节省:740元/年

    好处二:可定时

    与一般的空调不同,夏天用上地热“空调”,由于冷水一直在屋顶的管线内循环流动,所以,打开送风开关,吹出来的便是阵阵凉风,制冷十分迅速。此外,地热“空调”除了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温度外,还有一个**大的好处——预约定时。

    冬天,早上离开家,家中无人不用供暖,将“空调”调至下班时间开机,再设定好各房间的室内温度。等到回家时,融融暖意便静候您归来。当然,夏天归家时的凉意也可以如法炮制。

    好处三:24小时热水

    好多有热水器的家庭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直加热太耗电;如果等用的时候再烧,得等一段时间才能用上热水,让人着急。

    有了地源热泵就不用发愁了,只要打开一个专门的热水**,汩汩的热水便随时流出。而且,水温恒定在45-50摄氏度,洗澡正合适。记者 黄琳

    [新闻链接]

    地源热泵房屋长高20厘米

    用上地源热泵的房子,和普通房屋有什么不同?昨天,记者走入居民家中,细细探了究竟。

    “身高”长了

    在一户居民家中,记者发现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房屋举架明显比普通房屋高一些。开发商表示,普通商品房设计室内高度为2.8米,而地热“空调”房的“身高”则为3米。

    这是为什么呢?棚顶四周密密麻麻的管线说明了问题。原来,用于送暖和制冷的地下水都要在这些管线内循环,为了给这些管线留出空间,必须加大棚高。这出于装修美学的考虑,居民装修时,得设计一些局部吊顶,将这些管线隐藏起来。如果棚高不变的话,会显得居室有些低矮。

    穿上了“保暖衣”

    专家介绍:“如果保温措施不够的话,地源热泵的能量得散失一大半。”原来,为了保证地源热泵传到各屋的能量尽量不散失,所有墙体都必须是节能墙体,穿上一层厚厚的节能保暖“外衣”,窗户也是节能密封窗。居民家中的送暖送冷管也是特制的橡塑海绵保温管,确保能量不散失。

    不用室外风

    一般的空调,压缩机设在室内,需要将室外的新风经过能量转换,送到室内。而对于地热“空调”制冷来说,只需要用管中的冷水制冷,不用与室外风进行“接触”,自成一统,避免了大气污染对家中环境的影响。

推荐阅读

更多>>

地源热泵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