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中国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全记录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6-07-16 22:26:47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1月11日至13日,在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2006)上,中国贸促会与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联

   1月11日至13日,在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 2006)上,中国贸促会与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联合发表《中美会展业保护知识产权的共同声明》,宣布将支持对参展商参展期间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

    商务部将于3月1日实施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将成为中国**统一的关于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

   从问题的出现,到行业的重视、呼吁,再到保护行动,直到立法,中国会展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专属“规则”。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举办的各类展会已达3000多个,展览面积的数量每年以两成的速度在增长。与此同时,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也在逐年逐届增长。据悉,在上一届结束的广交会上,共受理知识产权投诉案件287宗,与前一届相比,投诉量增加了41%,**终有454家企业被认定涉嫌侵权。

     日前,商务部、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起草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已经公布。相信此《办法》在本年度开始操作施行,将有效遏制目前会展行业中各种侵权行为的出现,有益于会展行业法制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顺利推进。故本年度有可能成为“知识产权年”。

 

广州       2006年1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 2006)在广州成功举行。这次盛会汇集了极富国际声誉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独立组展商协会(SISO)四大国际会展联盟。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再度被提上会展行业**重要的议事日程。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代表931家中国会展行业从业单位宣读了《中国会展行业保护知识产权联合行动宣言》(下称《宣言》),宣言签署单位宣布将在所组办展会上杜绝剽窃、假冒、伪造、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中国贸促会与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联合发表《中美会展业保护知识产权的共同声明》(下称《声明》),宣布将支持对参展商参展期间知识产权的合理保护。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巡视员李玲女士宣布:商务部将于2006年3月1日实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将成为中国**统一的关于会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

上海   2005年3月,上海新近出台的《会展业管理办法》中规定,主办单位可以设立知识产权接待机构并可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理规则。在设有专门投诉机构的这些展会,如果发现有侵权行为,参展企业完全可以按照它规定的程序来操作;而对于那些还没有设立专门投诉机构的展会,如果发现侵权,企业则通过法律途径或者向知识产权部门寻求帮助。而为解决展览“撞车"问题,《办法》为此设立了国际展览审查的协调机制。

北京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从去年开始也加强了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工作,先后进驻了国际纺织机械展、国际印刷机械展、北京科博会等,通过与展会主办方共同设立知识产权现场办公机构,开展执法与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丰富的经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已经协助北京市展览业协会起草了《北京市展览业协会保护知识产权公约》,作为其自律性规范文件,市展览业协会准备在其理事会通过后,要求协会各成员单位都要遵守执行。

从无序到有序

       据广东东莞家具展组委会王主任说:“我们的家具展是专门针对国外客商的,对于国内的许多同行都是限制进入的,而且还禁止拍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有人有办法在现场拍照,然后回去画图、制作模具,这个过程往往只要几天的时间,**夸张是2005年的一次展会,3、4天的国际展会还没有结束,国内模仿的产品已经出来了,可以这样说,只要敢去国际参展的,早就做好了准备”。     按照行内不成文的规矩,有些展商仿冒一些名牌公司的产品设计,为了参加展会,在原公司之外又专门注册了一个新公司,以该公司的名义出席展会,印制了假名片,还在展会上聘请了专业的律师,专门处理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    “参加一个国际展会的成本是1000美金左右,如果是参观商的话,就会更低,不到100美金,不光是国内的同行来参观,还有不少国外的次发达国家的同行来学习,这些情况即使组委会规定相关的知识产权法案,也是鞭长莫及,如果仿冒一个家具的版型,至少能带来50万美金的利润,这无异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在中国会展产业中到底发生了多少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凭经验不是特别多”,中国国际贸促会展览部副部长孙钢告诉《中国展览》,“但是由于会展的窗口很大,侵权纠纷造成的影响非常恶劣。”       但是这些情况正在慢慢的好转,05年10月12日,在第九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展会主办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共同将知识产权现场办公机构——展会知识产权办公室设在了展览大厅,并现场受理展会各类专利侵权违法行为的投诉。**天就接待了专利侵权投诉20余件,涉及参展商30余家,为投诉者带来了便利,确保了展会中涉嫌专利侵权及其他专利违法案件的及时快速处理。       在中国贸促会纺织分会举办的一些展览会上,为了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纺织分会在现场设立了法律服务办公室,邀请专利局的工作人员来现场办公。并制订了《展览会知识产权投拆程序》和《展览会知识产权投诉申请书》,广泛宣传,有效地遏制了侵权行为的发生。这几年有关知识产权的投诉明显减少。       其中**具代表性的是05年中国国际纺织展上,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沈皓兴奋地告诉记者:“如果展会上没有知识产权办公室,我们专门跑到市知识产权局去投诉侵权企业,跑几个来回,没等开始处理,展会恐怕就结束了。知识产权现场办公确实让我们这些专利权受侵害企业找到了靠山。”

