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主办的“北京大学第四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暨2006中国景观设计师大会”在北大规格**高的办公楼礼堂举行,十五位来自景观设计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业界老总,与六百余名师生及从业人员,就中国的景观设计教育与职业的现状与未来展开堪称业内**为精彩的一次对话。在彼此的沟通与碰撞中,与会者达成了“以包容的心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职业道德,鉴古研今,共促景观设计学教育发展, 培养优秀人才,解决中国环境问题,共建和谐人地关系”的共识。 人才培养:综合知识+实践能力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艺系主任蔡强教授:大学培养的是同学们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所以我觉得你们的审美能力,你们的综合知识对你们的发展而言才是至关重要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景观研究室主任刘晖:高校主要培养的是普通设计师,而不是大师,我们的教育体系应该建立在一个成熟的、公认的基本平台上。另外,高校教育应该有它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套用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谋生、兴趣和责任,一样都不能少。 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主任邵健: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全局观,即环境一体化、环境优先。另外在造景的同时我们还强调造境。工匠受益观、返本开新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坚持的两个原则。 清华大学景观学系常务副系主任杨锐教授:我们认为Studio在景观学的教育里面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如果没有Studio这个把相关的知识、技能转换为规划设计的平台的话,我们这个学科将不存在。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余柏椿教授:根据我国目前的学科体系来看,已有的相关学科还是很丰富的,但是各学科之间还是有差异性的,所以不可能都统一到一个学科中去。中国的景观教育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体系。希望在风景园林方面有基础的专业要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姚亦锋教授:我们的学科有待研究的目标和方向的明确,以及相关教材、设计规范的出台。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刘滨谊教授:中国景观教育应该围绕着需求来发展。现在主要有三方面的需求:**就是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第二就是城市化,第三就是游憩和旅游。 EDSA Orient执行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李建伟先生:我想作为一个专业,**就是要让他思路很清晰,大家进到这个专业,要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在国外,景观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而不是一种泛泛的科学研究。我们这个行业实际上在国外研究人员是很少的。 上海意格环境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马晓瑋先生:我们的普通教育是一种填鸭式的,给标准答案的教育。但是我们的同学不要奢望找到一个关于景观设计的标准答案,不要奢望找到一本关于景观设计的《圣经》。要问问自己,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想想在你过去的经历中的哪一年、哪一天、哪一刻,你被哪几个场景深深打动过,想想自己的爱在哪里,然后义无返顾地走下去。 学科定位:中国园林≠景观设计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中国传统园林是非常宝贵的遗产,就像我们中国的故宫一样,我们要珍惜它、善待它。很多人误会我是反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在此我要澄清一下,我并不是反对中国传统园林本身,但是你不能把它乱用在当代,更不要妄图用它解决中国所有的环境问题。因为中国传统园林是封建士大夫的文化、是上层阶级的文化,它不属于平民老百姓。在中国这样一个环境问题严峻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更需要的是寻常的、节约的、有实际功用的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大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它能够更好地解决当代的环境问题。遗产就是遗产,中国园林就是中国园林,你不要把中国园林和当代的景观设计混为一谈。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刘滨谊教授:我觉得咱们还是从中国园林跟现代景观的相似部分来看。我感觉中国园林本身其实是**具有包容性的,景观本身也是**具有包容性的。从包容性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两者不应该有矛盾,两者应该联系起来。大家都知道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我当年就学过他给我们上的课。从中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到风景园林,然后再到现在的景观学,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这么一种历史的潮流,没有人能够改变得了。 