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张瑞敏:海尔要登上全球品牌竞争舞台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6-11-16 13:10:51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从产品制造商变为品牌创造者,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这个角色转换,无疑是向着更高的台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这种转换,作为海

 从产品制造商变为品牌创造者,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这个角色转换,无疑是向着更高的台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这种转换,作为海尔的当家人,张瑞敏的理解和认识将事关海尔的现在和未来。

张瑞敏

    记者:从“亚洲制造”到“亚洲品牌”应该是一个进步,你对此怎样评述?

    张瑞敏:就整体而言,亚洲的企业还是处在制造阶段。众多亚洲企业依靠“贴牌”赚取微薄的加工利润,在全球市场上,消费者认为亚洲产品低人一等的印象始终难以消除,致使亚洲公司(除日本外)在走上从“亚洲制造”到“亚洲品牌”之路的时候,举步维艰。

    记者:面对这一课题,中国企业面临的是怎样一种境况?你怎样去看品牌生产商和贴牌生产商?

    张瑞敏:实际上,中国企业也正处于从单纯的产品竞争、市场竞争到品牌竞争。如果在品牌领域没有发言权,也就等于没有核心竞争能力。

    如果把品牌生产商比作大脑,那么贴牌生产商就好比手和脚。两者之间天差地别。来自美国首席营销官协会的数字说,平均起来,贴牌生产商的产品毛利率为19%,而品牌生产商为27%。这还没有衡量那些无形的益处:品牌生产商在市场上有更大的影响力,更多的战略联盟的机会,更强的进入新领域的能力,更能够掌控自身的命运。品牌拥有者一旦发现了成本更低的地方,贴牌生产商则难逃被抛弃乃至覆灭的命运。

    记者:造就品牌的前提是什么?

    张瑞敏:要成为品牌**基本的前提是要有与同行的差异化和为用户提供超值服务。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那样,通过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进而使产品的竞争力**于欧美同行,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由此崛起了若干世界名牌。

    记者:你怎样看亚洲式企业思维?

    张瑞敏:反观亚洲式的企业思维,却不利于品牌的创造,正如迈克尔·波特在研究典型的亚洲跨国企业时,非常惊讶地发现,亚洲企业家把办企业完全看作是在做生意,而不是创造新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我们不擅于创造差异化的产品。

    记者:亚洲公司是不是缺乏成为品牌生产商的机会?

    张瑞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亚洲的公司就没有机会,就只能做贴牌而不能做品牌生产商,我们是后来者,失去了很多机会,但也少了很多包袱,具有后发优势,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并能发现和抓住创新的机遇。

    记者:海尔的打算有哪些?

    张瑞敏:正如海尔实施的全球化品牌战略。虽然我们与许多跨国企业的差距显而易见,但我们以差异化冲破壁垒,进入国际上的细分市场,进而扩大并进入了国外的主流市场、营销主流产品。特别是我们抓住了信息化这一难得的机遇。信息化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又给所有的企业提供了公平的机会,看谁能利用信息技术,由技术革命引发管理上的革命,创出更具竞争力的管理模式。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