会展业知识产权立法各自为政

    事实上,广东省早在2002年就颁发了《关于加强会展中知识保护工作的意见》。上海于2004年出台了《华交会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处理办法》,深圳在同年出台了《高交会保护知识产权深圳公约》,中国贸促会纺织分会制订了《展览会知识产权投拆程序》和《展览会知识产权投诉申请书》等等。     但是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各自为政的管理办法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从产业的链条上看,会展主体——组展商、展览会的参展商,以及展览设计作品的知识产权问题尤其突出。其中,**主要的是参展商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展品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计算机软件开发专利权,以及工业品外观设计权等。因为同一行业,产业属性相同,抄袭、模仿者大有人在,众多展览会的知识产权问题皆发端于此。知识产权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的问题在我国会展的举办过程中已显现出来:       1、从组展商的角度而言,同类主题的展览会主题雷同,市场定位、内容范围一致,这类展览会因无法形成专利权,只能把其商标——展览会的logo进行登记,享有商标注册权。而展会主题无法注册和登记,这便使同类或者同样的展览会迅速被克隆、抄袭、进而产生展会的恶性竞争,不但让参展商无所适从,而且使会展环境变得无序;如在北京举办的“广告四新展”自1994年举办首届以来,目前全国有同样主题展会40多个;       2、从参展商而言,展品的商标、设计、外观、技术等等方面,因为同行业、同类型的企业立于同一参展的平台,产品的知识产权问题都会存在。无论在国内的来华展或出国展上,我国企业对国外企业产品侵权的行为都时有发生,在国际上常有企业因为侵权而被赶出展览会的情况,造成参展的极大损失,也给组展商造成恶劣响,也有的企业忽视其企业产品的专利申请,往往被抄袭者捷足先登,提前注册登记反而告产品的真正专利拥有者侵权,真正专利拥有者大呼其冤,即使申述也得半载年余的,企业参展损失可想而知。我国很多企业在这个方面也深受其害。       3、就展品之外的展台设计而言,侵权行为也在屡屡发生。2003年1月北京朝阳区法院受理了一起北京华阳恒通广告有限公司状告宁波市某公司侵权展台设计方案一案,就是典型的展台设计方案的侵权案。展览会的演示技术发展很快,而国内很多企业在演示产品时使用盗版软件,如photoshop、pagemaker等等,这也是一种侵权行为。还有就是展览会中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的著作权问题也时常发生,在上海展览会上就发生过一起著作权侵权问题。

侵权重灾区——出国展侵权

      2005年10月底,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英国布莱顿国际农药及化工研讨暨展销会。该展销会(英文简称BCPE)是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农药化工专业会议,由英国植保委员会(英文简称BCPC)举办。在10月31日开展**天的下午,国际化工界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和德国拜尔公司(Bayer)就携同英国当地律师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来到中国参展公司所在的展位,说该化工产品侵权,并勒令他们停止宣传,并要求销毁宣传资料”。据报道说,巴斯夫的律师表示,他们一共向19家公司发送了37项禁令,认为这些企业产品违反了英国专利。

      “中国企业奔向国际市场之时往往忘了遵守‘交通规则’,一不小心就闯了红灯。”一位外展公司的负责人指出,知识产权就是国际展览中的“红灯”,而中国出展企业总是有意无意地闯了“红灯”,吃了罚单。

  “早几年,企业在中东参展很少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从今年开始,这种问题多了起来。”迪拜中国贸易促进中心副总经理张伟军告诉记者,自己长期组织企业赴中东参展,今年2月,在中东电力展上,有三家国内参展企业被投诉侵犯知识产权,展位被组委会查封。其中有一家企业放弃参展,还有一家企业被迫进入诉讼程序,一场展览变成了一场官司。无独有偶,5月份在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中东举办的另一个展览上,也有企业被控侵权。