东海大学景观学系王小璘教授:我觉得如果我们把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和现代的景观做一个结合的话,也没有风景园林该不该留、该不该去的问题,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用“古学今用”的观点来看问题呢?很多时候,我觉得这两者其实很难切割。我们应该用中国园林的内涵,来强化我们对于景观的理解。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包容。 台湾现在已经从园艺建筑时期走到了景观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做“定义”的工作。在争取景观是一个行业、一个专业领域的时候,我们也受到过很多挫折,这些挫折往往来自于相关专业领域。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2004年6月,景观设计职系被列入了台湾公职人员资格考试。 台湾国立勤益技术学院景观设计与管理系主任宋文沛教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好的中国传统我们一定要保持。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我们北大在倡导现代景观的同时其实也在忧心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如何传承的问题。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庞伟先生:当代景观有时候显得很滑稽,比如在高速公路上搞那些瘦、漏、皱、透的石头、搞盆景,在高速公路那个速度下怎么看啊?我觉得这个思想一定要纠正。当然,我们真的要好好地保留几个园林系,不要多,但是一定要有几个。但我怀疑你们现在的园林教材和做法做不好园林,因为我们中国的园林和过去的那种精英文化的渊源太深了。比如说园林文化跟文人画、文人诗词的相互渗透,那种对山水、对地理的理解,那种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的参透,咱们工科院校的学生,一个个都那么闷,怎么能干好这事啊。你到绍兴,你看看徐渭的那个青藤书屋,他的人格和山水是相参悟的,他哪里是在做山水,他是在做自己胸中的文章!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留几个园林系,但是不要到高速公路上去搞。另外,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多元化的,方言式的设计。 上海现代环境设计院副院长、首席景观设计师徐琏女士:我觉得中国园林很大程度上讲,是中国文化的反映,你要丢掉中国的文化那是不可能的。而且,中国古典园林里的造园手法就不能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有其特定人群的需求,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是否还有这样的需求呢?文人造园,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鉴赏,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有这么多现成的古典园林作为范本,我们就研究它们就可以了,是否能够做到原汁原味的理解,那就要看个人的悟性了,这不是开两堂课就可以讲清楚的东西。 易兰(亚洲)规划设计事务所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先生:我个人对用词上的准确,并不是太有兴趣,我觉得应该是有比较包容的态度,来看待整体的行业。对于景观设计而言,我认为大景观、可持续发展、功能性这几个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上海意格环境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马晓瑋先生:我认为中国园林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景观有景观自身的价值,如果我们硬把中国园林往景观设计上去靠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遗憾,我们应以专业整合的观点来看待二者。 园林艺术的精华不是那些灰瓦、灰墙,我认为园林艺术的精华在于一种空间上的体验。这种空间感的建立可以采用现代的手法、现代的工艺、现代的材料去完成,玻璃也是可用的。“脱开表象看本质”,你可以看到:园林艺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在充分地、毫无保留地学习美国的那一套东西同时,千万不要放弃我们自己的东西。 我想大家还有一个问题可能还没有完全答透。什么是现代中国园林?比如说我们陈总的“易兰”就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搞景观设计的公司,他不仅在做景观设计,他还在做规划、做建筑。比如说我们做一个休闲度假旅游区,当我们娴熟地把握了用地规划的种种原则,当我们开始考虑建筑布局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我们做的就是现代的中国园林。 市场对接:人才需求&行业自律 易兰(亚洲)规划设计事务所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先生:有人问你们的设计事务所希望什么样的人来进行实习和工作?我的回答可能和很多人都不太一样。很多事务所挑选人才注重他的基础,我对这个不太看重,至少我个人不太看重。我相信如果你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假以时日,一定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师。 EDSA Orient执行总裁兼首席设计师李建伟先生:我是一个公司的领导,我要招一个人进来的时候,我想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我想教师们也要想想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应该要有想法。 