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百合属(Lilium)植物资源丰富,特有种多,分布广,全球百合属植物115个种,起源于我国的有55个种,18个变种[1],是世界百合杂交育种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在世界百合栽培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以云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是百合属植物分布中心之一[3]。然而,我国在百合的育种方面非常薄弱,目前还没有培育出比较**的杂交品种或品系,当前国内商业栽培种球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百合种球大多抗性较差, 我国许多具有优良特性的百合种类尚未得到合理应用。本文主要以云南为中心,对云南省玉龙雪山、哈巴雪山、德钦草原等地进行百合属植物资源调查与收集,对考察种的生物学特性、生境条件、植物群落特点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希望对百合育种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百合,云南,资源调查 引言 云南滇西北地区包括了云南大理州的云龙、大理、洱源、剑川、鹤庆、宾川,丽江地区的丽江、宁蒗、永胜,迪庆州的中甸、德钦、维西,怒江州的兰坪、泸水、福贡、贡山等。该区域位于横断山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古地中海的退却使得各种不同区系成分在这里交汇融合,拥有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干热河谷和高山流石滩并存,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古老的地质历史、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受不同植物区系的影响,使得滇西北拥有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 滇西北野生花卉有 83科324属2206种。其中草本花卉1463种 ,木本花卉743种 ,滇西北特有野生花卉751种 ,珍稀濒危花卉35种。滇西北地区花卉植物的丰富度依次为丽江、中甸、贡山、德钦、维西、鹤庆、福贡、洱源、大理、兰坪。从垂直分布上看 ,海拔 2400-3000m以及海拔3500m以上的地段花卉植物较为丰富 ,百合属植物中国有40多个种云南占有23种[4] 。 1.调查方法 1.1调查时间 2005年9月下旬至2005年10月下旬 1.2调查地点及范围 主要围绕云南滇西北地区的德钦草甸海拔3200米;丽江白沙北部玉龙雪山高山区海拔4200米;中甸哈巴雪山海拔2700米,展开调查及资源收集。 1.3调查方法 1.线路调查 在调查范围内按不同方向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线路,沿着线路调查百合种类、观赏性状、观察生境、采集标本等。 2.样地调查 在调查范围选择典型地段,按不同的植物群落设置样地,在样地内作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样地内对百合分布特点、株数、郁闭度等分别作测量统计。 2.调查结果与分析 作者于2005年9月下旬至2005年11月初赴云南省玉龙雪山、哈巴雪山、德钦等地进行百合属植物资源调查与收集,在调查范围内按不同方向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线路,沿着线路调查百合种类、观赏性状、观察生境并采集标本,同时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不同地段,按不同的植物群落设置样地,在样地内作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在样地内对百合分布的株数、郁闭度、种球湿重等分别作测量统计。 2.1调查地区概况 2.1.1玉龙雪山地理状况和植物群落分布特点 玉龙雪山位于滇西纵谷区的横断山脉东南末端,在云岭山脉南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该山为南北走向,长约34公里,宽约13公里,十八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并排耸立在金沙江东畔的44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内。玉龙雪峰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度,北纬27.0度。雪峰峭拔擎天,雪线高度在4400—4500米之间。东山脊粒雪 盆以上基岩裸露,平均坡度在40度以上,北山脊通过5000米高的鞍部与一个539l米高的山峰相连,沿山脊线望去只见刃脊峥嵘;南山脊下部则为断岩壁。 本次调查在丽江白沙北部玉龙雪山高山区海拔3000-4200米,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冬、春季光照充足,辐射量大,夏温不足,高温期短,年均温度为3.65℃,****高温度15.5度,****低温度-14.5,冬季干燥,夏季降水集中,雨季一般从5月下旬延续到9月下旬,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其中7-8月份**多。