  张伟军指出,目前知识产权事件的频发,有两方面的原因,原先在中东参展的企业多数的展品都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除了中国江浙一带的小商品,就是土耳其等周边国家的展品,多数是皮衣、鞋等轻工产品,所以不容易出现侵权事件。随着中东市场的发展,中国出展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越来越多,加上中东市场被看好,来自欧美的企业日渐增多。由于欧美国家对于知识产权非常重视,所以在我国一些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企业仿制欧美产品去中东参展时,与欧美企业遭遇,发生侵权纠纷的几率增多。

  在欧美市场,知识产权的保护更是受到重视。张伟军告诉记者,展览会是一个信息高度透明的场合,中国企业往往意识不到。在有些展览会上,国外一些大公司基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会专门雇人在展会上巡视,一旦发现有侵犯自己知识产权嫌疑的产品马上就会诉诸法律。   在国际市场中闯红灯的后果不可小视。轻则展位被封无法继续参展,重则被告上法庭。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所长李勇告诉记者,国外开庭判中国企业侵权事件中,一个企业曾被罚过50万欧元。**重要的是,企业一旦有这样的记录,当地会通过海关对企业进行封堵、制裁。企业通向世界的市场路就被切断了。

  李勇表示,一些大的展览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机构,企业在参加这些公司在某地举行的展览出现侵权事件,一旦解决不好,上了该展览公司的黑名单,在该公司世界其他地区的展会上也会被拒之门外。

“知识产权由地域性特点,各个国家和地区有可能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会展业者应当对展览会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法有一定的了解才行。中国企业在出国展知识产权上遇到的问题较多,但不见得都是侵权事件,有的是当地市场保护的一种手段。”李勇表示,对侵权事件应该客观分析。我国有些出展产品事实上是自己开发出来的,也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保护。但专利保护是一种地区保护,外国企业常常利用这一原则。比如,有些企业的产品连年在当地参展都没有问题,但是同一个产品,再去参展就被诉侵权。这时有些当地企业看到中国的产品有竞争优势,但没有在当地申请专利保护,就先抢注了专利,使中国企业变成了侵权者。

      近年来,因为缺乏对当地知识产权保护有关规定的了解,我国来欧美经商、参展乃至从事文化科技交流的企业和人员遇到了很多问题,部分参展人员甚至因知识产权问题处理不当而与当地执法人员发生冲突,造成严重后果。德国会展知识产权专家黄群建议中国的参展企业出展前,应对参展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充分的欧美知识产权保护及出入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坚决杜绝明显侵权仿冒的产品参展,同时让参展人员了解在参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何应对,避免出现纠纷升级,影响参展;另外他还建议组展单位联合在我参展企业多、产品敏感的展会上聘请当地律师现场服务,为参展企业解决侵权纠纷,避免因不熟悉当地法律或沟通不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影响。

      近几年,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为参加科隆五金展的中国企业聘请了德国律师,在处理参展企业与外国企业侵权纠纷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年科隆五金展上涉及我参展企业的侵权纠纷约有三十几起,经律师交涉,大部分纠纷在法院强制令之前顺利解决,基本上所有的诉方**终都撤回了法院申请。而且,不少被怀疑侵权的展品经律师交涉被认定并不构成侵权,从而确保企业顺利参展。

中国会展业里程碑的诞生

      终于,我们等到了这一天,2006年3月1日,标志着中国会展业新里程碑的法律诞生了,中国贸促会秘书长王锦珍表示:“我们在《办法》出台前夕公布《宣言》和《声明》,算是对于民间上述呼声的一个积极回应。”       “我很感兴趣”,1月11日,第二届CEFCO论坛的嘉宾之一,新加坡会议及展览行业协会会长杨渼湘告诉记者,“侵权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人参加海外展会的过程中,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能完全杜绝这一现象。但是很少听说有人专门针对会展制定专门的法律。” 在**近几年里,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已经不仅仅来自国外同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拥有了属于本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企业自觉地维护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动力。     以如此强势来谈论这个话题,不仅仅只是表明一种态度,更多的则是:中国会展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各行各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使会展业知识产权到了不得不开始重视并切实实施的时候了。在博览会这个平台上造知识产权的势,正如中国展览馆协会秘书长王云民所说:是要营造出会展企业加强自律、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使会展企业进一步深化这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努力把知识产权保护变成每个会展企业的自觉行为。     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是冰冻三尺,要想在整个行业内普遍开花可能仅靠一次宣言或者办法的造势是不够的。要开化三尺冻冰,既需要营造一种良好氛围.也需要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这种氛围,这才能真正让知识产权办法成为中国会展业的一个里程碑。

推荐阅读

更多>>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