第二,就是完善的知识结构以及你对整个市场需求的把握。 第三,你必须非常非常有激情地对待你的事业。 第四,沟通能力。你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甲方才能够接受你、相信你。 总之,我们需要的是独立的、有思想的景观设计师。 上海意格环境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设计师马晓瑋先生:我认为今天的争执、讨论都是非常健康的事情。我今天想和大家沟通的话题是在这样一个扩大的,一个多元化的基础之上。我们的设计事务所正在由原来的无节制的发展,而走向竞争有序的发展。我们是不可能永远地保持过去5年所保持的速度,而且我认为这种转型已经开始,必然会走入到一种稳定有序的竞争。景观设计本身,除了刚才专家、教授所谈的生态的社会责任之外,从设计事务所来讲,还是一个服务。服务有服务的特殊性。市场所分化的一个多元的服务内容,将来不可能是单一的,不可能是一元的,必然会走向多元。而且所提供的内容会在现在的基础之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是毫无疑问。我们如果不知道市场是什么,我们又何来谈什么样的人才?高等院校应该有自己的侧重点,不同的师资力量,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高等院校应该有自己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每一个高校每一个专业,不管你什么背景,都应该想一想你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我们的学生也应该想一想,你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上海现代环境设计院副院长、首席景观设计师徐琏女士:景观设计师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景观设计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作者,要有创意、有长远的眼光,避免一种搬抄的水平。第二,要做一个有能力的设计师,这个能力是多方面的,一个是专业技能,一个是分析能力、创造的能力,还有就是沟通的能力以及整合能力,设计师不需要在每一个方面都研究得非常精深,但是他要有所了解。另外,我们的设计师还要有开阔的视野,要不断地学习。第三,我们要做一个有修养的设计师。第四,要做一个有职业道德水准的设计师,包括如何面对这个行业的竞争,如何对我们所做的一些具体的项目有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设计出一个美的作品来。 我们并不需要来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是全才、英才,我们是因才施用的,你可以找到适合你的岗位,我们也可以找到用你的原因。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庞伟先生:很多事干坏了不是设计师的问题,行业中出现的一些混乱并不是景观设计师造成的。人们喜欢没有树的大广场,是因为人们的景观意识不好。所以我们这个学科的进步有赖于我们正确的、整个文化景观意识的进步。 有个同学说:你的老师告诉你要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我觉得你的老师只说了一部分。我觉得我们不仅要适应社会,还要致力于改变我们的社会、提高我们的社会。黑格尔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我想说的是:我们要为合理而存在。 社会认同:媒体宣传+公众参与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怎么把我们这个行业推向社会,让社会认同我们这个专业,我认为这是不管是教师还是从业人员都要做的事情。要通过广大的媒体来宣传我们的景观设计学,我们不光要让教师知道,要让市场知道,甚至要让每个中学生都知道景观设计学。我写的一篇《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文章被录入了中学语文课本,我相信“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理念对于我们的下一代从小树立好的环境观是大有益处的。 上海现代环境设计院副院长、首席景观设计师徐琏女士:宣传很重要,包括我们行业设计师的自我宣传,包括对官员的宣传,以及对社会大众的宣传。我们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基本共识。这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对于景观设计认同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而这个反过来又会对我们设计产生非常大的帮助。因为我们的设计需要有很多的沟通,需要平衡各种利益上的关系。所以我想整个社会对这个景观设计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的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易道高级助理董事梁钦东先生:我想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学,一定会有一些人成为大师,也会有人成为我们景观设计界的领导者,但是更多的还是作为普通的设计师。我支持大家转行。有的人做研究,有的人做政府官员,有的人做开发商,我觉得这是非常健康的一个现象。前几年我在杂志上看到美国的建筑师在评价他们自己的地位时,在建筑师、律师、医生三个大的专业群体中,律师的地位相对而言是**高的。为什么?因为进入政界的、进入大公司的律师很多。而建筑师的社会地位相对而言就比较低。所以我们的同学毕业后可以选择到政府去、到开发商那里去,将会有助于社会对于我们这个职业的理解和认同。 刚才台下有人问设计的公众参与问题,这也是现在欧美很多人在做的事情,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设计都必须要公众参与,这只是一个方向。但是我觉得它是一个社会的民主化程度的一个体现,所以我觉得这个社会参与,可能不是我们设计师能够完全主宰的问题,也不是政府能够完成的事情,民主需要从下往上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