该地区分布的百合种类有紫花百合(Lilium souliei)、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丽江百合(Lilium lijiangense)、玫红百合(Lilium amoenum)、小百合(Lilium nanum)。 海拔3000-3500米以上为中山区[4],海拔为3000-3500米,植被类型主要为寒温性针叶林,是由高山松向云杉、冷杉林过渡类型。观赏乔木主要有冷杉、云杉、青皮槭(Acer cappadocicum)、湖北花楸等;灌木类有川滇金丝桃、香茶藨子、梅花、杜鹃等;草本类有紫花百合、淡黄花百合、凤仙花、老鹳草、报春等。 海拔3500米以上为高山区[4],3500-4200米植被类型主要为杜鹃灌丛与高山草甸,该海拔地段植物生活型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这里的野生花卉具有花色鲜艳、花朵硕大的特点,而且有许多花形奇特的种类,主要种类有紫花百合、小百合、报春、裂叶蓝钟花、马先蒿,虎耳草、绿绒蒿、蓼类、马先蒿等。 2.1.2哈巴雪山地理状况和植物群落 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甸县东南部,距中甸县城120公里,总面积21908公顷。主峰海拔5396米,海拔**低点为江边行政村,仅1550米,海拔高差3846米。整个保护区4000米以上是悬崖陡峭的雪峰,乱石嶙峋的流石滩和冰川。海拔4000米以下地势较缓,地貌呈阶梯状分布,依次分布着温带、寒温带、寒带等气候带,几乎可称是整个滇西北气候的缩影,山脚与山顶的气温差达22.8℃。 本次调查主要为海拔2700-3200米处,,属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昼夜温差大,垂直气候差异显著,光照强烈,紫外线强,年日照时数2203.1小时,年均温5.4℃,**冷月均温-3.8℃,**热月均温13.3℃,极端**低温-25.4℃,极端**高温25.1℃。该地区水源丰富,年降雨量606.6m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0%。在该地区分布的百合种类有乳头百合(Lilium papilliferum)、紫红花滇百合(Lilium bakerianum var.rubrum)。 该区域主要为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带,观赏乔木主要有冷杉、云杉、杜鹃,梅花、槭树等,草本植物主要有乳头百合、紫花百合、小百合,红景天、虫草、贝母、兰花、野牡丹等。 2.1.3德钦白芒雪山地理状况和植物群落分布特点 德钦白芒雪山,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迪庆县,是青藏高原东南横断山脉中段,是金沙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西坡为澜沧江流域,东坡为金沙江流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倾斜,山高坡陡,河谷深切,**高峰海拔5430米。该区域属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本次调查范围是德钦白芒雪山海拔3600-4000米,气候属寒温带季风气候,干湿季明显,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变化,河谷温暖干燥,山地寒冷,自然景观垂直分布明显,年平均气温4.7℃,**热月7月,平均气温11.7℃,**冷月1月,平均气温-3.1℃,年平均降水650.5毫米。该地区分布的百合种类有紫花百合,小百合、黄绿花滇百合、卷丹。 该区域主要为亚高山针叶林带,观赏乔木主要有冷杉、高栎、绣线菊、花楸、荚蒾、杜鹃、香茶藨子、忍冬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紫花百合,小百合、黄绿花滇百合(Lilium bakerianum var. delavayi)、卷丹(Lilium tigrinum)、铁盖蕨、绿绒蒿、报春、蓳菜、早熟禾等。 2.1.4调查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在各地分别采集土壤样本进行了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分布区域 百合种类 土壤 类型 PH值 有机质(%) 全氮 % 速磷 mg/kg 速钾 mg/kg 有效铁 ppm 玉龙雪山海拔3500米 紫花百合、淡黄花百合 暗棕色森林土 5.76 2.76 0.721 34.98 584.32 190.12 玉龙雪山海拔4000米 紫花百合、小百合 亚高山灌丛草甸土 6.30 2.45 0.506 30.67 567.83 188.12 哈巴雪山海拔3000米 乳头百合、紫红花滇百合 棕壤 5.78 1.77 0.312 15.35 262.34 154.71 德钦白芒雪山海拔3600米 黄绿花百合、卷丹、小百合、紫花百合 暗棕色森林土 6.80 1.98 0.403 25.11 327.36 173.23 2.2德钦白芒雪山样地调查分析 由于德钦白芒雪山百合资源较为丰富,因此选取该区域进行样地调查分析,尤其以3800米处和4000米处的植物资源**为丰富。