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正建材网资讯

安泰集团全年3.03亿元利税是奇迹

来源:九正建材网 发布日期:2006-01-24 10:53:31 查看次数:
【九正建材网】  2005年,在全国焦炭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山西**大的民营焦化企业安泰集团却实现了全年3.03亿元的利税,这在很多业
  2005年,在全国焦炭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山西**大的民营焦化企业安泰集团却实现了全年3.03亿元的利税,这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是一个奇迹。     2005年3月份以后,国际国内焦炭市场出现颓势,从5月份开始,更是出现了一刻不停的暴跌,400美元、300美元、200美元……一直落到**近的120美元每吨。据介绍,在2005年前半年,焦化行业还存在1/3企业微利,1/3持平,1/3处于亏损的情况,而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则出现了全线亏损,一些中小焦化企业每生产1吨焦炭亏损至少在50-60美元之间。 

  那么,以焦炭创业,又以焦炭作为主导产品的安泰集团是如何成功地规避了2005年的这场“焦炭危机”的呢? 

  安泰集团是一个大型集团化焦炭企业,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一批长期而稳定的外线型客户,他们与集团订立有至少一年以上的供货合同,因此在焦炭价格严重下跌、市场严重饱和的情况下,安泰集团依然保持了稳定的交易价格和销售数量。 

  目前,世界**大钢铁集团———欧洲阿塞洛钢铁集团公司、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米塔尔集团、世界第四大钢铁集团———意大利里瓦钢铁集团都与安泰集团签订有长期焦炭购销合同,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安泰集团2005年焦炭出口中价格和数量上的稳定。但是这些长期而稳定的国际大客户的获得并非朝夕之事。 

  事实上,早在1993年安泰集团便开始自营进出口业务,并于1999年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山西安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集团自产产品的销售、生产所需部分原材料的采购等国际、国内贸易业务。十余年来该公司自营出口能力不断提升,开拓了一批国际市场,1996年在原外经贸部和海关总署排名的全国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100强中排名第47位,1997年排名为第41位;1998年出口创汇达6000万美元,在当年中国进出口额**大的500家企业排行榜中名列第467名;2000年被国家经贸委**批列为重点联系的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2001年被评为“九五”期间全国出口创汇20强乡镇企业;2003年因焦炭出口量在天津港名列三甲,被天津港务局评为“天津港突出贡献单位”。 

  在拥有实力的同时,在运输环节中,安泰集团拥有自己的铁路专运线,在港口拥有自己的货场和专业管理人员,从而保证了其出口焦炭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在销售环节中,安泰集团几乎不靠中间商,而是把产品直接销到**终用户手中,这样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安泰集团党组书记王凤斌说,作为一个从事焦炭生产、经营二十余年的大型企业,无疑拥有更加经验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更加敏锐的市场感觉,因此在2005年年初焦炭市场还没有出现明显颓势的情况下,安泰集团便采取了提前措施,尽早地签订所有焦炭购销合同,从而将风险降到了**低。 

  其实,早在2004年底我国焦炭总生产能力已达2.8亿吨/年,在建项目机焦生产能力约8000万吨/年,山西焦炭产量也达8000万吨,但是另一种说法是当年山西焦炭的产能已经突破1亿吨,不仅如此,全国在建的机焦企业仍达200余家,产能超过1亿吨;当时有专家已经预测了这种产能过剩将导致的严峻局面,但是更多的焦化企业面对年初仍然高达400美元/吨的焦炭价格仍然心存侥幸。安泰集团在这一点上的良好把握无疑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主动。 

  2005年安泰集团能够险中求胜的另一个原因是循环产业链的延伸在此时起到了关键作用。该年度由于大批焦化企业减产或停产,导致市场上煤焦油、粗苯等焦炭副产品供应紧张,价格较以往近乎翻了两倍。 

  资料显示,2005年,山西省全省已建和在建的712个焦化项目中,违规建设的多达509个,约占总数的70%,产能近亿吨。而据测算,山西全省焦化行业的焦炉煤气回收率仅为33%,年直接或间接损失煤焦油约100万吨,损失高热值焦炉煤气约100万立方米。而在山西近年新增的3000万吨焦炭产能中的70%来自于独立焦化企业,此类企业在焦炭生产的附属产品如煤焦油、甲醇等的开发上几乎为零。 

  2005年,由于焦炭市场的不景气,大批实力较弱的焦化企业减产、停产或者倒闭,这进一步加剧了焦炭副产品的供应紧张。 

  而近年来,安泰集团充分发挥安泰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围绕原煤、铁矿石石料等原料发展相关产业,初步形成了煤-洗精煤-焦炭-煤气-发电;铁矿石-生铁-钢-特钢;石料-水泥-建材-房地产-酒店等产业链,基本实现了集团工业园区内的资源互补,循环利用。特别是集团新上的240万吨机焦和200万吨特钢两大工程**期工程当年6月和9月相继建成投产,进一步延伸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极大地降低了集团冶金焦、生铁、钢材、水泥、电力等主导产品的成本,也进一步加大了煤焦油、粗苯、硫铵等的产量,这在焦炭行业“主”冷“副”热的2005年给安泰集团带来了可观收益。 

  除了上述几点,安泰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张德生副总经理认为,2005年集团生铁产量有了很大的增长,这也同样拉动了该年度经济效益的整体性增长。 

  虽然2005年安泰集团在焦炭颓势中打了一个胜仗,但是王凤斌认为,2006年焦炭市场的前景仍然不容乐观,因此他表示,今年安泰集团将从“企业内部挖钱”和“多渠道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入手,力保整体效益稳中有升。 

  当然他也表示了乐观的一面,在焦炭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那些国内、国际钢铁大公司更愿意与有规模有实力的焦化企业合作,因为只有它们才不会在这场“寒流”中被淘汰,因此,在目前这种局面下反而更有利于二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强强联合。 

  2005年焦炭市场的持续低迷令中国80%的焦化企业挣扎于生死边缘,在山西这个焦炭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到全国的40%和80%的焦炭大省中,整个焦炭行业更是在2005年底出现了全线亏损,然而安泰集团却成为了其中的一个异数。 

  2005年3.03亿元的利税几乎是焦化行业的一个神话。其实,安泰集团之所以能在焦炭价格的接连叫跌声中独步求利,关键一个原因在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其实安泰集团早在1996年就开始了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性结构,在今天,他们的这种前瞻性目光终于被市场给予了回报,这对于我们今天那些只注重短期利益的粗放型企业来说无疑具有极其现实的典范意义。 

  然而在山西煤、焦两大主导产业中又有多少企业真正做到了循环利用,节约发展?“2005年山西省全省已建和在建的712个焦化项目中,违规建设的多达509个”这是一个多么严峻的现实。 

  为此,山西在去年9月1日专门出台了《山西省焦化产业管理条例》,作为我国**部焦化行业法规,山西希望以此作为法律依托挽救本省焦炭于危亡。但是“关小”显然不足以“壮大”,为此,山西省在2005年年初,将安泰集团确定为全省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而且在“十一五”规划中,山西也已经明确提出未来不再批建任何焦化项目,只重点支持安泰集团、山西焦化和阳光集团三大焦化**企业。山西显然已经看到了集团化的优势,也看到了循环经济的无限潜力,对于山西来说,这不仅是焦炭行业的出路,也是整个能源经济的出路。

推荐阅读

更多>>

发表评论

关于九正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访客留言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建材专栏 地区专栏 产品归档 产品地图 服务条款
九正建材网 版权所有©2000-2024      九正建材网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 6464 001 传真:028-83370196