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中国经济不会陷入通缩的七个理由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6-01-24 11:14:07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对于2006年的形势,占主导的看法是,总体上会有一些下滑,但不会下滑很多。这个看法比起几个月前要乐观得多,当时不少专
  对于2006年的形势,占主导的看法是,总体上会有一些下滑,但不会下滑很多。这个看法比起几个月前要乐观得多,当时不少专家大谈通货紧缩。当然,这并不表明现在就没有人谈通货紧缩了。事实上目前仍然存在争论。笔者的看法是,中国经济不会陷入通货紧缩。       主要有以下七个理由。

  **, 开放因素的影响。1)从国际环境来看,各大机构对于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包括贸易增长的估计都是很高的,甚至比2005年还要好,这是大环境。2)全球各大央行都在考虑如何防通胀,20国财长会议的主题一个就是反通货膨胀,美国和欧盟在不断加息。对中国来讲,特别是对中国央行来讲这也是一个警示。所以央行也在防通胀。3)以前讲全球市场化,只是强调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包括中国)在供给面的影响,即为全球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商品,因此是在“输出通缩”。但事实上,这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亚洲国家,在需求上也有巨大的潜力。“中国因素”在这两年就体现得非常明显。比如中国经济高增长推动了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升。4)原油价格因素,很多权威机构都预测2006年油价仍处在较高水平。

  第二, 转变增长方式的影响。从一个大的判断来讲,注重增长质量以后,增长速度就会降下来,从而带动价格下降。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如果具体分析,增长方式转变也有推动价格向上的力量。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针对当前高资源能源消耗以及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情况,政府准备调整资源能源价格。2006年,包括水价、电价、燃油税等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这会推动价格上涨。另一个是,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2005年应该超八千亿美元了。在转变增长方式当中有一条就是调整外汇储备。外管局提出要“继续拓宽外汇储备投资领域。把储备运用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我的理解是要适当减少外汇储备,用于战略性投资,比如能源战略储备、进口高新科技等。外汇储备的减少意味着扩大需求,因此对价格是一个向上的推动。

  第三, 维护金融稳定的支出会形成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中国这么多年来,为化解大量的银行坏账以及其他方面的金融不稳定因素,付出了很大代价。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为处理银行坏账,包括救助证券公司(以及未来要救助的保险公司),支付了高达2万亿的金融成本。这包括1.4万亿的央行再贷款,加上对国有商业银行的600亿美元外汇注资,以及对农信社发行的1680亿元票据。因此,尽管截止2005年第3季度,商业银行坏账不到1.3万亿,坏账率不到9%,但实际上,这是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向中央银行的一种转移,原来是商业银行贷款无法收回,现在变成央行再贷款难以收回,这就是为什么要成立汇达公司来专门处理央行再贷款的问题。截至2004年底,央行基础货币的余额总计5.9万亿元,年度新增不过6606亿元。共计2万多亿的金融稳定支出已经超过基础货币投放的三分之一。将商业银行的坏账转为央行通过再贷款的方式来承担,这种做法会形成未来通货膨胀压力。

  第四, 当前的周期波动不同于10年前。九五时期(1996-2000)出现的通货紧缩有其特定原因。一个是宏观调控因素,一个是外部冲击因素。上世纪90年代的前五年是经济高涨(92,93年达到顶峰),后五年基本上是“软着陆”;但因调控过度,可以说是硬着陆。九五时期的经济一路下滑显然与这个调控过度有很大关系。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时期出现了外部冲击,这包括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0年it泡沫的破灭。这些都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比起九五时期,十一五时期有较大不同。**,在调控方面,基本上是未雨绸缪有保有压,这从2003年出现过热进行调控,但一直到2005年,经济增长率仍保持在9.5%的稳定增长就可以看出来。另外,近期出现所谓投资反弹,也是政府没有调控过度的表现。当然,这个力度很难把握,在今后的几年中对于调控当局仍然是个挑战。其次,在外部环境方面,尽管也有不确定性,包括油价、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但总的来说,“十一五”全球增长态势较好,出现亚洲金融危机以及it泡沫破灭这样大的负面冲击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十一五出现九五时期的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也较小。

  第五, 产能过剩是周期性现象,并不必然导致通货紧缩。**,产能过剩是一个周期性的现象,是暂时的。那种认为只要存在产能过剩就一定会发生通货紧缩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毕竟,产能过剩在某种程度上只构成通货紧缩的必要条件(如果从货币角度,甚至连必要条件都不是),而不是充分条件。其次,目前出现产能过剩只是因为这些方面需求暂时被政府调控住了,事实上,就未来增长而言,这方面的需求还大量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大量的外国投资者仍要进入钢铁、汽车行业,进行并购参股等。第三,有人指出大量产能过剩已经使得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所谓宏观好,微观不好,从而陷入通缩。但问题是,目前企业利润率的下滑没有宣称的那么严重。尽管在2003年利润高峰的基础上,近两年企业利润都在下滑,但远没有九五时期通货紧缩时那么严重。现在企业的利润不过是从暴利到微利。建立在企业利润极度下滑基础上的通缩论也不太能站住脚。当然,产能过剩问题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第六, cpi指数调整的影响。目前统计部门在考虑调整能源、资源,包括服务业在整个cpi指数构成中的权重。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这一权重的调整显然会推动cpi的上涨。

  第七, 统计数据的支持。一个是m2增长率。18%以上的m2增长率,对于明年而言应该不是通缩性的。另一个是投资增长率。有人讲是投资反弹。我的理解是,尽管存在政府控不住的情况,但这次投资反弹和政府有限度的调控政策有关,即政府并没有把投资控死,尤其是对于房地产投资。从另一个角度讲,防止投资反弹的说法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并没有根本改变,或者说短期内不会大变,这一体制因素无疑是推动未来经济过热的重要力量。就未来而言,2007-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的中期,面临党政换届,以及奥运因素,都会引起投资冲动,从而注意防止2007-2008年的经济过热是避免大起大落的关键。

推荐阅读

更多>>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