**在海拔3800米处和4000米处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分析,并分别选择3块25m×25m百合分布区调查分析百合密度、覆盖度、分布特点。 2.2.1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分析 在海拔3800米和4000米处抽取两处群落特征明显地块进行群落分析,结果见表2。 表2群落调查分析 样地 百合种类 主要乔灌木 其它草本植物 主要群落 群落特点 海拔 3800米 紫花百合、黄绿花百合、卷丹 冷杉、云杉、桦木、花楸、忍冬、茶藨子、荚蒾、杜鹃 铁盖蕨、蓳菜、早熟禾等 冷杉、云杉——箭竹——杜鹃——草本植物——苔藓 乔木多为单层纯林,以冷杉为主,灌木以箭竹为主,林下以杜鹃为主,杜鹃分布较密集、高达3-4米;整个灌木覆盖度约50%,而草本层较为稀疏,约为20%,苔藓覆盖度达70% 海拔 4000米 小百合、紫花百合 冷杉、云杉、高栎、忍冬、箭竹、绣线菊、杜鹃 绿绒蒿、早熟禾、报春等 冷杉——忍冬——杜鹃——草本植物——苔藓 乔木多为单层纯林,以冷杉为主,灌木以箭竹为主,林下以杜鹃为主,杜鹃分布非常密集、高达3-4米;整个灌木覆盖度约50%,而草本层较为稀疏,约为20%,苔藓覆盖度高达70% 2.2.2 百合样地调查结果 将在海拔3800米所抽取的六块样地编号为A1、B1、C1,将在海拔4000米处抽取的样地编号为A2、B2、C2。结果见表3。 样地名称 百合种类 百合分布密度株/m2 平均株高 cm 覆盖度 % 分布特点 A1 紫花百合、黄绿花百合 25.6 紫花百合61.4 12.3 两种百合处于混生状态,多分布于森林边缘、灌木林、草坡上 黄绿花百合54.3 B1 卷丹 19.2 82.2 4.5 多分布于灌木林、草坡、山坡和溪边 C1 紫花百合、黄绿花百合 12.6 紫花百合48.7 10.0 两种百合处于混生状态,多分布于森林边缘、灌木林、草坡上 黄绿花百合48.4 A2 紫花百合、小百合 26.3 紫花百合38.2 13.0 分布于灌木层边缘、草破上 小百合22.3 B2 小百合 37.3 17.6 28 多分布于高山草甸 C2 紫花百合、小百合 30.0 50.5 18.3 多分布于高山草甸 18.0 云南滇西北地区所调查的8个种均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发现的,其中小百合和紫花百合分布较为广泛,8种百合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其中以小百合和紫花滇百合**强。8种百合自然分布区域植物丰富,处于与其他草本植物混生状态,多数生长在溪边、岩石边、且土壤较为肥沃的地方,以草甸土和棕壤土为主,土壤PH值均为中性偏弱酸性。 2.3性状调查结果 本次云南滇西北百合属植物资源调查共发现百合属植物8种,作者对其观赏性状及鳞茎性状进行了比较总结,见表3及表3。 表2百合属植物观赏性状比较 种名 拉丁名 株高cm 花色 花型 香味 花期 叶型 紫红花滇百合 Lilium bakerianum var.rubrum 60-90 黄白色花被有紫红色斑点 钟型下垂 花被上部外翻 无 4月-7月 线型至披针型 小百合 Lilium nanum 10-30 淡紫色花被有深紫色斑点 钟型下垂,花被无外翻 无 5月-6月 细条形 紫花 百合 Lilium souliei 25-55 暗紫色 阔钟型 下垂 极香 4月-8月 狭长椭圆型 玫红百合 Lilium amoenum 20-60 紫红色 钟状下垂 具香味 4月-6月 长圆形 黄绿花滇百合 Lilium bakerianum var. delavayi 25-50 黄色至黄绿色花被有紫红色斑点 钟状,水平或微下垂 具香味 5月-6月 线型至披针型 淡黄花百合 Lilium sulphureum 25-40 白色至淡黄色,花被无斑点 漏斗状 具香味 4月-6月 披针形 乳头百合 Lilium papilliferum 30-60 紫红色,花被无斑点 花下垂,花被反卷 具香味 6月-7月 狭线形 卷丹 Lilium tigrinum 50-150 橙红色 花下垂,花被片反卷,具深紫色斑点 具香味 6月-8月 长椭圆形 表3百合属植物鳞茎性状比较 种名 鳞茎直径 (cm) 颜色 形状 鳞片大小 (长*宽)cm 湿重 (g) 紫红花滇百合 2.5-3.0 白色 阔卵形至半球形 2.0-2.2*0.7-1.0 26.3 小百合 2.0-3.0 淡紫色 卵圆形 2.0-3.0*0.5-0.8 23.1 紫花百合 1.5-2.0 白色 卵圆形 1.5-3.0*0.6-1.0 26.1 玫红百合 2.0-3.0 白色 卵圆形 1.5-2.0*0.7-0.8 25.0 黄绿花滇百合 2.5-3.0 白色 阔卵形至半球形 2.2-2.5*0.8-1.2 24.4 淡黄花百合 4.5-5.5 紫红色 球形 2.5-5.0*0.8-1.6 26.7 乳头百合 2.0-3.0 白色 卵圆形 1.5-2.0*0.8-1.0 22.9 卷丹 4.0-8.0 淡黄色 半球形 2.5-3.0*1.4-2.5 27.3 其中紫花百合和小百合花色为紫色,是目前商品百合中稀有颜色,值得育种工作者进行花色育种研究,并且这两种百合分布广泛,耐寒性较强是进行抗性育种的优良材料,紫花百合香味极浓,是香花百合的良好育种材料。 3.小结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是百合生长非常适宜的地区,为百合育种提供了良好的育种材料,为今后在花色、花型、香味、耐寒性的育种提供了良好的育种材料,而目前由于旅游业的开发和当地一些牧民的采摘,目前云南野生百合破坏极为严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